竞技风暴

女排第二接应何在? 打造周苏红第二或征召两虎将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9:44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雅典奥运会重组后,中国女排二传、接应二传的替补人选一直存在软肋。本届亚锦赛,陈忠和教练重新召回宋妮娜,使得二传位置的矛盾暂时得到缓解。但谁是周苏红的替补、乃至接班者?目前还处在艰难的选择之中。

  接应二传的三大类型

  随着排球技战术的发展,接应二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放眼当今女排,接应二传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以意大利接应球员森托尼为代表的实力型。她们的突出特点就是超强的进攻实力。包括大力跳发,二号位的强攻猛打和一号位凌厉的后排进攻。可以说,本方左侧球场皆是其发起进攻的阵地。 这类接应实际是“克隆”男排技术的产物。当今欧美女排强队大多沿用此路子。

  二是以周苏红为代表的全面型。周苏红不光进攻,还是全队接发球和防守的主力之一。其进攻基本集中在前排,二号位也有强打硬吃,然让人印象更深的则是令人眼花缭乱的二、三号位跑动进攻。

  第三类实际是前两类的结合,国内比较优秀的接应李珊、白云、陆倩等均在此列。她们的大力跳发球、后排进攻均具备较强实力,但逊色于欧美尖子队员;前排以二号位定点进攻为主,但也经常参与战术进攻。

  周苏红称得上是接应中的另类,也是陈忠和教练在接应培养、使用中具有创意的杰作。她已经成为现中国

女排整个战术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棋子。陈忠和放着国内现成的接应队员不用,就是想再造一个周苏红式的年轻接应。

  王一梅李娟成考察重点

  今年重新组队时,陈指导先是调入王可可、王婷两名年轻副攻,试图让她们改变角色、担当接应,结果无功而返。战术意识好、脚步移动灵活、进攻下手快是中国副攻队员的共同特点,但一般也都有进攻偏软、后排防守能力较差两个先天不足,正是这些制约了王可可、王婷在国家队的“改造工程”。

  陈忠和教练转而又盯上了主攻队员,开始让一直打主攻的年轻选手王一梅尝试接应。并从天津女排调入该队主攻李娟,让其在国家队不时“客串”接应。陈指导还不甘心,时不时地将年轻副攻薛明遣上出任接应。

  在昨天亚锦赛本决赛与韩国队的比赛中,陈指导首局先是以王一梅换下前排的周苏红担任接应,第二局又“两点换三点”,用李娟代替前排的冯坤,出任接应。可惜两次均时间太短,实在无法对她俩的表现作出判断。

  不过,有一点可以倒可以看出来,就是陈忠和教练让薛明担任接应的时间在减少。1米93的薛明无论在北京队、还是在国家队有限的上场时间,都很少参与防守。在前排,她的进攻也主要集中在三号位,且同样存在下手偏软的通病,以薛明改任接应,只能起到加强拦网的效果,可二号位的进攻势必会大受影响。

  让王一梅改打接应,有一种说法是看上她在前排的进攻实力。即比赛中当二传在前排时,可实施“两点换三点”战术,派她换下二传。真如此就随之派生了一系列问题:如果周苏红发挥失准怎么办?如果两三年后其状态下降怎么办?

  周苏红毕竟已经26岁。国家队培养年轻接应,应该考虑眼前比赛需要,但更应该考虑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需。就是说年轻接应的选择、培养,不能立足于她只会在前排进攻,而应该是能够独当一面、全方位的参与比赛。

  现成接应队员不妨一试

  从这次亚锦赛观察,无论李娟、还是王一梅,都还难让陈忠和教练下定决心。李娟进攻、防守比较均衡,相对而言更接近周苏红,但无论战术意识、脚步移动、进攻时下手的速率,都还有明显差距,要真正成为又一个周苏红,还有相当难度。

  而王一梅即使进入陈忠和的法眼,也只能走实力、全面型相结合的路子。既然如此,国内现成的几位优秀年轻接应队员为何不能一试?

  陈指导最早组队时,当时国内最具实力的接应邱爱华未能入选。年轻接应白云只是成为国家队的匆匆过客。所以,陈忠和入主女排的四年多时间,真正在国家队立足的现成接应只有天津女排的李珊一人。这次亚锦赛期间,陈指导表示

十运会将进一步观察各队接应的表现,并点了白云、陆倩等年轻队员的名字。

  白云和陆倩堪称国内年轻接应中的佼佼者。两人的共同特点是进攻具备较强实力,大力发球、强攻和后攻样样精通,经过近几年国内联赛的磨炼,都积累了一定的比赛经验。

  江苏队陆倩的不足是身高略显不足,只有1米82。相对而言,来自八一女排的白云优势更突出。她身高达到1米86,近年来的发挥越来越稳定。除了较强的进攻能力,白云的拦网、防守水平也有一定长进。今年全国女排联赛的最后决赛,她是本队对天津女排最具威胁的一员。

  23岁的白云还有上升空间。如果她能够进入国家队,参与接应位置的竞争,肯定有利于改变国家女排接应乏人的被动局面。(厉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白云相关网页共约4,910,000篇。


 

评论】【排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