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奥踢中超是足球版张勋复辟 开历史倒车恐遭惩罚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3月20日09:45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3月20日,中国足协中超、中甲工作会议上,韦迪提出的三级国字号征战联赛的提案终于获得通过。韦迪自称不怕被称“韦举国”,而 某记者甚至拿韦迪将穆里尼奥相提并论。国奥踢中甲是大胆改革?是创新之举?非也!1988年,中国国字号球队的身影早就出现在职业化前全 国联赛赛场。而如今将国奥移植到职业化的中超联赛,几乎就是如民国初年张勋复辟般逆足球发展的潮流而动,是彻头彻尾的开历史的倒车!

  是复辟而非改革,绝非空口无凭。早在1988年,徐根宝曾率国家二队征战全国联赛,在当时特殊的体制背景下,居然还夺得了全国冠军。但 1991年,徐根宝率领国奥征战联赛,最终不但联赛中被暗算降级,且国奥队兵败吉隆坡,无缘巴塞罗那奥运会。

  韦迪不怕被喊韦举国,但历史的教训摆在眼前,中国足球的管理者口口声声称此举是为了让国家队具备冲击2014年世界杯的本钱。但20年前的事实早就证明,靠统一集训,可以在体育个人项目、冷门项目上取得突破,但根本无法让更依靠群众基础的足球运动取得飞跃。否则,韦迪的前任王俊生,阎世铎,谢亚龙岂不早该立下不世之功,成为名垂中国体坛青史的风云人物?一旦再一次失败,作为行政命令的下达者,提出这项方案的人又有没有勇气向全国球迷公开谢罪,引咎辞职?还是拍拍屁股,该轮岗的轮岗,该退休的退休?

  中国足球不怕失败,中国球迷也可以忍受失败。但最不可忍受的则是某些决策者将个人意愿强加于受广大人民喜爱的中国足球,用已经被证明 是臭棋的昏招让本就不堪重负的中国足球一误再误。

  出台此项政策,按照官方的说法是免得国奥队球员没有比赛可踢,影响2014年世界杯。令人费解的是,为何世界上仅仅中国足球会出台这个特 立独行的政策来拯救自己的世界杯计划,难道中国人足球智商已经高到超越了玩了几百年足球的英法德意?非也,事实上,回顾崔韦二人之前的讲话和如今所行的事,可以称得上前后矛盾,是违背承诺的开了历史的倒车!

  韦迪和崔大林都曾经说过,足球运动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足球也不例外。

  可见,凡是稍微懂点足球知识的人都明白,一支强大而成熟的球队必然是由老中青三代球员所构成。每一届国家青年队的任务则是选拔队中的佼佼者,作为国家队的备选球员。而一名年轻球员如果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不需特别锻炼,各队主教练也自然会将他列入球队的主力名单。

  而用行政强制的手段,让水平还没有达到中超联赛水平的球员去踢中超,无异于拔苗助长。而刚刚上任足管中心的韦迪,难道已经在3个月内颠覆了世界足球界的共识,开辟出足球运动员培养的新路?

  此次会议期间,韦迪称,“搞足球要维护联赛完整性、维护俱乐部利益是必须考虑的,绝不能拆职业联赛的墙角”。

  但事实是,很多俱乐部私下对这项提议是反对,甚至抵制的。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来,尽管存在假赌黑等诸多问题,但相比于某些体育项目,至少是将假赌黑暴露于阳光之下,并最终让贪污舞弊者在公众面前得到应有的惩罚,而足球也随着联赛的普及,成为各地方人民喜闻乐见的运动之一。然而,如今中国足球的管理者却将计划经济下的行政命令手段强加于市场化的中超联赛,用想当然可行的方案,将新赛季中超联赛置于漏洞频出的危险境地。在各方的强烈反对声中,用足协的行政提案挑战中超联赛投资者和赞助商的尊严,挑战花钱买票看球的球迷。

  崔大林在此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还称,职业足球决不能退回之前进行的专业化道路,要结合中国足球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找到属于中国足球发展的道路。

  要深化改革,前提就是尊重联赛的正统性,尊重中国足球投资人的利益,放弃唯出线论,唯金牌论,唯成绩论。这是深化足球改革最基本的前提。然而,中国足球的决策人一边喊着尊重俱乐部、尊重联赛、尊重球迷,一方面却特立独行,弃各方声音与不顾,一意孤行的推行自己的“天才计划”,这种在职业联赛开战后就已经消亡的干预手段,岂不是专业化足球的一次复辟?一位与会代表称:“这东西其实早就被上面拍板定下里了,投票不也是走个形式吗?”用行政命令代替群策群议,让各家俱乐部“被接受”提案,这难道就是反赌扫黑之后,中国足球的决策人为全国球迷带来的新气象?

  历史证明,凡是开历史倒车,用个人意愿挑战集体智慧的的人,必然因违背客观规律而受到应有的惩罚,但中国足球,还能有多少条命来忍受这一幕又一幕闹剧的摧残?

  (淡季暴雨)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10中超转会专题 |国足2010热身赛专题 

更多关于 国奥 中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