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路评述 原本还以为东南亚人是“软柿子”,没想到却成了“硬骨头”——0比0“逼平”马来西亚U23,加上此前90分钟1比1“追平”新加坡,“高三期”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好不尴尬!
三年前朱家军曾经在客场0比0与新加坡握手言和,如今高家军无力战胜同一个对手还算可以接受;但别忘了朱家军两年前曾在客场5比1大胜马来西亚,轮到高家军却只能勉强收获一个0比0,两相对比,差距也着实大了点。
其实若真总结起来,出现今不如昔的情形也不足为怪,只要对比一下时隔两年的这两场比赛中国队的首发阵容就足以一目了然:5比1的“11人”是——李雷雷/孙继海、张耀坤、李玮峰、孙祥/王栋、周海滨、郑智、毛剑卿、邵佳一/韩鹏;0比0的“11人”是——曾诚/孙祥、杜威、汪强、刘建业/杨昊、赵旭日、荣昊、曲波、邓卓翔/韩鹏。
姑且不论汪强、刘建业与李玮峰、孙继海的相去甚远,单就中前场人员配置中的赵旭日、杨昊、邓卓翔们,又如何与郑智、邵佳一、周海滨们比肩呢?
球,毕竟是“人”来踢的。当高洪波大面积启用年轻球员的时候,至少短时间内,中国队整体实力必然呈现出下滑趋势。
按说中国队本应该坦然面对这样的现实,甚至国内不少媒体、球迷已经开始说服自己接受这样的现实,但0比0战平大马后中国队内部传出的声音,却给人一种平常心尽失的感觉——主教练指责球员“没有荣誉感”,领队更是上升球员“没有爱国心”,这就奇怪了,此前对阵新加坡的时候球员有“荣誉感”和“爱国心”,难道仅仅三天过后就成了“赖皮脸”和“卖国贼”?
过去几十年,类似的“精神总结”几乎伴随着中国足球一路走来,但凡比赛没踢好,铺天盖地就是球员“精神”出了问题;如果是非专业人士如此这般也就算了,现如今连队内专业人士总结起来也是“精神至上”……这真的客观吗?真的科学吗?又真的务实吗?
与马来西亚一战,中国队并非场上个别球员发挥不佳,而是整体发挥都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以为球队内部该认真总结更应该是“体能调整是否不够到位”、“战术制定是否不够准确”乃至“人员使用是否不够合理”等等业务范畴的问题,而不该是球员是否“没羞”、是否“爱国”,更不该是丢下一句类似“这样的球员国家队今后决不再征招”的“狠话”。
中国足球一直在失败,也一直在“走极端”,总结的时候“走极端”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实则“极端思维”堪称中国足球一大“天然属性”。
高洪波上任百日的确给中国队带来一些积极的、甚至可喜的变化,但不得不说,从中国足球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高洪波,势必也带着中国足球人根深蒂固的一些传统的理念和思维,比如习惯性地“走极端”——比如,追求地面配合,就彻底抛弃了空中优势;启用年轻球员,就彻底抛弃了一干老将;强调技术意识,就彻底抛弃了身体力量;直至尝试4231,就彻底抛弃了442……也许类似的抛弃是一种谋求脱胎换骨的决心,只是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思维和行动,难免让人产生某种担忧,中国足球的未来会不会“鸡飞蛋打”?
比“抛弃”更科学的是“扬弃”。换句话说,中国足球之所以几十年停滞不前乃至江河日下,不是没有做到“抛弃”,而是没有做到真正的“扬弃”。
奉劝高洪波切莫走极端,因为不走极端是实现“扬弃”的一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