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董路: 近朱者赤 东亚会昭示朱广沪08奥运选材方向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8:51 新浪体育

  几个月前在荷兰的伤感,昨天终于变成了在澳门的欢笑。不管含金量究竟几何,当一拨20岁的年轻球员捧起冠军奖杯、挂上闪亮金牌的时候,他们所有的表情与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自然流露——虽然,他们中间只能有一部分在未来继续穿着印有五星红旗的球衣,代表中国奔向2008。

  朱广沪完成了夺冠的最高指标,当然,在很短的时间里他也不可能完成得太多,比
如对于原国青队所实施的近乎推倒重来的战术改造,充其量仅仅是一个开始,即使初见端倪却非大功告成。

  不过,5场比赛中朱广沪的眼睛绝对没有只停留在对手身上,手下轮番上阵的每名球员的实战表现都将给其留下深深的印象——

  如果说执教深圳队时通过国内联赛的观察属于“中距离”,如果说统领中国队后通过

世青赛的观察属于“近距离”,那么通过本次澳门东亚运动会的朝夕相处、并肩作战,作为主教练的朱广沪对于原国青球员的观察则完全属于一种“零距离”。

  过去几天中,人们习惯于不自觉地拿这支中国队与克劳琛执教的那支国青队相比;产生这种联想其实并不能算作是“牵强”——以昨日中朝决赛中国队的首发阵容为例:除去门将李帅、后卫杜威、汪强、前卫孙祥之外,其他7名球员皆为原国青队参加荷兰世青赛的原本人马,只是时过境迁,许多人在感觉两者“外形”不甚相似的时候也许忽略了两者的“内核”早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此前,从深圳

健力宝走出的朱广沪,带着执教深圳健力宝的心得走进了中国国家队;而今其又带着执教中国国家队的思路走进了这支年轻的中国队;换言之,朱广沪是在用自己的一套新的战术思想来重新规划中国队的未来——这套战术思想与阿里·汉不同,与克劳琛也不同。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国家队以及奥运队的人员组成都将因“朱氏新标准”的出现,而先后进入一个重新洗牌的阶段。

  应当说从海选中走向澳门的所有球员都是朱广沪欣赏的球员,当然这种欣赏更多地缘自于此前其中距离、近距离观察时留下了好感,而通过此番澳门实战中的零距离观察之后,朱广沪势必将依据自己的判断决定球员的取舍、至少将对球员在队中的原有地位的高低施以调整。

  在澳门,有些球员没有辜负朱广沪的那份欣赏,比如郜林、冯潇庭、陈涛以及李帅等,都平稳发挥出了自身的水准;有个别球员的出色表现超出了朱广沪的想象,比如卢琳、汪强、王珂等;与之相对应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球员的平淡表现却有负于朱广沪的厚爱,其中最为典型的无疑就是以速度和冲击见长的朱挺和杜振宇。

  原本这两名球员都是在朱广沪异常注重的边路进攻体系中被其与厚望有望抢班夺权的“种子选手”,然而在小组赛对朝鲜队的比赛中,首发出场的两人表现低迷——不仅在进攻中没有发挥出自身的强项,在防守中也显现出欠缺足够的意识,均被中途车换下场。类似朱挺和杜振宇这样关键时刻“不堪重负”的球员,今后是否还能持续赢得被朱广沪培养使用的机会,俨然已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疑问了。

  这并非耸人听闻。表面上看温文尔雅的朱广沪在遴选球员上的“心狠手辣”在此前其执教中国国家队期间已经有所体现。今年3月朱家军组建后首次出访,先后挑战西班牙和爱尔兰,共23名球员随队前往。结果那次回国之后,至少有5名球员从此便从国家队各类集训名单上彻底消失了,甚至连40人之众的“超大名单”上都不见踪影。朱广沪曾经解释说:那些比赛心理上不过关或者战术上欠缺纪律性的球员,即使技术上再有特点也不会在自己的队伍里占有一席之地,因为“我是用他们比赛的,不是来欣赏他们训练的。”

  按照规则,参加08奥运的中国队将可以招入三名超龄球员,据了解,如果不出现意外情况,郑智和李玮锋两名中后场富有经验的老将已经被列为其中的两个人选,而由于在门将和前锋两个关键位置上适龄的李帅和郜林的“长势喜人”无需补充,因此,届时最后一名超龄球员极有可能被孙继海占据,这位经验丰富的海归恰好可以弥补中国奥运队在左右两个边前卫位置上的“亏空”。

  可以想象,在未来两年多的时间里,“85后”球员将为争夺仅剩下的20个参赛名额以及8个主力身份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而从很大意义上讲究等同于看谁能更贴近朱广沪的战术构想而成为其赏心悦目的“红人”、看谁能更顺从朱广沪的具体要求而赢得一方茁壮成长的舞台,十足的可谓是——近“朱”者“赤 ”, 顺“朱”者“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2,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