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冠军之躯的疑难杂症:三后卫只有冯潇霆及格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10:48 《足球·劲体育》 | |||||||||
战术选择人,关键位置面临真空 记者赵震澳门报道 在足球界历来存在两种组队方法,一是根据球员特点来确定阵型和打法,二是根据自己的战术打法来寻找队员。对于国家级球队来说,采用第二种方式的比较多,因为国字号球队挑选球员的范围更大。
但是对于国奥级球队,这样的方式要打一定的折扣。因为年龄的限制,国奥队可供挑选的球员远没有国家队多,因为经历的限制国奥队领会教练意图的能力远不如成年球员。东亚运动会至少暴露了一个迹象,朱广沪如果想要在这批国奥球员上坚持自己的战术打法,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同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看有没有运气找得到符合自己战术打法的球员。 三后卫:只有冯潇霆及格 在国家队当中,朱广沪实行的三后卫手术快速而又有效,但在未来的国奥队里,他很可能面临的一个难题是要寻找适合自己要求的三名中后卫。同样的问题曾经困扰过朱广沪的国奥前任沈祥福,直到最后一刻他都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的三名后卫。 东亚运动会上,朱广沪在国奥年龄段只挑选了两名中后卫赵铭和冯潇霆。并非朱广沪不想多带,85年国青队在中后卫上原本就是弱项,事情上也只有苑维玮一名边后卫出身的中卫替补。但即使是这两名中后卫在比赛里也只有冯潇霆勉强通过了三后卫的测试。 赵铭在5场比赛里首发出场两场,其中有一场就是1比3输给朝鲜队的比赛,那场比赛中国队的防守漏洞显露无遗。曾经被朱广沪非常看好的赵铭对于三后卫显然还没有适应,他自己都表示一直在打四后卫的中卫,对如何打盯人中卫需要进一步学习,这显然需要朱广沪在接下来进行单独的调教。 说冯潇霆勉强通过测试,是因为他只在拖后中卫表现尚可。小组赛前两场比赛小冯打盯人中卫的表现差强人意,他自己也表示可能更适合打中间一些。对于三后卫体系来说,一名只能打中间的队员显然无法让朱广沪完全满意。 年轻的优秀中卫不是没有,比如世少赛上的唐乃鑫、王伟龙和顾操。但他们和赵铭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就是实战经验不足。 两边路:找不到“孙祥” 中后卫还不是朱广沪完成自己战术体系的最难点,就像教练组所说的:“中后卫肯定可以找齐人。”打三后卫体系,真正让老朱寻找的还是边卫的人选。三后卫体系对于边卫的要求最高,要攻守兼备,要有充沛的体能。本次东亚运上,“准国奥”的球员里甚至没有一名球员能够达到这一要求。 东亚运上的“准国奥”左路实际上是由孙祥出任,这也是朱广沪最为放心的一名边路球员。但1982年出生的他不但无缘奥运会,甚至在明年的亚运会上就已经超龄。右路朱广沪从第一场开始就在孙吉和蒿俊闵之间徘徊。最后两场虽然由小蒿打主力,但只是无奈之举。蒿俊闵的个人特点绝不是右边卫类型,他的体能和抢截能力都决定了一旦他想完成防守的任务,那么在进攻上就不得不有所放弃。 就在东亚运期间,教练组也曾经就这一问题进行过思考,沈阳队的刘建业被朱广沪看好,但只有一名右路球员,根本谈不上有什么选择余地。左路由谁打?崔鹏的能力可以一试,但他的体能是一个问题。或许只能寄希望由超龄的孙继海来解决边路问题。 一个让朱广沪有些无奈的现实是,目前国内的强队当中,几乎没有打三后卫战术的。此前因为中国足协的强令要求,各级国青、国少队为了和国家队保持一致也都坚持打四后卫战术。但在朱广沪上任之后,一个被大家忽略了的细节是,中国足协没有再统一要求青少年国家队与朱广沪的国家队保持战术上的一致,这就很难让年轻球员从小就接受国家队战术思想的熏陶,也给朱广沪挑选适合自己战术需要的球员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战术课:陈、蒿需要转型 在夺冠之后,朱广沪最有感慨的一句话是:“这次比赛我们最高兴的是提高了球队的意志力。”这很容易让人们理解为一句场面话,但朱广沪其实是有感而发。 虽然夺冠,但是中国队在夺冠过程中的表现并不能让人完全满意。从苏格兰赶回来的杜威是仅有的打满了5场比赛的球员,他以过来人的身份在感受着这批“准国奥球员”:“我觉得这批球员在实现朱指导的战术打法上还需要时间,特别是防守上。从世青赛时我就关注他们,觉得他们的防守有一些问题,这在大赛时肯定不行的。我说的防守不只是指后防线,还包括中前场的球员。” 杜威所说的防守问题,就是国奥球员在中前场如何贯彻好朱广沪的围抢思想。无论是在深圳队还是在国家队,朱广沪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风格,防守和逼抢都要从中前场开始。这样的战术思想甚至让德国队都一筹莫展。但对于这批国青队的中前场球员来说,他们的技术能力和进攻配合是特长,但在前场的抢截和奔跑却不是特长。他们在中前场还很难实现老朱要求的战术思想。 包括陈涛和蒿俊闵,都承认自己在努力融入到全队的战术打法里。但他们的转型需要时间,而效果也需要时间。周海滨在决赛里的位置被崔鹏代替,原因就是崔鹏的抢截能力更符合老朱的战术要求。 在老朱与准国奥的相互适应过程里,必然要出现一定的“排异”反应。在东亚运动会上我们发现,当准国奥的球员打出比较流畅的进攻配合时,在防守和整体上往往无法达到朱广沪的要求。而在最后两场比赛里当他们打出老朱要求的整体防守时,进攻上的才华和配合又没有发挥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