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夺冠之喜难掩体质之忧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09:02 东方网-文汇报

  文/新华社记者刘宁 郑金发

  由多数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中国队在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

清华大学一手培养出来的学生胡凯,在含金量很高的男子百米决战中笑傲群雄,更是让人们对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增添了信心。

  胡凯夺冠后,让人感兴趣的倒不是他10秒30的夺冠成绩,而是他在比赛时戴的那副500度的眼镜,由此他博得了一个“眼镜侠”的美称。这副眼镜,既是对他学生身份的最好注解,也多少折射出大学生体质不佳的现状。

  对一个国家来说,在世界大赛上争金夺冠固然重要,但关注和改善年轻一代的体质状况,关系到全民族的整体素质问题,是一项更为重要也更为迫切的任务。

  大中学生体质堪忧

  当前,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教育部公布的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学生们学历越高,视力越差。大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0%,其中男生为77.8%、女生为82%。

  根据教育部的检测,与2002年相比,在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和反映腰腹肌力量的仰卧起坐水平方面,除大学男生有所提高外,其余年龄组继续呈下降趋势;而反映身体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水平上则有60%的年龄组出现下降,其中15岁乡村男女生下降幅度较大。

  2004年,广东省对学生体质的检测报告显示,依据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小学生不及格率为3.74%,初中生为0.30%,高中生是0.21%,大学生的不及格率最高,达到10.25%。

  不爱锻炼已成习惯

  诚然,中小学生体质的下降阻碍了大学生体质整体水平的提高,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不少大学生平时忽视体育锻炼,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现在的大学生明显懒得动,大学里组织一些体育比赛,观众倒是不少,但真正参与的就不多。有的学生是因为找工作,有的是为了考研,他们总会找到各种理由不去参加体育活动。很多家长只关注眼前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对孩子体质考虑得不够多。

  学生们重学习而轻锻炼,除了重视不够外,也有更广泛的社会原因。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一直围着课桌转,没有时间也没有地方去锻炼。可以说,忽略体质培养的思维模式已经控制了社会的每一根神经。进入大学后,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众多学生不得不再次被拴到课本上。考研、找工作都是以文化课为主,很少听说哪个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要看一看应聘者在大学的体育成绩和体质数据。

  解难题需三方携手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在2004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就提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如果学生测试不合格就不能毕业,目的就是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体质的重要性。

  但单纯依靠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制措施,光靠大学中的体育课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提高学生的体质需要学校、社区和家庭三方共同努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经常性地进行锻炼。可现在各方的重视程度还不尽相同。以社区为例,学生在回家后如果还想进行体育锻炼,会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一是学业繁重,挤占了锻炼时间。二是家长对孩子出去锻炼担心

交通安全。现在不少社区没有锻炼场所,即使有,很多设施也是针对老年人设置的。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认为,锻炼习惯不是单靠学校使劲就能养成的,其间有一个文化背景的问题。他说,西方国家强调提高生活质量,他们的学生从小功课压力不大,有大量时间锻炼,所以大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意识都比国内的大学生要强。

  此次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首次由教育部组团参赛,这标志着推行近20年的“体教结合”有了一个很好的支撑点。但我们要更宽泛、科学地看待“体教结合”的含义。一方面,高校要办高水平运动队,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文化素质、能在国际赛场上有夺牌

竞争力的大学生运动员。另一方面,要在普通大学生中输入体育精神,增强其体质,进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这两方面做好了,我们才能说“体教结合”取得了成功,结出了硕果。

  (据新华社伊兹密尔8月21日电)


  爱问(iAsk.com)
  大学生运动会 相关网页约117,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