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首12年前上海滩的苦涩 “布家军”冲击奥运不易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6月17日06:12  东方早报

  在中国球迷的悲情记忆中,“霍家军”或者又是最悲情的一个。

  6月19日20:00虹口体育场 中国国奥VS阿曼国奥 进军伦敦奥运会之路正式开启

  编者按 在中国球迷的悲情记忆中,“霍家军”或者又是最悲情的一个。遥想当年,以“四小天鹅”为首的健力宝球员学成归来,留在本土的孙继海、张玉宁横空出世……兼具了才华与偶像魅力的“霍家军”曾经给球迷带来了多么大的期许。1999年6月12日,上海体育场,小组赛打响。“霍家军”顺风顺水的全胜战绩让很多球迷将这段经历已经淡忘,人们记住的只有随后九强赛1比1战平韩国(1999年10月29日)的悲怆。因为,那一战,不仅让中国人继续“恐韩”,也让我们只剩下理论的出线希望。

  12年后,国奥从上海再出发。12年后,物是人非。目的地从悉尼跨越到了伦敦;掌舵人从英国讲师霍顿变成了克罗地亚老头布拉泽维奇;作为主角的队员们,即使最大牌的王大雷张琳芃恐怕也不及当年的替补声名远扬;甚至从八万人转移到虹口的主场,也少了几分喧闹……

  我们总是满怀悲怆,我们仍旧充满希望。我们又和国奥一起走在路上。

回首12年前上海滩的苦涩“布家军”冲击奥运不易

①1999国奥队全家福,这届国奥队中囊括了李玮锋、李金羽、张玉宁、孙继海等众多日后叱咤中国足坛的风云人物。

回首12年前上海滩的苦涩“布家军”冲击奥运不易

②1999年,全国球迷从各地涌向上海,在国奥比赛现场,球迷敞开胸怀,将他们最大的热情送过了场上球员。

③国奥主教练霍顿给球迷签名 ③国奥主教练霍顿给球迷签名
④张玉宁在比赛中 ④张玉宁在比赛中
⑤李金羽(左)和隋东亮经典的庆祝方式 ⑤李金羽(左)和隋东亮经典的庆祝方式

  没想到霍顿选我当队长

  李玮锋

  1999国奥队队长

  上海是一个我职业生涯无法抹去的记忆,除了曾经在申花效力过三个赛季外,我个人国字号经历很长一段时间,都和上海联系在一起。1998年中韩对抗赛上,我在八万人体育场完成了国家队首秀,1999年代表国奥队冲击悉尼奥运会过程中的一些场景,至今仍在我脑海中出现。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我们在主场和韩国1比1打平的比赛,那场比赛八万人爆满,在我们那个年代,看球是一种文化,和生活紧紧相连。现在,恐怕上海再也很难出现这样的局面了。之前我注意到现在国奥队在上海打两场热身赛,几乎没有观众。对于球员来说,这就根本起不到主场的作用,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心的情况。

  和韩国队比赛后,其实平局就意味着当时我们出线仅仅存在理论的希望了。比赛结束后国奥队大巴开出八万人体育场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原本我以为球迷都已经散去了,最后却发现仍然有成千上万的球迷没有离去,他们没有骂声,都在给我们鼓掌,球迷对我们的这份爱,令我们所有球员都很感动。

  我想,球迷们这种不离不弃的精神,应该和我们当时在场上的表现有关。尽管没有出线,但大家的表现还是得到球迷认可了,觉得这是一支有希望的球队。这次奥运预选赛的经历,对于2001年十强赛国足最终出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包括我,还有李铁、孙继海,都在米卢那届国家队中站稳脚跟。奥运会预选赛这种性质的比赛,出成绩是一方面,锻炼球员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当然,国奥没能进军悉尼的结果,我们所有人都非常遗憾,尤其是作为队长的我。当时在健力宝队中,李铁和隋东亮轮流当过队长,我也没有想到最后霍顿主教练会选择我担任国奥队队长。整个预选赛中的很多细节我还记得,比方说客场输给韩国比赛时对方那个有争议的头球进球,但我已经不想去回忆这些了,毕竟失败的滋味是苦涩的。

  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球迷非常怀念我们这届国奥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我们这支球队中有太多偶像级的球员。当时李铁、李金羽、张玉宁们,都是非常有特点的,每个人背后都有一大群“粉丝”,可能现在这支国奥队关注度不高,和缺乏偶像级球员有一定关系,毕竟很多球迷看球也是看人的。

  这支国奥队中,很多球员我并不熟悉,能够在联赛中挑上大梁的球员也不多。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次奥运会预选赛经历,尽快成长,能够在联赛中获得更多机会。衷心祝福国奥队能够在布拉泽维奇主教练的带领下,最终实现晋级伦敦奥运会的目标。

  宋承良 整理

  

  在中国球迷的悲情记忆中,“霍家军”或者又是最悲情的一个。

  那一晚,国奥队躲到了松江宾馆

  姬宇阳

  资深足球记者

  2003年“非典”期间,我和我的两位同事刘晓新与李承鹏,合作写过一个回顾甲A十年的专题。其中有一期的标题叫做《十年殇》,在属于李承鹏的板块中,他对于1999年国奥兵败,有过如下一段描述。

  “八万人体育场”满座的8万名中国球迷很沉默,只看得见8万多颗头颅却听不见声音。比赛还有8分钟结束,姬宇阳旁边一个球迷痛苦地咬着自己的手指,5根指头轮流放到嘴里下意识地咬,像在吃一根油条。”

  那个晚上我的确在现场,那届国奥从他们一年前在大连的第一次选拔开始我就开始采访了。1998年,国奥第一次集训在大连万达基地进行,徐根宝当时正好在大连执教,我们去采访国奥训练时,有一个细节,给人印象深刻,队长徐弘领着万达全队跑圈,徐弘大声提议:“拐个弯啊,到那边场地上跑一圈去,震一震那些小孩。”那届国奥里,有李玮锋李金羽李铁孙继海张玉宁等等日后的大牌,但是当时,他们对于大连队的这些成名球员,眼中却只有羡慕。有场比赛,大连队从基地出发,徐弘开着自己的奔驰车在大巴前面开道,大奔,对于当时的国奥球员来说,太遥远了。

  那届国奥是第一支由外籍主教练带队打预选赛的国奥队,多年之后,霍顿仍然后悔,他如果不接手国奥队,他可能会在国家队主教练的位置上做得好好的。但是国奥队的九强赛失败,让霍顿把国家队帅位一起输掉了。

  在广州,去越南河内打外围赛小组赛的前夜,国奥队遭遇了泡吧丑闻,在广州机场,王俊生把报纸的版样拿给几个违纪队员看,其中一个球员在候机厅里,开始冷笑地念报纸的内容,显然,他似乎对于记者的报道并不满意,到了越南,这几个球员就被要求当着所有媒体的面当众做检查,道歉,并且被罚款。但霍顿认为一码归一码,在越南的比赛,违纪的球员照样首发,并且还为中国队打进关键进球。

  几个月后,一位曝光了泡吧风波的那家媒体的记者,在上海敲开了张玉宁的酒店房门,想对他进行采访,张玉宁接过了他的名片,看了一看,当即把名片还给了他,并且把房门关上了。这位同行,几年后就放弃了体育改了行。2006年在瑞士,我去采访国家队热身赛,在酒店的电梯里,和他巧遇,他已经是一家报纸负责社会新闻的领导,他和中国足球,早已没有了关系。

  那届国奥的第一阶段小组赛也是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霍顿和老布一样,喜欢上海。国奥队最初的驻地是奥林匹克俱乐部,后来大赛期间,搬进了东亚富豪酒店。小组赛阶段很顺利就过关了,但是等到九强赛开始后,考验就开始了,国奥队第一场比赛,是在韩国客场打韩国队,结果,无名小卒申炳浩的一次头球毁了中国国奥的前程。在李承鹏的回忆中,那场比赛结束后,王俊生摸出手机从汉城给袁伟民打了一个报丧一样的电话:“……输了……”申炳浩长得那么丑,球也踢得二流,如果在韩剧里,他属于从乡下跑到城里苦拼无果的小角色,但他干掉了中国队,干掉中国队后便在国际舞台上销声匿迹了。

  那场比赛中国队运气不好,裁判也不帮忙,孙继海赛后攻击裁判,导致后面的比赛被停赛,即便如此,国奥主场打韩国的时候,八万人体育场还是爆满。那场比赛,李东国进球了,虽然张玉宁也进球了,但最后的结果,中国队还是基本失去了进军悉尼的希望。

  赛后,全国来的球迷照例围攻国奥驻地,与两年前的金州一样,口号基本也是大骂中国足协和王俊生,一个球迷因冲得太前被警察铐起来了,铐在酒店大堂边的过道一根栏杆上,这个戴着眼镜大学生模样的球迷还在对着警察喊:“打倒王俊生”。而这时王俊生正好经过,他停下脚步,对警察说“把他放了吧”,警察很诧异,王俊生大声说:“放了他,他骂得对!”“眼镜”球迷对着王俊生鞠了一躬,一路狂奔跑掉了。

  那晚我跟李玮锋打电话,他告诉我他们全队都在松江宾馆,谁都明白,这是躲球迷去了,很晚很晚,他们才回到驻地,球迷已经散去,但很多人一个晚上没睡着,王俊生在房间里和几个记者聊天,他忽然问记者,你们说谁最适合带中国队?有记者说出了米卢的名字,王俊生笑笑,果然,几个月后,霍顿下课,神奇教练米卢成为中国队主教练。

  多年以后

  杨健

  资深媒体人

  多年以后,《百年孤独》有了正版,但正版《百年孤独》的开头还是“多年以后”。“多年以后”开头的句式,治了很多小文青的怀旧瘾。犹如陈冠希的自拍,谋篇布局时无论表情贴多么丰富,最后都会落实到嘿呦。

  这么说吧,因为有“嘿呦嘿呦”提炼升华,“多年以后”可以百试不爽。我应个景,抄录嘿呦一段:多年以后,当王大雷、张琳芃在虹口面对阿曼,会想起张玉宁、李金羽在八万人打韩国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我抄的这个“多年”,其实是12年。袁腾飞老师说,12年是个什么玩意儿。是啊,刚够集齐一套生肖票。但12年前,我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1999年我还在读研,八万人那一战是霍顿的垂死挣扎,桥段跟许多在寝室里看过球的哥们儿高度雷同,电视不给力,遂开局设赌。

  抱歉,“很大的棋”是飞行棋。我脚风颇顺,一把色子掷了十几个“6”。于是,我抱着枕头坐在了床上,愿赌服输的兄弟用竹竿把天线挑到了窗外,姿态宛若给周森锋市长打伞的下属。

  我吩咐下属把天线“举高点再举高点”、“举远一点再举远一点”,结果李金羽的射门很高很远。然后李东国进了一个。再然后,霍师傅习惯性地用手去摸教练席遮阳棚的外沿,可惜那里没有麝香保心丸。最后,张玉宁打进扳平的一球,终场1比1,结束。当我叼着烟眺望窗外,发现挑天线的兄弟脸上似有董存瑞的壮烈。

  多年以后,经我查证,这场比赛创造了中韩国奥交锋史上的最佳战绩。其余的你会算,都是输。

  多年以后,经我考证,这场比赛创造了中国足球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理论上的出线希望。当然“理论的烟头”在几天后被西亚不知哪个鸟队给掐灭了。

  多年以后,刘甲B在电视上告诉我,来八万人助威的韩国球迷,在看台上打出了“善者不来”,八百人压倒了八万人。

  多年以后我还记得,当时王俊写了一篇球评,说是对付李东国不能用李铁李毅李玮峰,得用张效瑞张玉宁。真是无聊到了抠脚丫子的地步。

  后来我也开始抠脚丫子,写球评,进报社。

  后来,张玉宁来了申花。某年某月某日,一场联赛恰逢他生日,风雨交加中他完成绝杀。我给文章起了个标题——大自然也挡不住寿星进球。业务不错吧。

  后来,差不多在刘甲B改口“进了进了进了进了”以后的时候,我离开了体育新闻圈子。

  这次国奥又要在上海打了。只是12年后,球场从八万人换作虹口,对手从韩国换作换作阿曼,教练从霍师傅换作布师傅。

  多年以后结果怎样?这一问让我觉得这么问很操蛋。


分享到:

相关专题:聚焦国奥专题 |国奥备战伦敦奥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国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