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四十年中国男排几经沉浮 谷底之后望再造辉煌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01日17:09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中国男排承载了国人太多的欢喜和忧愁,那是对女排精神以外的另一种情感。中国男排曾经的崛起让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上激扬起一股巨大的爱国热情,让北大的学子们走上街头,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一幕依然定格在那一代人的心中,成为一个时代的永恒记忆。但是中国男排又几经沉浮和起落,带给国人的已不止是泪水。陪伴中国男排的一直是尴尬、指责和非议。 中国男排到底怎么了? 中国男排可以说一直是亚洲的一支强队。60年代是中国男排的高水平时代,通过对发球和拦网技术的改进中国男排一跃成为了一只亚洲的强队。十年动乱后,中国男排重新组建。 1972年11月中国男排出台了新的战术指导思想:"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以攻为主,积极防守,发展高度,加强配合,实现快、狠、活的技术"。技术全面是组织各种战术,实现快速、灵活打法的基础;快速灵活是中国排球运动的特长和发展方向,是当前在战术打法形式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集体配合是组成战术、实现快速灵活打法的保证。在教练戴廷斌的带领下,中国男排汇聚了一批优秀的球员:沈富麟、侯杰、陈刚、胡进和领军人物汪嘉伟。人称"世界最佳副攻手"的汪嘉伟在队员配合下发明了后来在排球界广为人知的前飞、背飞。 在1977年的世界杯赛中,中国男排独特快速多变的打法让世界措手不及,一路战胜了加拿大、韩国、巴西等多支世界强队。在中国男排参加的国际大赛的历史上,首获得世界第五名的好成绩。 1981年的世界杯,中国女排第一次登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中国男排也铆足了劲向世界男排的峰顶发起进攻,当时全球排名前三位的队伍都曾经是中国男排的手下败将。但是命运和中国队开了一个玩笑,第一场比赛就损失了最主要的核心汪嘉伟。在以后的比赛中虽然中国男排拼尽全力,最终还是获得了第五名的成绩,遗憾的与世界前三名的领奖台失之交臂。 1982年的世锦赛中国男排降至第七名,84年的奥运会中国男排只拿到了第八。看着中国女排的连冠,中国男排却进入了寒冬。汪嘉伟等一批队员退役后,中国队在亚洲很长时间抬不起头。日本队凭着顽强的防守在亚洲占有一席地位,而韩国队欧化的打法使其成了奥运会的常客。 随后沈富麟带队虽然没有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轻队员。直到从日本归来的汪嘉伟统率中国男排后,中国男排再一次看到了希望。他采用的心理调节手术为年轻的中国男排指明了方向,这时的中国男排年轻队员已经成熟:张翔、张利明、周建安、朱刚、郑亮、卢卫中等担当起重任。 1993到1999年是中国男排在亚洲排坛的又一个金色年代,中国男排在亚洲排坛一时没有对手,日韩两强被中国队死死压住无法翻身。汪帅虽然事业心强,又有能力,却忽略了年轻球员的培养,等到他意识到时已经太晚了,这时韩国的金世镇、李虎等人快速成长起来,中国男排的老将们抵挡不住了,被韩国队在最关键的奥运会资格赛上翻了船。两次错过奥运会,中国男排的一些老队员相继退役,中国男排有结束了一个时代,再次进入了低谷。 2001年,也曾是辉煌时代男排国家队队员的邸安和接手了中国男排,他大胆的起用了一批年仅20岁的年轻人,从此男排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面对于世界领先水平之间的差距,中国男排将经历一个很长的痛苦和摸索时期。(LY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