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主攻改接应 重演两点换三点--女排阵容微调解析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20:17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9日刚刚宣布赵云和王婷离队,以宋妮娜、殷娜取而代之,一天后又改为李娟顶替殷娜,中国女排此次人员调整,为何变得如此优柔寡断?

  其实,这正反映出陈忠和教练力图改变女排二传、接应两个位置上替补疲软现状的急迫心情。

  陈忠和思路“微调”

  自陈忠和执教以来,作为接应二传,周苏红一直是中国女排攻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棋子。李珊离队后,陈指导培养新接应还是以周苏红为模式。

  今年重新组队时,他曾经尝试在年轻副攻队员中选拔、培养“第二个周苏红”,于是招进了王可可和王婷,甚至还曾有过让1米93的薛明改试接应位置的想法。随着王可可、王婷的相继离开,证明此种思路在实践中落实得并不理想。

  副攻队员尽管脚步移动较快、战术进攻意识相对较强,但一般防守都不会太好;而且,力量差也是中国副攻队员的通病。

  在前不久的世锦赛亚洲资格赛中,陈忠和曾经让王一梅上场客串接应,这看似偶尔为止,却反映出陈指导培养接应的一个新思路——开始考虑在主攻队员中选拔新的接应候补人选。

  这次女排人员调整,进一步证明了此判断。已经进入国家队的李娟在天津队担纲主攻。曾经被点名、随即又被李娟取而代之的殷娜也是天津女排的主力主攻。

  杨昊在中国女排第一主攻的位置目前难以改变,楚金玲、王一梅两名高妹的表现又可圈可点,显然,李娟进入国家队,就是要挑战新的接应位置。

  让主攻改接应,起码进攻的火力要强于副攻。24岁的李娟身高1米87,系天津女排连夺全国联赛冠军的主力。作为主攻,她的实力不是国内最好的,但其技术全面,能攻能防,发球也不错;加上在天津队经常参与战术攻,脚步移动比较快,应该说改打接应,条件相对还算是比较优越。

  指挥作战更游刃有余

  冯坤、宋妮娜本来就是雅典奥运会时的一对二传搭档。奥运会后,宋妮娜让位于年轻二传。这次陈忠和教练重招宋妮娜,也是无奈之举。

  一则新二传赵云入队后还跟不上趟;经常上不了场,对她的进一步提高并不是好事。二则二传无人替补,对有伤在身的冯坤压力实在太大。

  目前,世界女排列强中,古巴因为是“四、二配备”,不存在强、弱轮现象。巴西队克服二传转到网前时、前派两点攻的办法是“两点换三点”。即同时用一名接应、二传换下场上的二传和接应,使得前排的火力点由两个变成三个。

  意大利因为有一名进攻能力超群的接应,所以,当遇到前排两点攻时,其一号位的后排攻,有效弥补了进攻点单调的不足。

  过去宋妮娜在队中时,“两点换三点”,即以李珊、宋妮娜同时换下冯坤、周苏红,也是中国队常常采用的战术安排。对于中国女排这样依靠网前变化赢人、而接应后攻能力又先天不足的队,此战术思路应该也是必不可少。

  但前段时间由于只能靠冯坤一人穿针引线,“两点换三点”对中国女排而言,根本无法实施。这也是在对古巴、巴西、意大利等强队时,中国队经常出现“卡轮”现象的原因之一。

  赵云在国家队的一进一出,说明国内年轻二传与国家队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老二传中,也只有天津的丁红莹、八一的宋妮娜成熟可用。前者已经32岁,已经过了在国家队效力的年龄。后者熟悉陈忠和的思路,和国家队多数队员也不陌生。

  随着宋妮娜的回归,陈忠和指导在用人和指挥作战方面会更为游刃有余,国家女排战术变化的空间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两老问题还得面对

  对打好9月进行的亚洲锦标赛,这次新的人员变化肯定会有立竿见影之效。如果磨合到位、尤其是李娟若能够尽快进入新角色,明年的世锦赛也会从中受益。但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两个老问题还是不得不继续面对。

  一个是二传的年龄问题。如果冯坤、宋妮娜一直打下去,到了北京奥运会,冯坤接近30岁、宋妮娜28岁。无论是对照历届中国女排、还是世界女排强队,如此二传的整体年龄结构,确实有些偏大。所以,培养年轻二传的老话题,依然无法回避。

  二是接应位置。到了2008年,李娟如同现在的周苏红,为26岁,正值当打之年。而周苏红届时已经29岁。即使李娟不负期望,成了一名合格的接应,可周苏红到时的状态也不能不考虑。

  当然,这次人员调整并不是2008年前中国队的最后一次。据说备战北京奥运会的女排阵容,到明年才会确定。但现在距北京奥运会只有三年时间了,中国女排既要考虑眼前成绩,还不能忽视新人的培养。毕竟2008年北京奥运会才是最严峻、没有退路的“大考”呀!(厉智)


  爱问(iAsk.com)女排 相关网页约1,269,908篇。

 

评论】【排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