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比0,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比赛,中国队顺利地击败了吉尔吉斯队。没有了场外的那些杂音,可以使得我们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球场内。无论是之前与巴勒斯坦队的比赛,还是本场与吉尔吉斯队的比赛,中国队取胜都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正如主帅高洪波所说的那样,这两场比赛中更重要的是考察一些位置上的球员、完善球队的技战术。从比赛来看,球队表现出了一些积极的因素,但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尤其是细节依然有不少。
热身更检验进攻 效率依然待提高
我以为,无论是中巴之战还是中吉之战,都说明不了太多的问题。真正有意义的,其实是对球队技战术尤其是进攻方面的检验,从两场比赛来看,中国队无论是控球时间还是射门等进攻方面的数据都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效率如何?这其实更值得关注。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无论中巴之战还是中吉之战,中国队的总共6个进球中,没有一个进球是在阵地战中攻入的!除了与吉尔吉斯队比赛中前两个进球分别通过间接任意球和直接任意球攻入外,其他四球均是反击中攻入。例如,中巴之战,曲波的第一个进球是快速反击中得手;郑龙在反击中射门中门柱弹出之后,再妙传郜林、后者射门将比分改写为2比0;杨昊将比分扩大为3比0的进球,也是反击中郑龙得球之后助攻后打进的。本场中吉之战,赵旭日中场拿球之后,又是一个中距离斜传直塞于海插上之后射门得手。
国足在本期集训中,一直努力解决和强化的,就是进攻,无论是中路层层传递、渗透后的射门,还是边路传中射门,都希望能够改变国家队进攻的套路问题。在实战中,国家队也把训练中的一些东西都打出来了,特别是像中路的一脚短传配合、边路的传中等,但为什么最终换回的却是零进球?相反,反击中的效率和最终转化为进球的情况要更好一些?这恰恰是值得国家队总结之处。
这绝对不是批评或者对国脚们的表现不满,恰恰相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字号队伍在大赛中进球、得分不多,很重要一点就是效率太差。此番高洪波上任之后,正是注意到了这样的问题,也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两场热身赛中,中国队都可以进3球,但效率低下的老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治,而且,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一两天、或者一两次集训就可以解决的。所以,我以为,国家队在这次集训结束之后,效率的问题依然是以后集训中需要长抓不懈的重点。
反击更见成效 进攻中不忘反击
另一方面,国家队6个进球中4个通过反击攻入,这似乎也给我们另外一个启发。记得当初足协组织国字号教练员竞聘时,曾有这样一道笔试题,即“近十年来,球队采用稳守快速反击打法越来越多,且非常重要。你如何认识这种打法?请说出有多少不同类型的反击打法?采用时有哪些要点?”其实,这道题对现在的中国国家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过去,我们在观念上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防守反击”只是弱队对付强队的办法,而且也很厌倦过去中国球队防守反击的战术打法。但实际上,欧洲足联在多年的技术总结中都谈到:“to be successful today, the top teams -are all capable of counter attacking(在今天要想成功,一流的球队都有能力打反击)。”也就是说,“反击”已经不再说弱队的法宝。而且,阿森纳队主教练温格还明确指出:“I actually think the trend in defending is to counter the counter. Because counter attacking is so important, stopping the counter has become the main trend(我认为当前防守的趋势就是以反击对抗对手的反击。因为反击是如此的重要,阻止对手的反击已成为主要趋势。)
换而言之,中国队即便是在比赛中采用防守反击的打法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因为以现在中国足球的整体实力,我们根本就不具备与对手打对攻的实力,或者是完全压制住对手,尤其是与韩、日、澳、沙、伊等亚洲一流强队相比。真正令球迷所不屑的,其实是“防而不‘反’”,即大部分时间只是在防守、反击只是偶尔为之。
中巴之战以及中吉之战6个球中4个进球全部都是通过反击打进的,这也正好验证了欧足联在技战术方面总结出来的特征——从实力上来说,中国队明显强于巴勒斯坦队和吉尔吉斯队,但中国队得分更多地是通过反击获得的。所以,在总结中国队本期集训中主抓进攻的收获时,对于反击得分的问题,同样需要重视。
而在反击中,不管何种反击,都强调是:第一,“interceptions(抢断)”,其次是“The transition speed(转换速度)”、第三是“ Quick direct play(快速直接打法)”。中国队反击奏效,很重要就是转换速度。这很是值得我们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