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申亚报告“考题”解读:13个问题23个主题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01日15:13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新闻点眼:随着昨天广州申亚代表团正式向亚奥理事会提交了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申办报告》,并得到了亚奥理事会的认可之后,标志着广州申办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结束了《申办报告》的撰写阶段,又向最后申亚的“终点”迈进了一大步。 根据亚奥理事会的有关规定,在申办城市得到亚奥理事会的书面许可之前,申办城市的《申办报告》不得公开或出版。但是如每届“高考”一样,只要考生完成并提交答卷之
申办亚运会有四大规定 对于申办亚运会,亚奥理事会原来制定了4大规定: 规定一只有是亚奥理事会会员奥委会才有资格申办,必须通过会员奥委会并按规定格式提交申办申请。 规定二至少提前6年开始竞标,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办意向书和提交申办文件,在确定申办城市前3个月内组织评估团对申办城市进行考察,在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上确定举办城市。 规定三申办应提交的文件有4大部分:中央政府担保书、申办城市当局担保书、以申办城市问卷答复为主要内容的《申办报告》、申办城市和会员奥委会同意与亚奥理事会签订举办城市合同的意愿书,以及缴交申办押金1万美元。 规定四亚奥理事会开标后申办城市即可展开宣传活动,访问会员奥委会最多只能1次,不得向奥委会代表或亚奥理事会执委送礼,会员奥委会的成员不能访问申办城市,并接受所在奥委会的监督和向其报告相关情况。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申办城市的《申办报告》和亚奥理事会考察团的考察,可能成为申办成败的关键环节,而其中申办城市的《申办报告》则是申办城市惟一可以自己掌握的表现机会,因此也成为历来申办城市最为重视的申办工作之一。当年北京申奥,为了撰写《申办报告》,北京奥申委动用了100多个单位、1000多位专家就《国家、地区和候选城市的特点》、《法律》、《海关与入境》等17个专题精心撰写,此后又作了几十次的审稿修改、英法文翻译及版面设计,最后才印制成册,为最后北京申奥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申办亚运会的旧版“考题” 《申办报告》主要是根据亚奥理事会的规定格式进行撰写的,具体而言就是一篇申办城市问卷,亚奥理事会将以此作为评判各申办城市条件与能力的重要考核依据。在2000年版的亚奥理事会章程中,亚奥理事会要求各申办城市提交的《申办报告》中,有13个问题是申办城市必须作答的: 1、除必须包括的田径和游泳外,你们还建议在亚运会项目中加入哪些比赛项目? 2、包括开、闭幕式在内,运动会时间应不少于12天,不多于16天,你们打算在何时举办运动会? 3、申办城市的面积、人口、气候(气温和降水)和海拔情况如何?为什么选择该城市举办亚运会? 4、在该城市,是否有一个拥有足够经验的组织来运转亚运会?是什么组织? 5、你们将提供什么样的运动员村?位置在哪? 6、在申办城市,现在已有的比赛场馆和训练设施如何?所有设施都应该尽可能在将要建造的运动员村附近。请提供一份场馆、运动员村和设施的规划图。 7、如果现有场馆不能满足亚运会的需求,是否兴建新的场馆?如果要建,在何时和何地? 8、你们是否研究过以往的亚运会报告?你们是否做好准备竭尽所能达到相似标准? 9、在你们国家或在申办城市有没有这样的法律、习俗或规定,可以限制、约束或影响比赛的进行或者运动员、官员、代表、器材自由入境? 10、运动会财政来源如何?预算为多少?谁提供经费? 11、为访问者提供何种住宿条件,价格如何? 12、申办城市以前曾举办过哪些重要的比赛? 13、如果获得举办权,你们是否保证按照亚奥理事会的基本原则、礼宾规定、规则和附则举办亚运会? (注:如果第10条和第13条不符合章程规定,申请即被拒绝。) 申办亚运会的新版“考题” 以上这份2000年版的“13个申办问题”是亚奥理事会在以前申亚过程一直使用的,以至于连经验丰富的中国奥委会在向广东、广州方面介绍申亚知识和情况时,也一直是按照这份“考题”布置工作的。 不料,当广州方面已经开始全力投入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撰写《申办报告》之际,今年1月底、2月初的时候,中国奥委会突然收到了亚奥理事会颁发的专门针对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申办的全新《申办报告》问卷,在这份新的问卷中,申办城市的考题从原来的13个必答题,变成了23个必答主题: 1、民族和国际特点;2、候选城市;3、海关和入境手续;4、气象条件;5、环境保护;6、安全保卫;7、卫生、医疗体系;8、运动员村;9、接待住宿能力(除运动员村外);10、交通;11、亚运会比赛项目;12、竞赛场馆;13、艺术展览;14、亚奥理事会全体大会;15、典礼仪式;16、媒体;17、通讯;18、数据处理服务和网络;19、财政;20、市场开发;21、法律;22、运动会经验;23、资格确认、票务及出版物。 在各主题中,又有10个左右的细化小题或附件问题,要求如此严格和全面的“考题”,被专家们认为在某些方面还甚于申办奥运会的标准。不过从此也可以看出,亚奥理事会希望挑选更高素质的城市来举办这一届的亚运会,亚奥理事会的目标就是希望把亚运会这项盛事办成为仅次于奥运会的世界综合大型运动会。 “考题”范围超出体育范畴 在亚奥理事会这份2004年新版的申亚问卷中,几乎23个主题中都包含着在以往申亚中鲜有提及的方面,如: 主题1中的第5小点———“根据计划在10年内举行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选举的间隙多长?是否在同一年内有选举活动与亚运会同时举行?” 主题2中的第8小点———“出示民意调查或公众投票,或者举办宣传活动所取得的量化成果(信件、会议、参与活动、民意调查等),证明当地群众对申办亚运会的支持。” 主题3中的第4小点———“简要说明贵国有效的税务规定,包括各种税率。说明是否有免税和退税的可能性,尤其是对广播公司的收益。” 主题5中的“应特别关注节约能源和水,废水循环再利用和限制污染扩散。” 主题6中的第1小点———“由最高警察当局出具的保证书保证迄今为止,没有少数激进分子(宗教、政治或民族),或来自国内、地区和当地的恐怖组织的潜在危险。” 主题12中的“主办城市不可以在亚运会举办期间、亚运会前后一周内,组织任何形式的展览和表演活动。主办城市任何时候不得授权其他组织机构使用‘亚运会表演’或‘亚运会展览’这两个名称。”和“根据主办城市合同,除亚运会官方认可的赞助商以外,主办城市不得在场馆内部和上方以及其他比赛地点进行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 从这些“考题”来看,要成功举办一届亚运会,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撰写《申办报告》要求多多 亚奥理事会还对《申办报告》有一些其它方面的要求: 本报告是一个软封面、以A4规格纸(20.9cm×29.6cm)装订的报告,所用语言为英语。 为表达清楚,也为方便查阅,每一个主题都应保证页数的平衡,以提供足够的信息。另外,如有图片、图表等,均应旨在说明或支持文字内容,而不是为了推广或宣传的目的。其它的材料(如音频或视频磁带、激光唱片、艺术作品等)可以连同申办报告一起提交。 必须强调,在回答问卷提出的问题时,答案应保持客观、真实。如果城市在申办时提出非常令人信服的计划,然而随后却发现难以实现,并带来了一些主要的问题(政治、财政和关系层面),在这些情况下,主办城市对这些后果要负完全(或者至少是主要)责任。 在亚奥理事会订立的、并已提前充分磋商的日期到来时,申办城市必须向亚奥理事会的行政机构提交20份《申办报告》。所有报告必须用英文书写,通过邮寄或特快专递寄送,或者由申办城市的代表、申办城市所在的国家外交或领事代表亲自呈递。亚奥理事会行政机构将研究《申办报告》,确保其已经涵盖所有必需的信息及细节。亚奥理事会可要求申办城市提供其所需要的补充信息。 十易其稿凸现集体智慧 对于新“考卷”,广州方面马上作出了快速反应,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领导下,针对23个主题的不同难点,邀请了五六十个单位的100多名中外专家,进行《申办报告》的全新组织和撰写,前后竟然是“十易其稿”,工作量之大,工作强度之高,超乎常人之想像。 昨天,这部汇聚了众多智慧和心血的《申办报告》,正式提交到了亚奥理事会总部,从而吹响了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冲刺号角。(记者陈伟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