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亚4强回土帅争锋时代 高洪波1点与日韩惊人相似(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5月05日10:31  新浪体育

  首先在使用外籍教练上,韩国足协并不坚决,只是在看日本请外籍名帅好后,才请了希丁克。结果凭借希丁克的训练和指挥经验,加上韩国的东道主优势,韩国队在2002世界杯上创造了一个神话,也给自己背上了外籍主帅的包袱,一背就是7年。

  在7年期间,郑梦准走马灯一样换了4名外籍主帅,成绩都难如人意。最后不得不思考外教战略的弊端。

  最终明白过来,熟悉韩国足球,能够有好的搭配的外籍教练并不好找。因此在权衡之后,与其浪费时间去瞎找碰运气,不如使用更熟悉情况的国产土帅。所以这才有了许丁茂的第三次出山。

  而中国土帅高洪波的产生和日韩主帅的由洋归土有着相似的背景。在看到日本足球起飞后,中国也开始请洋帅,从施拉普纳的失败到戚务生担纲。中国的洋务运动也和日本韩国一样经历了第一次失败。

  然后就是霍顿的惊鸿一瞥和米卢的里程碑世界杯出线。这是中国足球洋务运动的高潮,相当于日本的特鲁西埃时代和希丁克的韩国时代。值得注意的是,这都是2002年世界杯前后发生的事情。尽管米卢没有和希丁克正面交锋,不过当时的东亚中日韩三国都处于洋务运动的顶峰。

  随后中韩两国都进入了纷乱的寻找新洋帅的时期。中国来了哈恩,荷兰的三名主帅则走马灯一样在韩国转悠。

  但是三国里,只有济科保持住了日本足球的发展水平,而韩国从世界杯神话回到了现实。至于中国足球,在世界杯的癫痫过后则开始为后备力量的青黄不接吞咽苦果。

  实际上,在东亚率先回到土帅战略上的是中国,朱广沪在世界杯预选赛失败后,很快接过了中国国家队的教鞭。两年时间里,朱广沪尽管有东亚杯的亮点,但是未见突破,最终重蹈哈恩的世界杯小组赛即被淘汰的覆辙。

  然后就是杜伊和福拉多的双核体制,但是这时候的中国足球已经成了中国体育巨人肌体上的巨大伤口。在哈恩、杜伊和福拉多那里,中国足协得到了外籍教练并不是万能钥匙的教训;也明白了好的教练不便宜,但是贵就算花得起钱也未必能请来适应中国足球,为中国足球找到出路的外教这个的道理。

  所以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也就是高洪波出掌中国国家队的理由了。

  三国主帅的今昔对比

  许丁茂、冈田武史和高洪波都曾经是各自国家队的国脚。不同的是,许丁茂是后腰,冈田武史是前卫,而高洪波是前锋。

  在国脚经历上,最为辉煌的要属许丁茂。他是1974年到1986年的12年韩国国家队队员,获得过82年曼谷、86年首尔(当时汉城)亚运会的冠军。曾经在1980年到1983年效力于荷兰的埃因霍温。他代表韩国国家队出场84次有25个进球,86年墨西哥世界杯上还专门被教练安排看管马拉多纳。

  冈田武史在1982年亚运会前由于日本国家队队长前田秀树受伤,替补入选了国家队,就此穿上了9号球衣。在那届亚运会上他打进了韩国队一球,这也是他国际比赛中的惟一的一个进球。此外,冈田还参加过洛杉矶奥运会和墨西哥世界杯的预算赛,A级比赛出场21次。

  由于国家队的高丰文和徐根宝之争,加上当年国家队建设的不系统,高洪波参加的国际A级比赛并不多,他的进球更是有5个到11个之间各种说法,从这一点上也可看出中国足球和日韩之间的差距。    而在国际比赛中,高洪波和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时处于转型期的国家队一样,没有赢得过任何可以夸耀的大型国际比赛冠军。

  在执教上,许丁茂已经三进国家队,在韩国国内带过两支俱乐部,取得了3次足协杯1次联赛杯的冠军。冈田武史则将横滨水手队两次带到了J联赛的顶点。而高洪波则在国内率领一支偏师长春亚泰队得到了中超联赛的冠军。

  在国家队执教上,高洪波是首次出任国足主帅,不过他和许丁茂以及冈田武史一样都做过国家队的助理教练。

  和许丁茂以及冈田武史当年赴任相比,高洪波眼下手中的人力资源要困难得多。毕竟当时许丁茂的手里有安贞焕等一批成熟球员,冈田武史也有正值上升期的中田英寿。而高洪波的麾下只有老老少少已经输得有些丧失士气的残兵,他的工作任重道远。(周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洪波 国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