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专访杜伊:这是我的最艰难时刻 到中国一切都变了(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09:21  足球-劲体育

  中国队年龄结构太复杂 

  国家队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备战,为什么还是给人感觉缺少一定的鲜明技战术特点?这是否跟有大量的陪练球员随队有关?  

  任何队伍想要短时间内看到明显进步都是不太现实的,特别是在国家队,除非这支国家队的队员彼此之间足够熟悉和了解。国家队的人员配备,说白了,就是在国内联赛、各支俱乐部队的球员中不断地进行资源优化组合,根据比赛性质和对手的不同,国家队教练可以在个别位置上进行灵活的调整。在欧洲一些足球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家队的组建都是在一些具有长期效力于水平不相上下的高水准联赛中的球员为基础的,这些球员往往有着这么几个特点,有一些骨干力量,他们年龄相近,国际大赛经历也相似;要么分别是五大联赛的中上游队伍的主力,长期在高对抗高强度的比赛环境中比赛和训练,这些球员集结在一起后,即便没有长期集训做保障,只要战术得当,他们也一样能够赢得比赛,并且打得好看。

  我以前带加纳队参加世界杯预选赛的时候,经常是在大赛开始前三天才能集合队伍,检查一下伤病和疲劳程度就要安排出场阵容了,因此,我给他们制定的打法总是简单实用的,在最短时间内能够把队伍最快地捏合起来,而且战术意图明确。因此,成绩一直都没有因为备战仓促而受到影响。 

  那么到了中国似乎刚好相反,时间短队伍磨合不够,时间长了又容易让队员感到身心俱疲。在以往的国家队中,无论是搞长期集训的还是搞短期集训的,没有没受过批评的,因为无论哪种都没有从根本上让国家队的战术素养显著提高一个档次,即便有,时间也很短暂。 

  再次集训还是容易被打回原形,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根本原因就是我说的那个问题,球队的年龄结构太复杂,主力军团球员的数量不够丰富,不能够把一种固有的风格或者默契积累下来,也就是说同一年龄段的、具有相同战术理念的球员,无论是年长或者年轻的都不占据优势数量。抛开年龄层的因素,如果球员来自联赛当中几支实力最强的俱乐部也是组建国家队的一种方式,比如意大利的很多球员都是来自意甲几大豪门,土耳其以前很多主力都是来自加拉塔萨雷,这样一旦遇到国际大赛,球员之间的磨合也相对容易一些,而眼下中国队,似乎哪种情况都不占,所以比较难带。

[上一页] [1] [2]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