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董路:国足开始有自己风格 嘘声背后是掌声鼓励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6:16 新浪体育

  学海无涯。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不完全统计先后学过匈牙利、学过巴西、学过英国、学过德国、学过荷兰的中国足球,在经历了万般痛苦的学无所成学无所用的几十年之后,终于第一次开始尝试找到了自己——朱广沪执教的中国队正在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形态和风格。

  中德之战,0:1的比分,绝对不是最好的,却也笃定不是最差的;直观的佐证是:座无虚席的汉堡AOL球场,德国球迷将嘘声送给了克林斯曼和德国队的球员,而朱广沪和中国
队的球员则将遗憾留给了自己。以往,中国队在与世界强队的对垒之后,感觉更多的是无奈、无力、无助、无望,绝少会有什么“遗憾”。

  以观赏性衡量,中德之战不是一场精彩的比赛,显然德国人应该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往动力十足的“德国战车”在缺少了巴拉克这位“第一驾驶员”之后,继续漫无目的地行驶在一条看似越走越黑的道路上。

  不能说中国队的整场表现有多么的出色,但平心而论,在劳师远征、客场作战等不利条件之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自身的水准发挥出来并且的确给实力明显强于自己的对手制造了不少的麻烦,中国队的演出有理由赢得一份认可。

  事实证明,赛前朱广沪对攻破德国队的球门抱以莫大的信心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有的放矢的——至少上半场谢晖的单刀赴会以及下半场董方卓的头球中柱,曾经无限接近这一奋斗目标;只不过,谢晖毕竟不是“舍瓦”,董方卓毕竟不是“范尼”,失之毫厘的背后是个人能力的差距。

  中国队没有能够实现破门得分可以归结为“技术的失败”,但中国队能够创造出破门得分的机会则可以归结为“战术的成功”。在备战本场比赛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朱广沪的心血没有白费——在详细分析对手攻防特点和弱点的基础之上,其为中国队所制定的战术打法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实用性都在实战中得以一一印证。

  充分准备,注重细节,知己知彼即使不能真正实现百战不殆,但至少可以做到百战不“怠”——怠慢的“怠”。朱广沪执教的中国队再怎么输球,赛后恐怕也不会将输球的原因归结为:对对手不够了解,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的失败更接近一种完整的失败,也更容易为失败做出最切实的总结,以利改进,以利再战。

  缺少足够稳定的风格打法一直是阻碍中国足球发展的一道难题。朱广沪上任以来,为中国队确立了以三后卫为主的阵型——不论是3-4-2-1还是3-5-1-1运用得都较为得心应手;最主要的是,中国队以“整体防守+快速反击”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战术打法,同样随着实战的考验而逐渐稳定成型。即使是对西班牙、爱尔兰包括德国这样的欧洲强队,比赛中中国队无论是在胶着僵持还是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大体能够保持相对完整的队形从而拒绝了兵败如山倒般的崩溃现象的出现。

  指望朱广沪在短时间内彻底提升中国队的技术含量,因受制于球员技术功底的参差不起显然不甚现实,但我们欣慰地看到,朱广沪有效地提升了中国队的战术稳定性;换句话说,自组建以来,中国队开始确立并渐渐巩固了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概括起来就是:用强调积极拼抢、位置职责的整体防守抑制对手的进攻,同时以强调速度和边路的快速反击、附以精心设计的定位球套路来攻击对手的球门。

  中德之战,先后上场的中国队球员的个人表现并非人人出众,有的状态平平失误不断,有的甚至整场都感觉不到其的存在,包括上半场发挥极为耀眼的郑智在下半场5分钟因后场控球失误导致中国队点球失守之后,也急速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但中国队的队形却始终保持着较高程度的完整性,没有因个别球员的低迷而同步解体,这便是中国队整体打法和整体风格的树立之后,所拥有的一份立竿见影的收获。

  赛前中国队曾经发誓要在比赛中“逼德国队拿出真本事”,实战中甚至超额完成了任务——因为还逼着德国观众发出了嘘声;那阵阵嘘声可谓是对中国队此番德国之行的一种“掌声鼓励”。

  中国队带着某种遗憾离开了德国。回过头来想,原本中国队应该是有能力在8个月之后再次启程前往德国的——明年6月

汉堡AOL球场将作为德国
世界杯
的比赛场地之一迎来五大洲的参赛队,只是届时那块平整的绿色草坪上将没有中国足球的任何一丝气息。

  对于朱广沪的能力以及中国队的前景,悲观者可以继续悲观,怀疑着可以继续怀疑,“意义论者”也可以继续着“有意义、没意义”的梦呓。只是在这个凌晨如果你真的曾为中国队的错失良机有过抱憾,为中国队的顽强不屈有过欣慰,那么,我以为你同样可以从“朱家军”身上嗅到了一股趋于稳定成熟的气息——但愿那是春天即将来临的气息……

  (董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50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