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专家析足球强国胜负观 如何对“恶评”国足也要学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1月17日14:36  北京晨报微博

  媒体冷嘲热讽,球迷失望无奈,足协炮制各种说辞……在男足无缘2014年世界杯后,中国足球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相比于常常陷入困境的中国足球,欧洲一些强队也会输球。那么,他们的媒体、球迷、教练以及足协在面对胜负时持怎样的态度?昨天,本报记者连线三位来自意大利、德国、英国的记者以及德国足坛名宿克劳琛,他们讲述了相关情况。

  媒体 胜褒负贬都很正常

  中国队输球,媒体掀起一股中国足球批评的浪潮。很多媒体不仅配了评论,还采取了各种花哨的编辑手段进行挖苦。要是在欧洲,媒体会如何看待球队输赢呢?

  “媒体永远都是这样。当你赢了一场比赛,踢得漂亮,他们就把你捧上天。要是输了,或者是踢得不好看,各种批评和指责就都来了。”《米兰体育报》驻德国记者马可说:“ 欧洲人善于批评,这似乎是性格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像足球比赛这样关注度很高的运动,一旦成绩不符合人们的期望,就会有非常多的批评。德国媒体对于自己的球队期待非常高,容忍度很低。要是球队表现不好,媒体会连篇累牍轰炸,甚至主帅都有下课的危险。”

  “英国的情况更是如此。很多人都知道,英国媒体有非常强的主观性,还经常在关键时刻和国家队唱反调。他们总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他们在关键时刻炒作的新闻给国家队制造很大障碍。到最后,这些人还把问题全部指向他们不喜欢的教练。就像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卡佩罗一直面对着巨大的麻烦。”在英国报道30多年足球的《米兰体育报》记者吉安卡罗说:“在媒体方面,英国人有着和性格一样的偏执。”

  教练 内心强大应对输赢

  本届世界杯预选赛20强赛上,中国队主帅卡马乔的任何一个细节都被放大。无缘出线后,针对他的倒戈之声不绝于耳。昨天,曾担任多个国家队主教练以及前中国国青主帅的克劳琛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职业足球教练的每一天都是挑战,大比赛更像是战役,成绩是唯一标准。所有教练都应该具备平静接受胜利或者失败的能力。”

  “输球当然是让人失落的事情。对于卡马乔来说,这不是他第一次执掌国家队,也并不是第一次有失败的经历,他应该有能力面对这一切。足球和生活一样要向前走,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实不能改变。卡马乔要做的,只能是接受并坦然面对。”

  克劳琛坦言,“对于卡马乔来说,情况其实非常困难。因为是临近比赛才接手球队,他对这个国家的足球环境、运动员、联赛以及文化几乎一无所知。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搞清楚这些,他心里一定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而对于这样的结果,也一定是有心理准备的。”

  足协 逃避责任不如反省

  国家队出现问题,媒体第一时间会把矛头指向球队、主教练。之后,问题就会集中在足协身上。这几天,中国足协高层领导接受采访也表示愿意承担责任,这与欧洲很多国家的情况也非常相似。

  另一位《米兰体育报》记者吉纳罗说:“很多时候,足协会使用外交辞令。面对媒体的指责,他们要么避而不谈,要么顾左右而言他,总是会给出各种理由。好的时候还会说承担责任,但通常到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不过,也有一些国家有痛定思痛并真心实意反省的经验。“在2000年的欧洲杯上,德国兵败,全国上下一片指责之声。媒体愤怒,球迷愤慨,对足协口诛笔伐。”克劳琛说:“德国足协不仅换了主教练,还做出重要的决定——重建青训体系。这是足协在面对问题时应该有的态度:发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德国足协后来花重金打造U13、U15、U17等梯队建设,完善青训体系并一直不断持续地延续这样的政策。后来,德国足球迎来了崛起之日。年轻一代不仅在青少年比赛中获得优胜,国家队也有声有色。明年欧洲杯,德国是第一大热门。”

  克劳琛说,“中国足球有很多失败的教训,现在一定要踏实下来认真做事。德国已经为中国树立了榜样,青少年才是长盛不衰的根基。”

  球迷 永不放弃所爱球队

  尽管有过相当多痛苦的经历,大多数中国球迷都还曾对国家队抱有一丝幻想。在被现实无情打击后,中国球迷会通过各种途径表达他们对于球队、主帅和足协的不满。

  “球迷是最真诚的一个群体,也是一个国家足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球队和主帅有义务为这些真心支持他们的人踢出漂亮的足球。”吉纳罗说,“所以,球迷任何忧伤的举动都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不过激就可以。”

  克劳琛说,“我自己也是中国足球的球迷,在这支队伍中有很多我喜欢的队员。对于他们这么早就无缘世界杯,我心里觉得非常难过。但是,球迷永远都不会放弃自己心爱的球队。无论任何时候他们有比赛,球迷还是会关注。我现在在菲律宾工作,也依然关注着中国队的消息。 ”

  晨报记者 宋翃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国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