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神鹿”采访圣火采集 王军霞看好广州申亚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07日16:31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曾经在亚运会和奥运会上夺取过金牌的王军霞,对广州举办亚运会感到信心十足,特别是她刚刚以记者身份亲历了雅典奥运会圣火采集后更是感慨万分,她说:“和广州相比,雅典的经济比较薄弱,既然雅典都能举办奥运会,那么广州举办亚运会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关于奥运:
首次亲近奥运圣火采访大明星布勃卡 在接受了上海的一家媒体邀请后,王军霞首次以平面媒体记者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而她个人更是第一次亲身接触到奥运会圣火的采集。 “我是第一次作为文字记者出去采访,也是第一次亲自看到奥运会圣火采集。这次去到雅典,我看到了马拉松之路,还有很多和奥运会起源有关的东西。”以前作为运动员,王军霞曾四处出国参赛,并接受记者的采访;但这次换作记者的身份之后,她却开始要尝试采访的工作。“我这次去雅典主要是采访圣火采集仪式,并且要了解奥运古迹、雅典文化和生活。去到雅典后,我和几个同事到处采访,在那里我还碰到了前撑杆跳高世界冠军布勃卡。” 王军霞在和布勃卡接触过之后,知道他是第一次参加圣火的采集,而王军霞也不失时机地采访了这位现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成员,并请他谈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看法。“我知道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很迅速,我相信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2008年奥运会必将是最好也是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这是布勃卡当时对王军霞的回答。 布勃卡是王军霞作为记者采访过最具分量的大人物,对此她也感到很兴奋:“以前我也做过电视节目的客串记者,但这次却不一样,我要自己写文章。而且以前是记者采访我,现在调转过来我要去采访人家,这种感觉实在是太不同了。”在这次王军霞短暂的记者行程中,她的《雅典日记》也成为了各大网站转载的焦点,这位昔日的奥运会冠军,又让人们领略到了她另一种风采。 关于亚运: 替雅典奥运“着急”广州应该举办亚运 在王军霞的《雅典日记》中,“替雅典着急”这篇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来雅典不知不觉3天了,说实话,这几天除了观看古迹让我们兴致勃勃外,雅典城奥运前夕的气氛让我们有点失望。在雅典现在很少能看到明显的奥运相关宣传,一切都在修建之中,与奥运有关的事物都需要我们海底捞针般地搜寻。而且这里很多地方都没有英文标记,包括一些著名的景点也都只有希腊文的简介,这给我们此次的探访添了不少烦恼。” 相对于雅典在奥运会前的冷清场面和种种问题,王军霞认为正在积极申办亚运会的广州则显得非常热情。“从广州申亚的态度来看,广州是非常积极的,市民情绪也都很高涨。雅典和广州相比,雅典的经济实力明显要偏弱,而雅典在这种条件下都能举办奥运会,那么广州举办亚运会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王军霞觉得雅典的场馆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完善,除了雅典人“拖拖拉拉”的习惯外,节省资金也是其中颇为重要的环节。“雅典的奥运会场馆总是在最后才卡着时间完工,其中主要原因也是为省去不少维护费用。我想如果到时广州举办亚运会,积极的广州人民肯定不会让这种问题存在,我觉得广州应该更有能力和信心举办亚运会。” 关于工作: 当记者真的很辛苦学好英语最为重要 第一次要拿起笔来写文章,让王军霞感到了一种新鲜感,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采访任务,她也作了充分的准备。 “在去雅典之前,我专门找了许多有关雅典的资料和书籍,但是之后我才发现和我一起前去的同事们,手中的资料要远远多过我。”这次雅典之行让王军霞彻底了解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艰辛,她深有感触地说道:“我现在才知道做记者真的很辛苦。在雅典,我们一大早起来坐4个小时的车去到圣火采集的地方,然后又要进行采访,之后再回到新闻中心写稿。一天下来我已经累得不行了。”不过,一天的劳累对于王军霞还只是一个开始,她第一次感受到了赶稿的压力:“这次我的稿子都是先用笔写下来,然后同事们帮我修改一下再输入电脑传回去。虽然我也会用拼音输入法打字,但我打字的速度太慢了,怕拖慢了大家的传稿时间。” 在短短几天的采访过程中,王军霞觉得最大的障碍就是英语这一关:“这次去到雅典我觉得学好英语实在太重要了,以前我在美国学习的时候也有学过英语,但那一点却是远不够用。回来后我也在加强自己在英语方面的学习,希望以后能直接和外国人交流。” 结束语 在对王军霞采访的最后,不可避免地问起了她对现在中国田径在奥运会的看法,虽然她已经淡出赛场多年,但她依然表现了对中国田径的关心。特别是当她得知最有希望在奥运会获得奖牌的女子中长跑选手孙英杰打算参加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3个项目时,她觉得这是一个较难实现的想法。她认为孙英杰应该有所取舍,这样才能确保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为国家争得了众多的荣誉后,退下来的王军霞也没有闲着,她正在筹备一间名为“王军霞健康跑俱乐部”,希望继续以自己的热情来支持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本专题撰文:本报记者史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