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马德兴报道 国际足联执委会将伦敦奥运会改为U21青年赛,将对中国足球产生重大影响。短期内,中国足球势必出现“阵痛”,甚至重大打击。但长远看来,这对中国足球“有百利而无一害”,甚至是对后者的“解救”。
伦敦奥运会将参赛的报名球员规定为“1991年1月1日以后出生”,这意味着中国足协先前拟定的,以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球员为主组建新国奥计划,不得不宣布中止,而且,这也是对中国足球“奥运战略”的“颠覆”。
中国足球长期以来存在着“奥运年龄段”与“三不靠年龄段”一说,即像77-78年龄段、81-82年龄段、85-86年龄段、89-90年龄段为奥运年龄段,全运会也由上述年龄段球员参赛,各地方体育局偏重培养,在足协注册的人数也相对较多。事实上,今年全运会男足赛除89-90年龄组外,足协还新增U16年龄组比赛,也是原先设想中的93-94奥运年龄段。
相反,像79-80、83-84、87-88、91-92等“三不靠年龄段”,明显为各方冷落。上述年龄段在足协的注册人数很少,如张宁去年率U16国少队(1992年龄段)出征亚青赛时,全国仅109人供选拔,而在足协注册的1991年龄段球员也不到600人。倘若以1991-92年龄段组建新国奥队,那将比原计划的1989-91年龄段选材范围缩小一大半。
但改革的痛楚对中国足球来说只是暂时的,目光放长远一些,反而有益。中国体育的北京奥运辉煌,得益于“奥运战略”与“举国体制”。但“奥运战略”下,中国足球不得不围绕奥运会和世界杯两个“轴心”运转,两年一轮回,不断折腾。而国际足联的改革决议却通过外力帮助中国足球从“奥运战略”中解脱。
不过,改革也让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字号选帅陷入“两难”。由于该提议尚需国际足联与国际奥运会协商,且还要到6月初的国际足联全体代表大会上进行投票表决。如果方案最终被否,那奥运会还是U23,对国奥主帅选拔影响不大。可如果通过,伦敦奥运会将变成U21青年赛,中国足协计划中的U20国青将承担起奥运任务。过去组建国青,足协都是尽可能多给国产年轻教练机会,像此次1991年龄段国青主帅的两位候选人就是宿茂臻和孙卫,但无论从执教经历、带队成绩还是大赛经验,他们显然都难以胜任伦敦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