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彤
本报讯 记者赵宝彤报道:中国足球在北京奥运会遭到惨败,为扭转危机,中国足协已经将一个“救市方案”上报国家体育总局。方案的核心内容,就是恢复“举国体制”———青少年足球选手的培养工作仍然由地方体育局来完成,等球员年满19岁后,再由各职业俱乐部“按需购入”。
方案首先计划对全运会足球比赛进行改制,除了将参赛队由12支扩为16支外,还特设由上届城运会队伍参与角逐的乙组比赛。同时,甲组冠军所获金牌按3枚计算,乙组冠军将有两金入账。
一边刺激,一边限制。之后,职业球员将不得参加城运会和全运会。为了避免有些省市临时买一支队伍参加城运会和全运会,届时将对球员注册时间进行限制———在地方协会注册满5年的,才有资格参加全运会,参加城运会则需注册满3年。
中国足协希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各省市体育局都能够成立相关年龄段的梯队,让青少年足球培养回归体育局系统。据悉,该方案已得到高层的支持,很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启动。
不过,这一“救市方案”却受到不少人士的质疑。有人表示,中国足球之所以从专业队体制转轨为职业足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出于金牌投入与产出比的考虑,一些省市体育部门宁可将经费投入到个人项目上,也不愿意加大对球类项目的投入,最终导致包括足球在内的一些大球项目的极度萎缩。如今中国足球在职业化多年后,重走老路,无疑是一种倒退,也无法真正改变青训体制面临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