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地理发现之旅:安徽围棋 浪迹天涯的宿命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13日09:22 《足球·劲体育》 |
王院长现在得为整个中国围棋操心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围棋地理·发现之旅 第九站 合肥 合肥自秦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由于北接中原,南近江南,历为军事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尤 其是三国时期魏吴在合肥长达32年之久的交兵,为合肥留下了逍遥津、教驽台、三国新城等众多的三国遗迹。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众多的名人。此外,古新安又称徽州,位于皖南山区,明代府治就设在歙县,包括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等地区。古越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汇,形成了独特的徽州文化。安徽围棋,浪迹天涯的宿命 特约记者张来平合肥报道 江淮之间的安徽是个文化底蕴厚重的地方,围棋之风一直盛行,近代也曾出现过“桐城大将”刘棣怀和“棋痴总理”段祺瑞等人物。 职业围棋高开低走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先前良好的基础,安徽的围棋高度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黄永吉先生曾在1960年获得全国冠军,他从北京回来后,对围棋的普及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黄永吉和朱金兆、王太濮等老一批地方棋手的悉心教育和带动下,20世纪70年代省内出现了一批出色的职业棋手,为国家队输送了王汝南、车泽武等优秀人才。除了早些时候定段的王汝南,当时的集训队内云集了一大批有希望的少年棋手,1980年前陆续成为专业棋手的有车泽武七段、李星六段、田晓龙五段、陶坚海五段、黄丽萍四段、黄晓牧四段等,胡世侠等业余棋手水平也很高。 然而,安徽的经济状况始终没有大的改善,当时的围棋事业也没有现在的受关注程度。在没有宽松安裕的生活环境的情况下,棋手们另谋出路也是可以理解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批棋手陆续离开了安徽围棋队。李星远赴西安;陶坚海退役后进入邮电部门;田晓龙、黄晓牧退役回了芜湖;黄丽萍随夫移民美国。 目前,除了陶坚海外,他们基本上都从事围棋的教育工作,虽然这一代棋手没有在棋艺上达到顶尖的水平,但他们把围棋传播到各地,同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像黄丽萍在美国的培训班里,学生中不仅有少儿,还有教授、学者,甚至诺贝尔奖的得主。 在这之后,虽然也陆续出了几位专业棋手,但随着其他省市水平的提高,安徽职业围棋逐渐步入低谷。由于体制等问题,人才流失现象依旧存在,何旭光三段南下广州,丁明三段北上杏泽。现在安徽棋院除了朱宝训五段、王业辉五段和魏忻二段3位老教练,年轻教练仅姜志强三段和庞延四段2人。近几年少年集训队冲击定段赛均无功而返。 业余围棋有厚度没高度 安徽的业余围棋在近年来也经历了由强大到平庸的过程,在中国业余围棋兴起的20世纪80年代,安徽的水平居全国前列,那一批的棋手中的代表有参加70年代集训队的孙乃经、退役的黄晓牧,以及更早一些的胡世侠、韩启宇(后移居江苏)等。他们曾经在最早的几届晚报杯比赛中为安徽业余围棋挣得了很大的荣誉,其中韩启宇获得过个人冠军,孙乃经三次进入前十名,团体也获得过亚军和第三名。由于他们受过系统的训练,目前仍能够执省内棋坛之牛耳。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受到中日擂台赛的影响,安徽省特别是合肥市出现了一大批自发的钻研围棋的年轻人,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崭露头角,开始对前辈们产生冲击并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六安的冯波6段曾在晚报杯中勇夺个人第三名,合肥沈逢春6段的实力在北京、成都皆获得了认可,仅合肥市就有二三十人达到5段水平,其中高亚东、陈民、方圆等陆续获得了省冠军。 目前,他们中很多人在从事围棋普及教育工作,全省各地都有业余棋手开办的围棋学习班,很多优秀棋手奔赴全国各地发展,如方圆、陶珞珈目前就任教于北京海淀棋校。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业余围棋的顶尖水平层上,安徽与全国最高水平的差距在拉大。孙乃经至今仍是省内最强的棋手,但在晚报杯上已经明显力不从心,其他棋手也没有实现大的突破,合肥队在全国的排名也只能维持在中游。 令人欣慰的是,人们的兴趣并未因本地棋手成绩的下滑而受影响,学棋的儿童日渐增加,当年的那一代业余棋手,已经把对围棋的热爱寄托到了自己孩子的身上。目前,有十几个棋艺出众的孩子肩负着父母和家乡棋迷的希望远赴北京,在聂道场、杏泽等专业学校深造,新一代的职业棋手和业余强豪将在他们中间出现。 安徽棋院的小楼很别致,伫立在一片梧桐林间,在华贵的高楼大厦和壮观的运动场中静静地生存着。安徽围棋,可以说也无风雨也无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