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大运会综述:金牌背后看不足 在教体结合中提高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22:33 人民网

  王霞光

  第23届世界大运会已经落下帷幕。首次由教育部组团的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超额完成了赛前的预期目标,排名金牌榜第二的成绩让我们看到了大学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希望,看到了教体结合所产生的初步成果。但是,在金牌的光环下我们也发现了不足;另外,通过比赛,我们看到世界大运会竞技水平正呈下降趋势;当然,中国代表团在赛会内外谈论最
多的话题还是如何将教体结合引入良性、快速的发展轨道。

  金牌背后看不足

  在前两届世界大运会上均列金牌榜首位的中国代表团,本次出征伊兹密尔非常低调,只提出了保10争15的夺金目标。也难怪,这是中国首次派出的由教育部牵头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世界大运会,而其中仅有郭晶晶、吴敏霞、彭勃、齐晖等少数知名运动员,其他高手有的因单项世锦赛而错不开档期,有的正全力备战第十届全运会。不过,高手缺席却保证了有更多真正的在校在读大学生获得参赛的机会,这也使得运动员的整体文化层次和综合素质有较大提升,并为中国大学生运动员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年轻人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不过,交流归交流,各参赛代表团每天还是很关注金牌榜动向。应当说,单就奖牌的数量而言,中国代表团取得的成绩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但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大运会上夺得的金牌主要还是来自跳水、体操等个别优势项目,金牌得主也是以专业选手为主——尽管他们都拥有大学生的身份,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接受大学教育。田径有突破,拿了3枚金牌,尤其是男子百米夺冠很鼓舞人心。但我们不能沾沾自喜,因为这几个项目夺牌的成绩还不太理想。再者,美国代表团此次未派田径选手参赛。若非如此,我们还有实力问鼎金牌吗?肯定困难。

  另外,在三大球上,尽管这些年我们在高校开展了一些联赛,但除了女足、

女排,我们的其他队显得还很弱,与欧美强队差距不小。以美国女篮为例,这次来的12名选手是从美国六七所大学里挑选出来的精英。本来人家的大学篮球水平就高,再加上优中选优,焉有不强之理?击剑,我们也总是差那么一把火,这次又与金牌无缘。为什么?一定要认真找找原因,不能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这次随队的国家队女子重剑主教练王恒满无奈地说:“中国击剑选手不善于用智慧。”欧洲国家如俄罗斯、乌克兰、意大利等代表团在击剑项目上的霸主地位丝毫没有减弱,其中俄罗斯拿了4块击剑金牌。田径和游泳是金牌大户,但中国选手在这两个大项上并没太大的把握,夺金面也很窄。俄罗斯之所以雄居金牌榜首位,正应了那句老话“得田径者得天下”,一口气拿了11块田径金牌,可见功底之厚。俄罗斯还夺走了5枚游泳金牌,仅田径与游泳两项的金牌就占了俄罗斯金牌总数的一大半。在金牌榜上紧随中国之后的日本代表团也获得了5枚金牌。美国在放弃田径的情况下依然以17金名列金牌榜第五,靠什么?靠的是11块游泳金牌。看着眼红吧?在弱势的大项上,我们不能再无动于衷,抓紧打牢基础,才能真正形成良性循环,后来而居上。

  “小奥运”为何风光不在

  有“小奥运”美誉的世界大运会曾有过很辉煌的时期,各参赛国家和地区对其都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体育强国,都不愿轻易放弃这一显示竞技实力的机会,尽遣高水平选手出征,比赛竞争十分激烈,各项纪录屡有打破。国外包括我国的不少体坛新秀正是从世界大运会上崭露头角,后来成为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但是,近10年来,情况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世界大运会的竞技水平每况愈下,甚至可以说“小奥运”已风光不在。

  以本届赛事为例,就其规模而言,确实够大,参赛国家和地区达170个之多,运动员近万人之众,可以说场面上仅次于奥运会。虽然世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基里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大运会参赛选手的水平还是较高的,有不少人在参加完田径世锦赛后直接从赫尔辛基赶来;还有不少人参加了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但事实上除了射箭、击剑和跳水,其它项目一流高手寥寥无几,别说打破世界纪录,连新的赛会纪录都屈指可数。毕竟是竞技体育赛事,如果缺乏优异的运动成绩,仅仅是热闹的场面恐怕太乏味了。

  仔细分析起来,造成世界大运会尴尬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人们现在逐渐把精力更加集中于奥运会,乃至各单项运动项目的世界锦标赛、

世界杯赛等,而逐渐忽视了作为大型综合性国际赛事的世界大运会;一些单项国际比赛举办的时间与大运会相近甚至直接冲突,使高水平选手无法兼顾,只能放弃大运会;体育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使高水平选手有了更多的选择,夺取大运会金牌没有国际积分,也挣不到什么奖金,吸引力自然不大。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大运会竞技色彩的淡化恰恰预示着大运会举办宗旨和理念的回归。世界大运会创办的初衷主要是通过体育比赛的形式,为年轻的大学生们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加强友谊的舞台。不过,话又说过来,既然是运动会就应有竞争性,总不能卡拉OK自娱自乐吧?为了世界大运会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世界大体联恐怕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吸引有大学生资格的世界一流高手参与到比赛中来。否则,水平越来越低,怎么符合“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呢?如果将来连比赛都办不下去了,哪里还有机会交流呢?正可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加快教体结合步伐

  在发达国家,教体结合早已成为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有效手段。在大运会上采访,我们也了解了一些国家的情况。比如美国,大学一般有两个体育教研室,一个管竞技性训练,一个管公共课教学,前者直接归校方领导,经费独立。有300多人构成的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明年将是成立100周年,该协会现在每年有9亿多美元经费,从而为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

  在教体结合上,我们起步本来就晚,现在已经不能再犹豫了。本届赛会期间,中国代表团的有关负责人,北京、天津、江苏等地教育部门主管学校体育的人士和一些大学体育部的负责人与记者们进行了座谈,大家都希望在更加宽松的政策下尽可能加快教体结合的步伐。

  回顾起来,我们坎坎坷坷也已走过近20年的教体结合探索之路,这其中有成绩也有问题。到现在,究竟应该叫“教体结合”还是“体教结合”,这个概念性的问题还没有统一;这种结合到底应该是“体”的成分大还是“教”的成分大?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在认识上还不太一致。不少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体育部负责人认为,过去的教体结合以体为主的多,现在马上变为以教为主不现实,也不符合体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将来如果逐步过度到教体并重乃是两全之计。大家还认为,高校应注重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自己的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

  这些年来,教体结合在探索过程中一直是好几种模式并存。过去,一般是著名运动员“体而优则学”,在大学挂个名,基本上还都在国家队或省市专业队训练,在学校根本见不到人,即使拿了文凭,因为没学到什么知识,往往不被社会接受。

  现在,不少高校主要选择各种各样的“联办” 模式。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跳水队“联办”,学制暂定为6年,前两年打基础,后4年上专业课。参加本届大运会的郭晶晶、吴敏霞、彭勃等都有人大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身份。每周学校都会派老师为这些特殊的学生上课,英语课则由跳水队自己解决,或靠运动员自学。吴敏霞感叹,由于训练紧张,不能在校园里感受大学生活,非常遗憾。在教体结合的初级阶段,“联办”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但是,缺乏校园氛围的教体结合总是让人感到“教”的色彩太淡,很难达到“结合”的效果。有的高校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正想办法积极改进。

  第三种模式是“一条龙”培养,从选苗子做起,甚至从小学抓起。这也是大家公认的教体结合今后发展的根本方向。上海、天津的一些高校分项目与中学挂钩,招收有潜质的体育人才,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要知道,大学现在从体校招生的渠道越来越窄,因为现在的体校不太受家长与孩子的认可,生源成了很大问题,有的学校已经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天津正尝试把各区县体校纳入示范高中,从而让体育尖子更有条件实现进入大学的梦想,而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也能招收到自己需要的体育人才。

  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表明,只要沿着教体结合这条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我们的大学肯定能走出越来越多的高水平体育人才。(

人民网伊兹密尔8月22日电)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549,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