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红出事了,他可能正面临着联赛开始以来最严厉的一次足协对裁判的公开处罚。虽然在外界眼中李玉红最近一段时间一直给人一种受重视的印象,至少今年他就经常被足协派去执法一些渊源很深、容易引发争端的“重点场次”,但是对这样的重视,也有人认为是足协有意整他。
当记者就事论事地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时,对方几乎都要先反问我们这样一个问题:“在足协李玉红有没有得罪谁?”因为在他们看来,除非裁判得罪了足协的高官或者裁委会的正管,否则在一般情况下足协不会用这种派裁判到风口浪尖的场次吹比赛的办法来整他,毕竟裁判在执法过程中出了问题,足协和裁委会也一样逃脱不了干系,最后还得出面解决问题,用“欲擒故纵”的办法收拾裁判对足协来说显得有点儿愚蠢。况且今年10月足协刚刚给李玉红申报了国际裁判,在他审批的过程中成心让他出问题,足协要是这样做了和自己找难看无异。
裁判问题是事关联赛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大问题,这一点中国足协上上下下心知肚明。其实不仅是足协派遣裁判时会很慎重地考虑我们在本版其他文章中专门提到的“回避原则”,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足协同样在对每一名裁判执法能力以及执法效果进行认定,其中不乏有一些硬指标,比如今年改革了比赛监督制度,让各地足协秘书长出任比赛监督之后,他们在比赛结束后第一时间需要填写并向中国足协上传若干评定比赛的表格,其中一张表格就是专门针对裁判执法的,表格涵盖了裁判在90分钟比赛时间内几乎所有的判罚,对红黄牌、点球等重要判罚,比赛监督还需要写明当时情况和本人主观印象。一些足协内部的领导私下也承认,这两年出在裁判身上的事情太多了,足协这样做对外是做出一个更严谨的姿态,对内也算是给裁判多戴上一个紧箍咒。
不过按照目前中国联赛实行的裁判工作程序,每一名当轮比赛要被外派有执法任务的裁判,都会在比赛前3天得到足协的通知,不过除了两名巡边员之外,4人一组中主裁判和第四裁判如何划定,则连裁判本人都不知晓,需要等到比赛进行当天上午开联席会的时候,由赛区组委会当面宣布,如若有人先于这个时间了解了主裁判的人选,则会被视为泄密,以上做法是违背国际惯例的“中国特色”。因为每逢国际大赛,每一场比赛的执法裁判一般都会提前半个多月甚至一个月公布,就算是五大联赛这样赛程密集的比赛,裁判的执法安排也会至少提前一周对外公布,中国的联赛之所以拒绝如是高透明度,实在也是无奈之举,按照现行的工作程序尚且问题、口舌不断,如果再提前公布裁判名单,不知会闹出点儿什么乱子。(季颜)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