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亮:和伏明霞很少通电话 偶尔发发电子邮件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05日09:31 武汉晨报 | |||||||||
肖海亮(右)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1984年,肖海亮7岁,那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他的局长爸爸肖爱山为新中国培养出了第一个奥运会女子跳水冠军周继红,他的妈妈第一次将他推下了十米高台; -1992年,肖海亮刚刚沦为国家集训队的带训队员,但他的同乡好友伏明霞却成为了奥运史上最年轻的冠军;
-1996年,肖海亮夺得奥运铜牌,他的对手同时也是未来的双人跳搭挡熊倪,成为了首位摘取3米板奥运冠军的中国男选手; -2000年,肖海亮23岁。那一年他终于夺得了梦寐以求的奥运会三米板双人跳冠军。 1984~2000,这漫长的16年记录了肖海亮如何在父亲、熊倪以及伏明霞的光环下艰难成长的过程。 参加完2001年九运会后,肖海亮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在,他的身份是湖北省跳水学校的校长。日常生活中除了工作以外,最喜欢做的就是潜水和学英语了。 2004年3月的一个午后,我和肖海亮相约在英东体育馆进行采访。但他一上来就说:“能讲的都讲过了,没有什么经典或闪光的细节,再说别的记者也写过很多次了。”??我能听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没什么好说的,你就别采访了吧。 肖海亮这种贯彻始终的低调、排外的性格,令我的采访工作断断续续,一问一答就好像挤牙膏似的。之前我已采访过好几位奥运冠军,惟有他是如此。 是什么造就了他这种性格呢?这位体育局局长、中国跳水界泰斗的“公子”在成长的背后,又究竟发生过什么呢?看到和自己一块长大的伏明霞走向辉煌时,他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也许肖海亮的夺冠经历不够传奇,也许很多人都认为他的成功是靠父亲的帮助,但只有肖海亮自己知道,他曾经为了奥运冠军梦付出过怎样的心血。 肖海亮与父亲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肖爱山并不同意肖海亮去跳水。他知道自己在体育届的地位将极大的影响到肖海亮的成长。但肖海亮坚持选择了跳水这条路。果然,从一开始,肖海亮便受到了父亲无形中带来的压力……] 不知是长得文弱,还是老师教练总对他“特殊化”,小时候肖海亮经常成为一些小朋友淘气的对象。一次在体育馆放了学,一个小朋友揪住他,一只手反扭胳膊,一只手还捂住了他的嘴。海亮反手朝后抓去,竟把那小朋友脸上挠出几道血印子。凡有此类冲突,母亲陶菊蓉从来都是指责自己儿子不对。妈妈当时说:“你应该去别人家里道歉。正因为你是局长的儿子,别人会那么想你,你就更要忍让。”这一番“道理”说得海亮央求妈妈:“你要爸爸别当领导好不好?” 跳水启蒙时代,别的同学都是老师逼着练,严师出高徒嘛。可肖海亮就没人管了,不管陶菊蓉如何恳请教练们严格管教,还是没人当回事。等到要进省队的时候,闲言碎语就更多。八十年代初,能进专业体育队是一件美事,别人都觉得肖海亮打算在队里混个几年,再退役弄个行政工作做做。肖海亮一直感到委屈,“当时我就想,你们越是这么想,我越是要干这一行。”1987年,海亮有机会进国家集训队,可还是没人管。记得有一位浙江教练不屑地对他说:“肖海亮,看你这样,还跳水?”体育界就是这么现实,两年的日子过得飞快,同来的队员们不少已经在国内比赛中崭露头角,但海亮却一点点落后。一天,爸爸来看儿子,海亮鼓足了勇气说:“爸,我不想练了,没意思。”这时候,爸爸反而不同意了,他告诉儿子:这条路,你必须走下去。 时间到了1991年5月,恩师刘世民教练出现了。国家集训队把湖北两位“带训”的队员交给他打理。刘教练是海亮最感激的人,他勤勤恳恳教育这两个孩子,不是因为肖爱山,也不是因为看出了肖海亮有什么冠军相,而仅仅是恪守职责。肖海亮说:“他使我确立了目标。”1991年到1993年,“我们是整个运动队训练量最大的,经常练到双腿抽筋,我再也没有想到过退却。” 1996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肖海亮只拿了铜牌。当时肖爸爸开玩笑说,“这块奖牌好像色泽差了一点,下次能不能换成亮一点的?”后来真的拿到奥运金牌的时候,“我才发现爸爸其实是一位感情不很外露的人,那一刻,他真的很高兴,竟然有一点点……语无伦次的。” 肖海亮与熊倪 [2000年9月28日,刚刚夺得奥运会双人跳冠军的熊倪评价搭挡肖海亮时说:“他是一个非常勇敢的选手。就像当年他的头磕到板上以后,他又重新去面对,而且他是从1996年10米跳台转到3米跳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我想他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运动员去学习和敬佩的。”] 熊倪所说的“磕板事件”发生在1999年4月,济南跳水冠军赛。4月15日下午,肖海亮的成绩领先,对夺冠信心十足。可妈妈陶菊蓉没时间看直播,就要肖爱山电话通报。下午五点多钟,陶菊蓉的电话响了。老肖一个劲地说:“你莫急,你一定不要着急,我说了你一定不要着急……头磕了板了。”“嗡”地一声,陶菊蓉头都要炸了,可肖爱山只知道海亮被送进医院,作为跳水界资深人土,肖爱山十分清楚“磕板”的分量,轻则罢了,重则是送命的事,他当年曾经看到有人当场丢命。 半个月后,肖海亮在伤愈返回北京恢复训练前,曾和家人开了一次秘密会议,母亲坚决要求儿子退役,父亲虽有此意,但没说出口。反复争执下,肖海亮说了3条:“我提3点你们考虑。第一,我这次受伤主要是夺冠心切引起动作变形,这个教训是宝贵财富,如果现在退下来,这个学费算是白交了;第二,我爷爷是革命先烈,他牺牲时中了子弹还向前冲;第三,爸爸现在负责省里的体育工作,我这么一退,你以后怎么去说服运动员要经得起失败挫折?” 肖海亮另一件令熊倪感动的事情,发生在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肖海亮被诊断出视网膜穿孔,坚持到八运会后不得不接受手术,并因此而被医生宣判再也不能练跳台。1997年,肖海亮开始下决心从头开始,弃跳台而改练自己的弱项跳板。从那一天,到2000年夺得三米板双人跳冠军,仅仅只有三年时间。 其实,熊倪一直是肖海亮赶超的对手。在国内外多项大赛中,给人的感觉总是熊倪压着肖海亮。“在比赛场上,熊倪是我的对手,但私底下我们是好朋友。”肖海亮这样总结他和熊倪的关系。 肖海亮说:“我觉得他很有理性,因为我们在配合的时候,一开始动作并不协调,能够走到冠军领奖台,他帮助过我不少。在要求两个人同步的技术上面,他会想得比我细致一些,我们在训练完以后也有很多的交流,通过一年半来不断的沟通,我们才有这么默契的配合。最后的夺冠历程,一直非常顺利,我们领先很多。” 肖海亮与伏明霞 [伏明霞又一次跃入池中,调皮的肖海亮搞起了恶作剧,他悄悄地潜向伏明霞,刚刚浮出水面的伏明霞突然发现水中有个人向她靠拢,吓得尖叫一声,拼命游向池边,肖海亮紧追不放,两人几乎同时靠岸,看清楚对方后,两个好朋友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19年前,肖海亮和伏明霞是体育馆小学的同班同学。当肖海亮第一次跳下十米高台时,伏明霞与水的接触“还仅限于和一帮男孩子在河里捞蝌蚪”。然而,这对一起长大,一起训练,一起成长的好朋友,却有着不同的命运。 伏明霞1992年夺得个人首枚奥运金牌的时候,肖海亮刚刚沦为了国家集训队的一名湖北省“带训”队员。原先队里每人一套法国行头也取消了,海亮只剩下每年一套国产长袖运动服的待遇,那一份失落,今天想起来还有些难受。 “由于同在一个队里,经常会有人跟我说,你看和你一块从湖北来的伏明霞,她比你还小一岁,都获得了那么多金牌,你真差劲。”肖海亮说,伏明霞曾经给他带来过很大的心理压力。“小孩子嘛,都有一种相互攀比、暗中较劲的心理,我也一样。伏明霞那么出色,这其中固然有女孩子出成绩早的客观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个人训练努力的结果。每次回家,家人也总是拿伏明霞当例子,激励我好好练。那种情景直到今天我都没忘,一切都还像是昨天刚刚发生似的” 但这些并不影响肖海亮和伏明霞的友谊。两个人平时在训练中经常疯闹,在国家队里也相互照顾,毕竟是这么多年的好朋友。肖海亮说:“记得1999年济南跳水冠军赛,我的头磕板了。那天晚上伏明霞还专门赶到医院看我了,其实后来我才知道,她那天因为裁判压分刚刚输给了梁小桥,比赛结束后还伤心的哭了。” 在肖海亮看来,伏明霞是个很要强的女孩子。“这么多年来我很了解她,但我并不愿意多谈她,一来是因为我不希望在媒体面前谈朋友的事,二来不希望将自己和伏明霞连在一起。关于她和梁锦松的事,一开始我是在与她去澳大利亚做一个风光片时,听她提起过,后来就是在她回武汉摆回门宴时,见过一次。我现在和她很少通电话,只是偶尔发发电子邮件。感觉她挺幸福的。” 肖海亮后记:从7岁那个站在跳台上不敢往下跳的男孩儿,到今天的奥运冠军,肖海亮经历过挫折,受到过来自亲人、朋友以及对手的巨大压力。但是同时,肖海亮也享受着挫折与压力所带来的“财富”,我想有了这份“财富”,不管将来怎样,肖海亮都会同样出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