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三方用力反而耗尽国足真气 理论最强就如此不堪一击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11:49  足球-劲体育

  最强的海归来了!最需要的国奥队员也悉数到岗,加上朱广沪遴选的之前队中的国内顶尖分子,24日,中国队就这样以两年来最强阵容的姿态站到了越秀山体育场,只是,与澳大利亚一战最终的比分让“最强者”汗颜,上半场就0比2,让人在感叹国家队和袋鼠不在一个档次的同时,忍不住会问,为什么“最强”如此不堪一击?通过本场比赛的数据统计,最强版朱家军的问题一目了然,组成最强的三种势力之间磨合的欠缺让球队没能发挥出整体实力。

  没有接应就没有边路

  朱广沪的首发是一个介于442与451之间的阵型,最大的变化就是郑智与邵佳一,进攻时朱广沪要求两人都顶上去形成双前腰,防守时郑智的位置要后撤一些。看来,原来困扰国足相当时间的“双核”问题朱广沪已经给出了解决的答案。从首发来看,朱广沪最直白的语言就是要利用边路的速度冲击对手,这也是为什么他排出了杜震宇和毛剑卿两名速度型球员的原因,但是上半场国家队的边路进攻是明显失败的。上半场国家队进攻推进到对方半场30米区域的次数是9次,其中左路2次,右路4次,中路5次。除了长传发动的偷袭以外,组织推进的边路进攻左路只有1次,右路只有2次,其中右路进攻的2次组织都是曹阳、邵佳一和毛剑卿的协作下完成的。相对来说,郑智、孙继海、杜震宇3人却很少能够在左路发动有效的进攻。从防守来看也是如此,上半场左路的成功抢断只有1次,而右路的成功抢断也仅有3次。上半场的唯一一次有威胁的进攻来自孙继海中后场突然发动的长传球打对方防线身后。下半场国足经过战术调整之后,接应方面比上半场好了很多,推进到对方30米区域的次数达到了20次,左右两边都达到了6次,中路8次,同时左路的抢断成功次数达到了6次,右路达到了5次,在周海滨的调动组织下,国足两翼的接应明显多了起来,特别是董方卓的速度给对手制造了很大威胁。特别是下半场右路的传中达到了5次,而上半场这一侧的传中只有2次。从上下半场完全不同的表现来看,边路进攻的加强主要还是来自中前场在边路接应环节上的改善,其中周海滨的跑动策应是关键。

  没有默契就难言转移

  纵观全场比赛,国家队的三线还是明显脱节的,即使是局面占优的下半场,后卫线与中前场的距离也拉得过开,这使得国家队的队形显得纵向距离过大。与经验丰富的

澳大利亚队相比,中后场的被动倒脚过多,带有战术意图的调动转移上半场没有,下半场只有两次。这一点在上半场表现得尤为突出,澳大利亚队在进攻受阻的情况下,能够迅速通过快速地回传倒脚和跑位拉开
中国队
的防线,而中国队上半场的进攻就只希望通过后场直接打对手身后制造威胁。下半场虽然国家队的进攻有所改善,但是真正最有威胁的进攻也只是郑智突破对手防线后回敲中路韩鹏完成的射门,其他董方卓的几次精彩表演则属于对方体能下降的情况下自己的特点得以更从容的发挥所致。下半场中澳进攻到对手30米区域的次数之比是20:9,中国队的形势明显占优,但是后防线队员参与进攻深入对手腹地只有徐云龙的1次。两个失球有个人能力和意外失误的原因,但是也有徐云龙与杜威这对第一次搭档的中卫之间欠缺必要的默契的原因,孙继海、曹阳很少助攻也同样是因为与后防线的其他队友还缺乏必要的补位默契,而欠缺默契的后防线在进攻时就因为忌惮对手的反击而难以大胆顶上去,使得绝大部分时间里,国家队虽然中前场压制住了对手,但后防线与前卫线却没有保持足够的压迫距离,导致国家队的进攻缺乏了纵深的弹性,也就失去了更多的转移组织的条件。

  没有配合就没有渗透

  澳大利亚队下半场虽然形势被动,但是前卫线和后卫线并没有被打扁,这客观上为中国队的渗透进攻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中国队虽然在中路有8次渗透到对方30米,却很难打出一些流畅的渗透进攻来。而身高优势又能有效地防住中国队的传中球,全场比赛中国队8次传中只有2次抢到了第一点。

  整场比赛国家队的有威胁进攻一共有5次,全部来自下半场,其中强行突破2次,前场抢断发动的进攻2次,有组织的渗透进攻创造的有威胁进攻只有1次,来自于56分钟郑智挑传邵佳一,后者很隐蔽地垫传李金羽,可惜被对方后卫解围,没有能够形成射门。虽然朱广沪一直追求这种连续倒脚形成的渗透进攻,但是在这场比赛中却没有真正打出来。在进攻中,国家队中前场始终显得欠缺必要的配合,除了56分钟这次灵光一闪的配合以外,其他的有威胁进攻完全来自队员,特别是董方卓、郑智个人能力的发挥。

  其实朱广沪在这场比赛中的战术思想是非常清晰的,而队员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其中的根源就在于磨合。2006年年底的昆明集训期间,朱广沪就开始着手改善国家队的进攻,希望能够通过渗透和转移加强国家队的进攻战术质量。然而从人员看,朱广沪在这场比赛中一共上了16名队员,其中有4名海归、2名国奥。首发的11人中有7名队员参加了昆明的集训和西班牙拉练,其中郑智一人兼具了海归和西班牙拉练的经历,其他的孙继海、毛剑卿、邵佳一对于朱广沪对球队的新要求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董方卓、周海滨在这场比赛中的出色表现有目共睹,但是国奥队与国家队之前人为的割裂开来也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国家队的战术演练,通过这场比赛,可以肯定的是董方卓在以后国家队的比赛中将赢得更多的出场时间,但是对海归球员在目前国家队战术体系中的要求和贯彻执行也还需要一个过程。生存在夹缝当中的国家队要想在亚洲杯上取得好成绩,必须要在国家队、海归和国奥队三套人马中争取到更多的磨合时间!

  (付晓海)

  精彩足球新闻华体网独家代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72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