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血腥的西班牙国家德比之后,有人在微博上说“看了巴萨之后,觉得中国足球应该走技术流”云云,立刻遭人群殴: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刻,不要再提中国足球倒人胃口行不行?可怜的中国球迷就是这么人格分裂:一方面灵魂在高空和全世界最唯美的足球起舞,另一方面肉身在泥潭里和最猥琐的足球一起蠕动。今天要与莫里尼奥、弗格森这种级别的教练高峰对话探讨战术,明天要为恶心的国家队出场阵容操心。鄙国球迷就像一个穷二代,羡慕豪门盛宴的情调,旁观多了常有享受上流社会生活的错觉,但是回到自己家里还要面对揭不开锅的现实。一眼看西方,一眼看东方,虚荣与潦倒交替出现,内心难免扭曲错位,不知今夕身在何方。唉,谁叫我们生在中国呢?
亚运会上对日韩的完败,据说终于让总局下定决心换洋帅了。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现实不是溃烂到难以收拾的地步,当局就难以下彻底变革的决心。所以有时候球迷对于某些倒行逆施也别太激动,干脆袖手旁观让它烂到底,烂到谁都无法掩饰为止。如果修修补补苟延残喘反而错误延续的时间会更长。当初那么多爱国中老年同志力主“中国人的事情中国人办”,现在终于证实了,没脾气了,有些事情只靠中国人自己,就是办不好。还是要请外教才行。
据说布拉泽维奇很有希望出任国奥的主教练。从资历和现实可能性上来讲,老布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但是指望老布将这支国奥领先通往伦敦之路,多少有点不现实。毕竟球员的资质摆在这里,就算莫里尼奥也难以在半年内将皇马调教成巴萨的对手,何况老布面对的是我们这帮庸才。
而且几十年不成功的洋务运动表明:面对鄙国足球这个特殊的物种,单纯请一个洋帅作用不大,真正想让足球上轨道,恐怕要有更大的动作。
话说上世纪30年代,随着德国在一战后的重新崛起,东亚国家普遍乐于学习德国的军事制度。在德国与日本结盟之前,1928年——1938年是中德合作的黄金十年,德国曾经派过多任军事顾问帮助国民政府发展军事,其中德国军事总顾问、前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上将向蒋介石提交《陆军改革建议书》,提出了以有限的物力财力,首先建立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小型核心示范武装,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国60个师的整编,他认为有这样60个师的精锐常备军足以应付各种状况了。
遗憾的是,到中日战争爆发时为止,冯·塞克特的整编计划只完成了一小部分,而且初期建立几个德械师本来是德式的军官团,但是在淞沪会战和后来的南京保卫战中,这些德国人训练出来的精英部队几乎损失殆尽。
《剑桥西方战争史》认为:德国的士兵素质高,和德国的军官团传统是分不开的。因为军官团成员作为精锐,可以各自独当一面带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来。而当初国民政府最早建立的几个德械师本来有希望成为中国的军官团,他们如果能作为火种撒下去,对日战局可能大为不同。
虽然80多年前国民政府的整军计划没有成功,但是这种向西方引进学习的思路很值得今日的中国足球学习,以往我们多次引进外教,但是只关注了金字塔塔尖上的变化,效果不大。而且这种指望一个好教练点铁成金的思维,就像现在流行的穿越小说一样,指望一夕之间通过奇遇平白无故获得高人几十年的真传,多少带了点意淫的成分。与其把希望都寄托在一个教练身上,不如建立一个系统的计划,多聘请一些外教,培养出自己的团队来。
事实上,德国的这种“军官团模式”完全可用于足球发展计划,上世纪90年代德国足球衰退后,在政府总理的直接要求之下开始了足球的重建计划,依然采用了德国军事传统中引以为豪的军官团模式,每年投入1000万欧元,派出了1200名教练员,建立了400个训练基地,这400个基地每年训练了22000名青少年球员。不到十年,其中就涌现出了穆勒、厄齐尔等希望之星,德国足球重新回到争冠行列。
对于办完了奥运会的中国来说,多请几个外教从资金上完全不会有问题,缺的就是来一场大变革的雄心和气魄。这事光靠足协这个傀儡是不行的,必须由总局乃至更高层下决心。与其一次又一次重复把赌注押在某一个外教身上的失败经历,何不痛下决心,全领域多层次引进外教,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锐团?
洋务运动最需要的就是全面引进,清朝最早派出曾纪泽、郭嵩焘等个人出使西方,只能睁眼看看世界;后来派出一整批学员去英国海军学院留学,结果甲午海战一战被打光;上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引进德国军事顾问的完整建军计划,因为抗日战争而被迫中断;新中国建立后,苏联派出千名专家,援建中国141个重大项目,这次终于成绩斐然,对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帮助颇大。中国洋务运动的历史,对于当代足球的引进学习不正是一种难得的启示吗?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