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青赛中国队铩羽而归好不凄凉 刘春明难辞其咎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8月20日00:43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中国这只青年队的实力与世界列强相比,肯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一点从中哥之战中就可以窥见。但中国队遭此结局,成为杯赛中首只被淘汰的队伍,却绝不应该是必然的结果。坦白地说,中国队球员的现有水平,如果指挥得当,打好了完全可以有得一打,更不会两战皆是先赢后输拱手让出好局。作为中国队主教练的刘春明,显然应该为此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 首先,用人不当、战术思路混乱是其明显败笔。首场对芬兰,中国队占据了明显的优势,虽然在身体条件上东道主的实力要明显强过我们,但在比赛中这一优势却并没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一点完全可以归结到中国队一度成功的战术运用抑制了对手的特长。但这时刘春明的指挥出现了失误,他派上毛剑卿意图一举拿下比赛,但在战术安排上却没有坚持行之有效的既定特色,反而改打那种快速通过中场或者根本放弃中场大脚长传找前锋的战术打法,一下子将中国队成功的控制局面演变成了对手的控制局面,最终导致了比赛失利,从而也使中国队在小组赛中走上了不归之路。 其次,在临场指挥上,刘春明显然不具备洞察秋毫、挥洒自如的魄力和能力。比如中国队在一度打不开局面时,他没有更好的办法通过换人或场上指挥让队员们互相提醒,加以改变;而在场上比分落后时,他甚至比场上的队员更显得脆弱可欺,早就乱了方寸,更谈不上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场上年轻的弟子们稳定下来,改变不利形势。中国队在小组赛三场比赛中,均有让对手扳平比分和反超的场面出现,作为主教练的刘春明不可能对这种现象视而不见,但同样的情况连续出现三次,只能说他是无能为力加以解决了。 第三,刘春明为首的教练班子在球队的素质教育上也没起到好作用。球队被淘汰后,作为为人师表的中国队教练班子却一味地宣称中国队失败是归罪裁判,而不承认中国队的确与对手间存在着差距。显然这种导向式的言语极易引导并不成熟的年青球员产生错误的抱怨思想,而不是认真地反思自己身上的原因。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不但要教育孩子们驰骋绿茵的能力,还要教育他们作人的道理,如此推卸责任的作法,只能让我们的球员球技上追求不多,相反在其它方面可能会滋生一些不职业的习惯,这是对于一只正在成长关键阶段的青年军而言,可能会是极为致命的败笔。(晓兵)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