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鹏:中德战一碗红烧肉而已 1年后我们还活着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05:16 新浪体育 | |||||||||
如果阿里汉先生明天真坐在了汉堡球场VIP看台上,那是“一个死者对生者的拜访”,整整一年前的10月13日,阿里汉终于为他那愚蠢得叫人抓狂的执教付出代价,中国足球就此赴入黄泉。 对不起,刚才我的叙述很不准确,因为中国足球就当下状态哪里算得上一个“生者”,只不过是一具植物人罢了。所以这样一个场面更加滑稽:一个死者对另外一个死者默默
事实上这样的纪念日没有太大意义,不是我们忘本,而是这样的纪念日实在太多,如果愿意,关于中国足球的灾难纪念日可以像每个大周末一样频繁度过。所以当“中德大战一触即发”“巴拉克缺阵为中国带来曙光”一类的标题出现时,我会起鸡皮疙瘩,会觉得在阅读某个很麻烦的“标题行为艺术”。我怀疑某些同行不肉麻就不会写字以致于不肉麻就不会生活自理,他们在撰写如何打德国队的战术文章时完全可以摈弃中德足球差距的大背景一通胡抡,在撰写阿里汉霍顿施拉普纳时几乎用讴歌白求恩大夫或者久违的亲爹一样的口吻:看,他老人家瘦了,还在咳嗽,不过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中国足球------云云。 在别人正在为参加世界杯频频热身时,中国队只是做为一个帮人热乎炕头的角色东奔西跑,这是事实,另一个事实是我认为猜测这样的比分没有意义,从0比1到0比8不过是一组阿拉伯数字游戏,我们并没有把中德之战弄成英德大战般隆重的理由,也没有从博彩公司赔率来算计德国队能赢多少或者中国队能否进球的理由。中德足球的巨大落差不会以为一场比赛而消解,在这个角度看,0比8和0比1没什么本质不同,偶尔吃一碗红烧肉和天天啃窝窝头没什么本质不同。你要是真拿韩国队3比1德国去要求朱广沪和中国队,就相当于跟在一个穷人身后不断喊“红烧肉啊,红烧肉”。多不人道。 现在的写手们越发喜欢上谈“意义”,就像小时候写作文时被老师要求必须得从“一滴水看到太阳”,前段时间在韩国采访时我也被一个经常作大义凛然状的同行斥为“只有文字,没有意义”,所以我今天也装神谈谈“意义”。中德之战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了半天,觉得首先得从它没有什么意义开始谈,那么剩下的当然就是意义了,这符合逻辑。 比如首先没有名次意义,即使胜了德国,我们也不好意思宣布“中国勇夺冠军”;比如也没有民族励志意义,这不像战胜韩国战胜日本,好歹也可以说“一扫XX年不胜”的血性话;我觉得好像也上升不到整个国家足球的意义,中超如此痿顿,街市如此清冷,一场球救不了中国足球。 剩下的意义只有“练兵”,这样的话听上去有点官样却是无奈的事实,这支国家队其实很尴尬,2008年绝大部分主力无法上场,2010世界杯时很多主力又老得回家抱孩子去了,大半支国家队只是牌架子,真正要通过这样与强队对抗见世面的是董方卓、孙祥、赵铭他们。朱广沪一上任就有点被“托孤”的意味,把一息血脉好好养活,蓄芳待来年!无论江湖怎么对他毁誉参半,但老朱真不容易。 中国足球到了这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份儿上,如果还要强行从名次、比分来要求意义那就太弱智了,朱家军前往德国一战最大的意义就是为“明天”而战,为了三年之后的奥运五年之后的世界杯而战,如果输了很难说它是一个灾难,因为再大的灾难没有一年前的10月13日灾难更惨烈,何况对于灾难我们早已经习惯;当然如果平或赢了我会觉得它是一个喜剧,毕竟穷人家吃顿红烧肉不容易,长不了膘还可以提口人气?虽然这和整个中国足球拉不上太大关系。对于中德之战的结果寄予太高要求其实是一种绑架勒索,是一种心理自慰。 无论如何,在10月13日这个祭日进行比赛让人莫名触动,我还记得去年的这个晚上阿里汉在科威特那个闷热的新闻发布室里神经质地掰着手指说:我赢了XX场国际A级比赛,只输了这一场------ 其实真正的意义就在这儿,汉大爷赢了那么多无所谓的比赛却输掉了最不该输的一场,很可恶;所以中德之战输赢有何干,一场热身赛而已,一碗红烧肉而已——10月13日,一支为三年以后的奥运,五年以后的世界杯谋求的球队,我们不强求比分,不计较场面,唯求把血拼出来,用一股狼般的狠劲为10月13日进行周年献祭:我们还活着。(李承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