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世锦赛遭遇零金尴尬 中国田径还在起跑线上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11:59 华商网-重庆时报

  第十届田径世锦赛终于在中国观众失望的表情中落幕,我们夜夜充满期待地守在电视机前,又每每带着失望入睡。自从刘宏宇在1999年获得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后,中国队已经连续三届田径世锦赛无缘金牌。从1993年马家军在斯图加特大放异彩后,6届世锦赛只有一块金牌进账。

  中国游泳队在游泳世锦赛上经受了“零金尴尬”后,中国田径也遭遇了这个尴尬,
奥运“119工程”(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田径、游泳和水上项目总的夺金牌目标)的其中两个项目连续受挫,只有刘翔贡献了唯一的一块银牌。田径“攻尖计划”培养了几个顶尖选手,但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把希望寄托在某几个人的希望是不可靠的。

  “零金尴尬”危机·现状   刘翔仍在为中国田径遮羞

  残酷的“零金牌”刺激中国游泳之后,又在赫尔辛基拷问中国田径。虽然最受国人关注的刘翔收获了一枚银牌,但夺金点女子10000米比赛,邢慧娜、孙英杰仅列第四和第七;另外两个夺金点男女20公里竞走也“砸了锅”,虞朝鸿和姜静被罚下,朱红军和宋红娟只得了第九。

  在世界杯的几站比赛中,中国竞走选手多有上佳发挥,但一到世锦赛就砸几乎成了惯例。中国田协官员也纳闷:“在国内很容易走出好成绩,这里(赫尔辛基)天气这么好,怎么一比就砸锅呢?”除了110米栏,男子从100米到10000米,偌大的田径赛场上,几乎找不到中国选手的身影。在美国训练一段时间的杨耀祖在200米中也没能进入第二枪。看来,中国田径的落后局面并没有因为刘翔的崛起而改观。女子项目向来是中国队突破的重点,黄潇潇与高淑英取得的两个第五,为中国田径带来了希望,但一头热的现象,并不能掩盖整体回落的趋势。

  “零金尴尬”危机·根源   世锦赛“钱景”不如十运会

  “零金牌”对中国游泳是个刺激,对中国田径本来尚可接受。冒出一个刘翔,田径在国内开始升温,但可悲的是,其他大多数项目依然处于“冰冻期”。于是,我们开始将宝一股脑儿地押在了刘翔身上,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压向了这位奥运冠军。孙海平面对央视的采访也吐露出这种心声:“奥运会后,人们对刘翔的期望值很高,但对于一名竞技运动员来说,你不能要求他永远跑在第一,而且这也是不现实的。”

  我们知道,田管中心为2008奥运确定的目标是力争两金,1/3的项目进入前八名。但从本届世锦赛的情况看,我们的一些项目能进前八名的不会超过七八个人。如果按照这样的势头,2008年也难以改变。

  今年是全运会年,一些人在处理世锦赛与全运会的关系上也相当微妙,在状态的调整上,许多运动员都以今年的十运会来进行,为什么?主要是利益的驱使。在世锦赛上,即使打得好,也只能进前八名,而十运会却不一样,如果拿个冠军,那么运动员就会名利双收,这是世锦赛在利益上所无法比拟的。可以预知,我们的十运会一定又会有许多佳绩创造出来,这些成绩不一定会比世锦赛差,甚至放在世锦赛中都能拿牌了。世锦赛练兵,全运会拿牌,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是中国田径的一大怪现象,也是中国田径世锦赛几乎没有什么好成绩的根源之一。

  “零金尴尬”危机·反省   轻视强度,训练步入误区

  参加田径世锦赛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在点评中国队的平淡表现时表示,中国田径训练目前存在着轻视训练强度的误区。

  冯树勇有些无奈地说:“我不是人种论者,毕竟我们还有刘翔。但是不知多少人中才能出这么一个天才。”不过冯树勇话锋一转说:“至少我们应该和日本的成绩差不多才对。”

  冯树勇以竞走为例说:“我对竞走最失望。从2002年开始,我们从国外请来专家和裁判来指导,但是现在看来,他们的问题不在技术,而在于专项技术能力不如对手。即使那天没有吃牌,到最后一样会输给对手。”

  冯树勇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在训练过程中过分强调时间长度,而忽视了强度,导致专项技术能力不足。他说:“忽视训练强度的问题———中国田径训练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误区,这两年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我的观点是,在需要吃苦的项目上,我们应该坚持练下去。而技术性越强的项目,我们应该越有办法与世界水平靠得更近。但是这其中都有一个训练方法的问题。”

  光练不赛,运动员难独立

  与刘翔一样,200米的杨耀祖也是中国队重点培养的对象,他在世锦赛前一直在美国接受训练,与短跑天王迈克·约翰逊师从同一人。杨耀祖在美国训练半年,个人200米最好成绩达到20秒88,这本是一个确保进入决赛的成绩,但他缺少真正比赛的检验,自然难以发挥出正常水平。“心里很难受,差就差在训练时缺少大赛刺激。从美国训练回来后,我几乎没有参加任何大的比赛,世锦赛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第一场大赛。简单地说,就是蒙了。”杨耀祖谈到为何没能进入决赛时很无奈,“我想,我们的训练和实战有些脱钩。”其实这是中国田径的通病,训练中表现出色,一到国际大赛就疲软。

  另外,冯云之痛令人可惜。参加女子100米栏的冯云,在半决赛时,她居然是不知道比赛提前了,导致热身不足、仓促上阵,最终名列小组第七,无缘决赛。跟冯云相似,因场外因素而严重影响比赛是中国运动员近年来参加国际大赛中的“多发事故”。

  对于这种“意外事故”,固然有相关人员失职和工作失误的责任,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中国运动员习惯了接受保姆式的呵护有关。我们的运动员缺少独立精神,这已经让我们吃到了很多的苦头。

  本报记者 李文武 赵映 骥


  爱问(iAsk.com)
  田径 相关网页约4,068,682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