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综合体育> 其他> 正文 

易剑东:伦敦成功源自自身优势和跟随跑申办策略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3:23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世界上恐怕没有什么活动的举办要如此劳师动众地经过四轮投票来决定,新加坡注定要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国家。

  国际上也许没有任何城市会为了争办一次活动而如此倾尽心力来比拼,莫斯科、纽约、马德里、巴黎、伦敦五个申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的城市注定要牵引我们的目光。

  地球上除了战争之外恐怕没有如此吸引人的活动主办权争夺,2000个现场记者和10亿以上电视观众岂是一股可以小视的力量?

  惟有奥林匹克能够让我们心潮澎湃、心绪难平。罗格在与伦敦签定完《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后说“奥林匹克是最大的赢家”!诚哉斯言!

  每年承办3000次国际活动的巴黎恐怕也没有预料到他们此前能够轻松获得无数国际活动的主办权,为什么独独无法梦圆奥林匹克?

  只因为这是奥林匹克,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奥林匹克!

  历史为什么偏偏选择伦敦而不是其他城市?

  伦敦自己的优势不容动摇

  先看看当下的伦敦那些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八国峰会总结伦敦申办成功的35秒钟电视讲话中说:英国具有悠远而深厚的体育与奥林匹克传统,这是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安妮公主在陈述中说自己的祖父曾经参与了国际奥委会的创办,这是任何对手都无法不唏嘘的。羽毛球、

乒乓球、足球、橄榄球、田径的大部分项目等众多今天影响深远的体育项目,当初都曾经是英国人或者其他国家人喜爱的游戏,后来被英国了整理和改造成了奥运会项目。任何一个对于英国不怀偏见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论历史功绩,英国人对于奥林匹克居功至伟。

  更难得的是,英国是参加了现代奥林匹克历史上每一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唯一国家,即使是面临政治抵制的奥运会,英国人也慷慨前往,而他们在1908年和1948年关键时刻拯救奥运会的无私义举又岂是几句简单的称颂奥林匹克的口号所能媲美的?这是一种何其难得的对于奥林匹克的忠实,这又是她的申办对手不得不承认的。那个说自己从来没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在陈述时可曾想到,每届奥运会都参加是一种何等的对于奥林匹克的忠诚。以自己的热情来企求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垂青,怎比得上以实际行动昭示自己的忠诚更为有力和不可抗拒?

  伦敦的两个申办理念也格外打动人。他们对于借助奥运会开发和提升相对落后的伦敦东区的做法告诉我们一个鲜明的理念:不是光预算少就一定符合国际奥委会的要求。据说瘦身和

减肥之类的提法是国际奥委会比较反感的(当然这不是说国际奥委会不提倡节俭)。伦敦157.94亿美元的预算在五个申办城市中位居第一。法国62. 05亿的预算很低,但她95%的交通设施和65%的场馆已经齐备的状况使得“发展”的余地就小了很多。国际奥委会不可能自私地只图自己发展,因此伦敦借助奥运会提升发展层次的理念就符合了国际奥委会提倡的方向。国际奥委会显然乐于看到一个发展变化的伦敦和自己一同成长和成熟。

  重点抓住青少年大做文章,这是伦敦申办理念出色的又一个例证。整个宣传片中洋溢的青春笑脸和体育活力,贝克汉姆在新加坡和当地少年球员一起踢球的行为,这些都是伦敦大打青年牌的鲜明体现。这和巴黎说自己最大的优势是法国人热爱体育、纽约说自己城市的一切“都是你的”相比明显更贴近奥林匹克主的宗旨。青年人是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对象和事业核心,一味地说“所有人”也许能博得广泛的认同,但容易陷入模糊。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自然愿意把2012年奥运会承办权授予最准确把握住了奥林匹克理念的伦敦。

  外部条件促成了伦敦的成功

  还不得不谈及申办策略问题。

  喜欢和了解长跑的人们可能都会有一个很深刻的体悟:一直在前面领跑的运动员时常容易被紧随其后的选手在最后的关键时刻超越,这次巴黎和伦敦的角色就很像这个法则。一直保持着在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评价和公众舆论中领先地位的巴黎似乎在最后有些松懈,央视在巴黎的记者就分析说巴黎在最后的时刻有些大意了,而英国首相布莱尔则提前到了新加坡,并且私下和不少国际奥委会委员进行了接触,面对面地“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也许帮助伦敦赢得了不少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支持。最后的结果也不难看出,志在必得的巴黎人措手不及,老百姓甚至不能容忍自己的官员说祝福伦敦之类的话,可见他们原先的期望有多大。

  从客观情况估计,事先多数专家分析

马德里在倒数第二轮出局有助于巴黎,因为拉丁语系的缘故,支持马德里的委员可能会把票转投给巴黎。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巴黎此前申办1992年和2008年奥运会的情形是不善于拉转移和游动票。1986年申办1992年奥运会时他们三轮所得票数为19、20、23,随着轮数的后移增加的票数太少;2001年和北京争夺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时前两轮的票数为15、18票。也许是巴黎人只注重结识铁杆朋友,不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应该是他们可以去深入思考和总结的地方。

  从这次投票结果还可以透视出一个规律:申办奥运会需要很强的艺术把握和火候调控能力。巴黎给人感觉是发力很早,到投票前已经基本达到举办奥运会的水平和条件了,这容易给人今后7年你可能不会有太多变化的感觉;纽约和莫斯科则似乎没有准备好,莫斯科奥林匹克河的规划和设计给人太多理想主义的虚幻感,不免让人生出几分疑虑。纽约在陈述报告中承诺将届时奥运会的获奖牌国家从雅典的94个增加到100个以上,条件是他们愿意帮助一些国家提高训练水,这又给人届时他们会不会大肆借机赚钱的意味。总之,整个申办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不要太过于理想和浪漫,不要去承诺自己办不到的事情,也不要太着急去过早完善各项设施和条件,这样7年后就可能落伍。伦敦开发东区的社乡、绿色奥运的设计都给人务实且有“科学的发展观”的感觉。

  最后还不得不提及投票结果的道德问题。有人认为巴黎在最近20年里第三次申办奥运会,这种积极性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因此应该将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授予巴黎。其实我们应该注意到,虽然伦敦最近20年没有申办奥运会,但英国的伯明翰申办过1992年奥运会,曼彻斯特先后申办过1996、2000年的奥运会,这从一定意义上也告诉我们: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将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授予伦敦并没有道义上的问题。

  布莱尔的一句“Well done”其实道出了他对于伦敦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工作效果的评价,这也说明:申办奥运会的结果并不完全取决于自身的硬件建设和相关条件准备,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申办城市能否打动尽量多的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心!

  申办的烽烟散尽,伦敦人要为昨天的承诺去付出今后7年的不懈努力,如同我们北京和中国还要在奥林匹克之路上去奋斗三年多。

  人生如戏戏如梦,申办的失意者也许正在品味这句话。

  人生如棋局局新,申办的胜利者将要开始践行这个箴言。

  祝福伦敦,祝福所有为奥林匹克付出热情和汗水的人们!

  注:笔者为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体育传媒系副主任易剑东博士

  (易剑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5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