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凯旋一周年纪念:刘翔领衔生于80年代新偶像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10:28 新体育 | ||
策划、执行/李央 何霞 文/王津津 柏强 满艺 段晨 李庆玉 张冬梅 冰桐 王查娜 张咏洁 生于80年代・新偶像 这是一支青春之师:刘翔、郭晶晶、张怡宁、罗雪娟、彭勃……生于80年代的他们,少了份迷茫,多了份坚持;少了份享乐,多了份付出;少了份盲从,多了份自我。他们把满腔热血在竞技场上尽情挥洒;他们无所畏惧,在“自己的地盘”尽显锋芒,在依然崇尚英雄的21世纪,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年轻一代的新偶像。 “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 ――泰戈尔 刘翔:希望师父能活到120岁! 从1998年相识到2004年,6年间师徒二人艰难西行,直至在世人面前一跃跳上冠军的奖台。时至今日,又是一轮春夏秋冬,许多记忆也许会模糊,永恒的固然是那闪亮的12.91秒,但不能缺失的还有那对师徒如同父子的身影。 雅典奥运会过去的一年中,师徒俩也经历了从未有过的殊荣与追捧。师徒俩除了一日不能停的训练和计划之内的比赛外,还骤增了大量的“课下作业”。这些自然与雅典奥运会前夺得田联大赛第一名后的外界关注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曾看到过一则很短的刘翔日记:“现在在火车上,去江西比赛。赛季真的开始了,今年比赛挺多,不管怎样,努力完成定好的目标。另外,师父的电话不停地在响。”心疼和歉疚的心情溢于言表。自己的成功不但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还包括师父的。孙海平总会下意识地挡在徒弟前面,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为的是保持一个可以专心训练的外部环境。 一枚代表着黄种人在此项目上突破的金牌,使一位仅仅21岁的大男孩名利双收,福布斯排名由第90位一跃飙升至第三位。而作为教练的孙海平清醒异常,冷眼观潮。他指出:刘翔身上确实有许多商机,但一切活动一定会以不影响训练为前提,在国家体育总局与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统一安排下适当进行。 这对师徒依然过着简单而愉快的生活,照旧一身运动装束,财富对于他们只是一些数字罢了。然而自身的平静并不能浇灭支持者和媒体的热情,这也是最让师徒俩,尤其是师父孙海平担忧和无奈的。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孙海平忧心忡忡地谈到:一次训练课上,大批记者摆开“长枪短炮”的架势围攻刘翔。那堂力量训练课教练要求刘翔尝试一下自己能达到的杠铃重量极限。正当他提起沉重的杠铃到一半时,两部闪光灯先后亮了一下,顿时分散了刘翔的注意力,导致杠铃从半空中落下。“这样在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做训练时受到外界影响分散了精力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导致运动员受伤”,孙指导不无担心地说。 面对这一切,他们从始至终镇定自若,默契地脚踏实地朝着一个个既定目标走着。这种深陷嘈杂,却心如止水的平静,正是源自彼此坚定不移的信任所带来的安全感。孙海平说:“面对如此高的关注度,压力是会有的,但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一年中参加的每场比赛都是根据其赛事性质制定不同的主导思想。总体还是要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个长远目标做计划。” 在孙海平眼中,弟子刘翔是具有双重性格的:一方面他还是个孩子,天真、活泼、爱玩,偶尔会因为训练中偷懒得逞而兴奋不已;另一方面,他又很成熟、稳重,在一举成名后,各种场合的表现都很得体,让父母、教练放心。于是孙海平既当他是大人,又当他是小孩儿,训练中“软硬兼施”、松弛有道。正是这种独特的训练方式以及减数量提强度的针对性训练方法成就了刘翔。 在刘翔被编进新版教科书的时候,孙海平坦言:既是压力也是考验。 刘翔在师父的身边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位怀揣鸿鹄之志的青年,这么多年来孙海平一直用两本帐记录刘翔的训练成绩。给刘翔看的一本肯定要比他的真实成绩慢一些,为的是不让他自我感觉太良好,提防他骄傲自满。孙海平自始至终这样的细心,从小处着手。他完成了当年给刘翔父亲的前两个保证。对于第三个,如今虽声名远扬,却谦逊、自信,热心公益事业的刘翔本人就是个最好的例证。 一次在国外比赛时,美国一位小有名气的教练找到刘翔,说可以带他训练,并保证可以提高他的成绩。刘翔笑了笑,礼貌地对他说:“对不起,我有自己的中国教练,我认为他的训练方法更适合我!”正是相互信赖使得师徒二人荣辱不惊地走过这不寻常的一年。赛场上的他们激情四射;场外的他们温馨、坚定。或许某一天,你就会在机场偶遇一对背着行囊准备登机的父子,那就是继续征战在西行路上的“悟空”与“师父”了。 其他80年代偶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