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据青藏高原公路自行车赛开赛已有九天,由于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比赛中出现了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场面。
为减负车手沿途放水
按照组委会的日程安排,每天早餐-发枪之间最短只有一小时的间隔,显然对车手们而
言,刚刚吃饱喝足便立刻投入比赛并不科学,但也无人对此提出异议,因为在条件艰苦的高原地区,一应事宜都要求尽善尽美并不现实。
于是,每天开赛后半个钟头内,便陆续有车手停下车来,在路边痛苦地将早餐一吐而尽;而由于高原气候寒冷,排汗困难的车手只好将多余的水份通过尿液排放出来,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争分夺秒的车手们只好匆匆地停车,手忙脚乱地解开运动裤,叉开腿,在路边有辱斯文地一泻而后快。
记者发稿各有绝招
在前来采访本届公路赛的媒体记者中,最让人羡慕的当属电视媒体,他们集团作战,并且无论比赛行至何处,都有一辆卫星车跟在他们身后,供其随时发稿。而平面媒体记者则没有那么幸运了,不仅是图片文字一起上,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而且最终令他们头疼的还是,能不能找到一根可以上网的电话线。
而当比赛进入到偏僻地区时,沿途的公用电话主不知上网为何物,而且由于当地的电信业务尚欠发达,每次都必须跨地区拨号,所以,记者上网发稿一律按照长途收费,最贵时竟高达1.5元/分钟。但对于跟随赛事采访的记者来说,没法发稿便等于一天旷工,所以记者们也只好不惜血本。
不过相对而言,文字记者又比图片记者划算,只要手机还有信号,拨个电话回去,简单地将战报介绍几句也就对付过去了,而图片记者就惨了,每张图片数据量都大得吓人,昨天,新华社图片记者在安多兵站旁的小卖部中,一下楞是贡献了一百元,“我才发了六张图片!”(何塞)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