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无奈的平局,对于一群只有十五六岁的国少队员来说,竟是如此的沉重。未能跻身四强,意味着无缘明年的世少赛。
这届亚少赛的球员是1992年以后出生,属于非奥运年龄段的球员,虽然是冲击伦敦奥运会国奥队的重要补充力量,但终究属于夹缝一代,在目前中国足球后备力量越来越弱的时候,这届国少队在组建之初就并未受到太多重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是,足协甚至因为经费关系,在球队出征最后一刻撤回了球队的一名科研教练。
更让主帅张宁感到无奈甚至无助的是,这个年龄段全国的适龄球员实在少得可怜。在中国足球最近几年功利足球盛行的环境下,各地几乎都砍掉了这个年龄段的球队。全国供张宁挑选的球员竟然只有区区109人!一支国字号球队竟然寒碜到如此地步,怎不令人心酸?
小组就遭淘汰,尽管是中国足球青少年球队近10年来在亚洲赛场上的最糟糕战绩,但责任不该由这群孩子来承担。对于这些处在花季中的孩子而言,对足球的梦想还未放飞就已经被抹杀,本身就已经相当残酷。
中国足球目前混乱的环境,以及越来越低的社会评价已经动摇了这批球员对未来的信心,甚至有国少队员不敢承认自己是踢足球的。中国足球后备军如此凋零,如何让人看到希望?
本报记者徐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