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中国足球不进反退。
十年前的今天,中国男足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击败阿曼,44年首次成功晋级世界杯决赛圈。十年后的今天,中国足球仍然在为冲击2014年巴西世界杯艰苦前行。
昨晚,卡马乔率领的国足在深圳2比1战胜阿联酋队,取得了一场热身赛的胜利。10月11日,他们将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二十强赛中主场迎战伊拉克队。
事实上,在经历了出线的短暂辉煌后,这十年间国足在成绩上不进反退,连续两次冲击世界杯失利,在亚洲也彻底沦为了二流球队。教练不断更换和球队风格难以统一,成为十年来国足最大的弊病,而这一问题在短时间内依然难以解决。
这十年·教练
换帅太频繁 经历了8个人
2002年世界杯之后米卢(微博)离开了中国队,此后国足也进入了频繁换帅的时期。包括临时主帅在内,十年间国足共换了8名教练,平均每名教练也只能执教1年半左右,这对于国足自身风格的形成极为不利。
在卡马乔之前,阿里·汉和福拉多两名外教都是在冲击世界杯失利之后就离开了国足,福拉多的执教场次甚至不足30场,从而没有获得更多的时间完成对国足的真正改造。
频繁换帅导致了现今国足在技术水平上和十年前相比完全没有进步,相比之下,日本队教练的考察时间就长了很多。曾执教日本队3年的特鲁西埃为日本足球的崛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接任他的巴西人济科的执教时间也长达4年,这和中国足球对教练的考察方式截然不同。
十年换帅名单
主教练(执教时间) 执教场次
米卢(2000-2002) 50
沈祥福(2002) 3
阿里·汉(2003-2004) 34
朱广沪(2005-2007) 43
福拉多(2007-2008) 20
殷铁生(2008-2009) 6
高洪波(2009-2011) 42
卡马乔(2011至今) 3
这十年·排名
后退19位 沦为亚洲二流
2001年国足成功打进世界杯决赛圈,那一年国足的国际足联世界排名也提升到54位,创造了1998年以来的最高名次。
可惜此后国足的成绩就开始逐年下滑,2004年之后国足的世界排名就一直在80名左右徘徊,甚至还曾一度跌出100名之外。今年一举取得七连胜后,国足的最新排名上升到73位,但世预赛的形势并不完全乐观。
和日韩两国在世界足坛逐渐占得一席之地相反,十年之中国足连续两次冲击世界杯未果,在亚洲也已经彻底沦为了二流球队。
这十年·风格
跟风乱学 难寻适合战术
十年前米卢第一次将中国队带到了世界杯的舞台上,比起对足球风格的改造,米卢最大的贡献其实是他为国足注入了“快乐足球”的理念。越来越沉重的出线负担转变成了享受足球带来的乐趣,这一理念让整个中国足坛焕然一新,并一直影响至今。
而米卢离开之后,国足在技术风格上却没有快速统一,短暂接手国足的沈祥福甚至提出过“进攻学巴西,中场学法国,防守学意大利”的诡异理论。韦迪上任足管中心主任后提出的“学习西班牙风格,还要学习荷兰的战术”的理论也饱受质疑。
国足这种“跟风”的毛病由来已久,90年代初,在德国足球辉煌的时候中国队请来了施拉普纳,如今西班牙足球风靡全球,卡马乔又成了新任国足主帅。
这十年·资源
后备不足 海归力量薄弱
十年前国足之所以能够成功出线,除了米卢给球队带来的全新改变之外,球员能力自然是重要的一环,那支国家队里汇集了范志毅、杨晨等经验丰富的留洋球员,并促成了十强赛后李玮峰、李铁等年轻球员远赴海外,当时球队的年龄结构更为合理。
而现在中国足坛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加上长期涉嫌赌球等黑幕,年轻球员极少获得海外发展的机会,今年五大联赛中一个中国球员都没有。昨晚比赛的阵容中,虽然有6人都有过留洋经历,但真正还能坚持留在海外的也只有张呈栋(微博)和黄博文(微博)两人而已,留洋人数减少也是导致国足选才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这十年·现状
“卡式”国足能走多远?
西班牙人卡马乔率领的新国足正在为巴西世界杯做着努力,就是这样一个轮回接着一个轮回,中国足球再次踏上了冲击世界杯的道路。
昨天晚上,国足在新主场深圳同来访的阿联酋队进行了一场热身赛,最终国足2比1战胜对手。本场比赛是国足乔迁新主场之后的首场比赛,也是本月11日同伊拉克队的巴西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二十强赛前的唯一一场热身赛。
在接过国足教鞭之后,卡马乔在延续前任高洪波的球员框架的基础上,也在通过自己和团队的观察召集新的球员入选,并且开始逐步弃用一些球员,起用在他心中合格的人选。
昨天的比赛拿下阿联酋,国足踢得并不轻松,卡马乔在比赛中先后更换了8名球员,以至于国足在场面上一度陷入被动,卡马乔也在场边急得满头大汗。很多人在赛后也开始质疑卡马乔的用人和国足的后防漏洞,对此,李玮峰表示:“如果再多给我们一些时间,应该是会有变化的。”
距离对阵伊拉克队的比赛还有四天时间,卡马乔信誓旦旦要把国足带进巴西世界杯,本场比赛更是决定国足能否握有打进10强赛主动权的关键战役。在命运的边缘来回徘徊的国足能否再在一个十年开启的时候给人一个惊喜,只有拭目以待了。
本版文/记者 朱玉婷 王帆
制图/周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