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农心杯第二阶段的角逐大幕垂落,日方仅剩山下敬吾、加藤正夫一老一少两位棋手,中国的常昊、俞斌这对双子星座尚可遥相生辉,而韩国军团的底气依然雄厚,少壮派中坚崔明勋已拍马叫阵,令人不寒而栗的李昌镐、曹熏铉则雄踞于后,中日豪杰虽前仆后继,终不免摧眉折腰,无论是真露杯、还是农心杯,版本大体类同,千篇一律让人看得有些乏味了。 一:临战寡谋未战已判 三国擂台赛的运转程序较之中日、中韩的双边对抗赛也复杂得多。在人员组合的战略配置方面,韩国游刃有余,日本中规中矩,而中国则始终未能拿出有效的方案来,临阵寡谋因而处处受制。以先锋官的人选为例,韩国可以让老当益壮的徐奉洙掠阵冲杀,日本也可请出日暮西山的宫泽吾郎跃马扬枪,而中国的排阵则难脱老中青或中青少的资格路数,新秀冲锋在前,老将收摊于后,貌似无可指摘实则缺漏毕现,一旦小将抵挡不住,颓败的浪涛极可能拍岸而至,将后防“坚实”的堤坝噬咬得千疮百孔,这种一败皆溃的后遗症在此类赛制中表现分外显明。宫泽的三连胜、依田的五连胜、徐奉洙史无前例的九连胜,高胜率的实例再度证明,三国擂台赛打得不是阵地战,而是运动战,尤其对整体实力偏弱的中日两国而言,与其婴城死守,不如野地浪战,如果在韵味无穷的布局谋篇上缺乏田忌赛马的创意,偏执于但求无过的死角巷隅,那么,中日沦为配角的困窘就无法彻底摆脱,对中国而言,要敢出奇兵,要善于借助第三方势力,决策者功底韬略的深厚与否由此可见一斑。 二:死水微澜激情陨落 三国争锋,比的是实力,但在关键时刻更是气势的比拼。当年聂卫平屡屡身陷绝地,却能挽狂澜于既倒,贵在一股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胆力与霸气,气吞万里如虎方能横扫千军如卷席,老人家有一句名言,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战略上要藐视敌人,而中方出阵的老少众将虽各有千秋,人人身怀绝技却始终难以形成一股摧城拔寨的整体合力,单兵作战的个人英雄主义取代了众志成城的无畏气概。乌合之众难挡堂堂之师,斗志不旺何燃激情之火?想当年,聂卫平惜败于羽根泰正的悲壮,马晓春铩羽小林关前的愤忍,情境感人,失败的英雄更令人垂怜关爱,十年归报楚王仇的复仇语境,洋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浪漫情怀。回顾往昔,面对现实则不难发现,中国棋手目前恰恰缺乏这股威武不屈的天罡正气。而韩国人的可贵之处则在于,小将有蓬勃的朝气,老将有悍辣的霸气,曹熏铉、李昌镐的超级稳定自不待言,陆镇硕、崔哲翰的冲击力也极具威胁,陆镇硕有李昌镐三世之称,崔哲翰也戴上了李昌镐四世的高帽,这与其说是一种寓庄于谐的调侃称谓,不如讲是一种实质内涵的形象折射,相比之下,中国小将似已未老先衰,这是大环境使然还是个人修为的欠缺,着实难予评断。 三:风格的束缚 从客观因素讲,中国棋手对日本胜率较高,而每当与韩国棋手对阵则屡屡身出下风。余平的怪刀,刘菁的稳健,邵伟刚的杀力均独树一帜,但在崔哲翰、陆镇硕面前却效力尽失,中日韩类似食物链般相生相克的微妙循环关系已出露端倪。有人认为,日本棋手行棋讲究棋理,注重棋型;韩国棋旨在较力,嗜血好杀;而中国棋则介于两者之间,日本棋手不适应中国的这种风格混淆的棋风,而在“茹毛饮血”的韩国棋手看来,这种棋味道还不够醇厚,还不够辛辣。仅此而言,中国围棋期待创立自己的风格,拿来主义固然可贵,但若不能去粗存精及时消化,则难脱拾人牙慧之诟病。开始学日本,现在学韩国,但这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中国围棋要走自己的道路,如果机械地随行就市,那么学得再好也难登大雅之堂,下得再好充其量也不过是“殖民围棋”的套路,由三国擂台赛的胜败沉浮联想到棋风属向的分流趋势,就算是“假语村言”吧。(张松)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