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卫北京报道 近两个月的联赛间歇,给各甲A球队筹办商业比赛提供了良机。但这其中却也引发外国水货球队来华淘金的管理问题。
据各俱乐部反馈的消息,联赛间歇期将有来自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的多支球队来华作赛,但据足协竞赛部主任杨一民介绍,现在只有上海申花向足协上报了商业比赛的计划。对于国外球会蜂拥来华可能引发的“水货”争执,杨一民认为“那不是足协能够管得 了的”。杨一民说:“现在足球市场已经形成,各俱乐部从市场考虑应该知道会邀请什么水平的队伍既能练兵,又能带来经济收益。”杨一民带着一丝无奈,“俱乐部打商业比赛相当于一个经济实体的市场运作,足协只是起到一些协调作用。如果说一个城市的工业局连下属每一个工厂的每一个客户都要了解,那我们一天就不用干别的了。”杨一民并没有就足协是否会就商业比赛的规范化修订某些管理条款表态。
足协早在1996年就出台了关于各俱乐部举办商业比赛的管理规定,但却只是一些操作规程上的限制,关于有效保护俱乐部利益的条文少之又少,存在很多漏洞。1999年11月,中国足协在商业比赛规则上虽然增加了几点防范措施,核心内容包括:凡运作商业比赛的个人或公司都必须事先取得当地足协的批准;凡受邀参加比赛的俱乐部必须事前通知中国足协竞赛部。这对于国内球队之间的商业比赛虽然规范了不少,但对于涉外的商业比赛依旧没有多大改变。以北京国安队为例,五月国安准备和韩国现代队打一场商业比赛,俱乐部只需要向北京市足协打个报告,说明为增进国际间交流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再上缴给中国足协一笔两到五万元不等的管理费就可以了。至于对手的水平、出场的人员都不必让足协了解。
以中国俱乐部现有管理水平来操作商业比赛,和经验丰富的别国俱乐部谈判吃亏是不可避免的,中国足协如果能站在保护本国俱乐部利益的高度,提高对商业比赛的重视程度,将相关条文尽快修订得更为完善一些,也许那才是作家长的正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