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3月10日电(记者杨金志肖春飞)
过去的2001年是中国足球的多事之秋。中国国家队首次痛饮打入世界杯决赛的庆功酒之时,甲B爆出了假球风波
;足协的“打鼠”重拳刚刚赢得些许掌声,“黑哨事件”又横空出世,牵涉面之广史无前例。足协和相关机构如何对待“黑哨
事件”尚在万众期待之中。足坛纷纭,反映了足球体制改革中所特有的浮躁与失范、越位与缺位。
风波未定,甲A联赛又重染战火,京沪两地的“德比”大战聚焦球迷的目光,着实让足协有机会喘歇一番。而此前不
久,中国足协先是把申城“德比”的赛期提前到第一轮,并定性为揭幕战,接着出台今年甲A不升不降的举措。球迷的心,随
着这个强势机构的“牌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步入第九个年头的中国职业联赛,还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不谙世事,没有保护自己、包装自己的能力。监护人既
可以把他养成得茁壮健康,也可以在无意中把他折腾得半死。但有一点,在这个关节,因为惧怕监护而希望或祈求监护人退到
幕后,是因噎废食,更是不现实的。远的不说,近邻日本的职业联赛在起步之初的几年,也是没有升降级机制的。从这个角度
看,足协采取“积极作为”的态度无可非议。
但是,日本联赛和我们的区别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们有一个中长期的规划,而且能够一以贯之。说不降级就
不降级,说是几年就是几年。大政方针既定,就放手按既定的游戏规则玩耍,谁玩得好是自己的本事,绝不干涉。监护人拿着
一把椅子,坐在旁边看,看的是有没有人不按规矩办事,有没有谁摔坏跌坏了。反观中国联赛,更有些“脚踩西瓜皮,滑到哪
里是哪里”的味道。先是说要搞职业联赛了,大家轰轰烈烈地搞;未几,就盲目乐观地断定,中国联赛已经走在职业化、正规
化、市场化的康庄大道上;再出了事,监护人一棍子打过去,谓之“亡羊补牢”。
《道德经》里有句话,叫做“治大国若烹小鲜”,折腾不得;《论语》里也有一句话,叫做“敏于思而慎于行”,事
前三思,要么不做,做起来就要坚定不移。不过,靠个人或团体的道德自律来实现古人的理想并不现实,一套行之有效的制约
机制必不可少。在欧洲发达国家的职业联赛中,类似中国足协的足球运动管理机构和社会团体,权限都不是很大,一般是从整
体上、原则上把握联赛。这一点颇像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董事会务虚,经理层务实。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对像职业联赛
这么庞大的经济实体来说,至关重要。在英格兰,10来支球队自己就可以组织超级联盟;而在中国,所谓的“中超联赛”则
是出现在有关部门的工作报告中。从工作报告到自组联赛,这也许就是中国职业足球与真正的职业化、市场化足球之间的差距
所在。
打入世界杯不是中国足球的终极目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市场化的“快乐足球”才是我们的目标,让参与者
和观众都快乐起来。时下,对于中国足球有一句很流行的评价,叫做“在路上”。而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参与者,所要走的路,
既坎坷又漫漫。(完)
新浪足球彩票系列短信助您决胜千里!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