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者”中心逐年获公益金支持 成效引政府关注

2013年01月21日09:24  公益时报

  2012年11月30日凌晨4时48分,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胡同里的张美苓老人走了,享年83岁。

  张美苓是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协作者”)照顾近八年的社区孤寡老人,从小生活在老北京的胡同里,童年时生活困苦。老伴过世后,就成了一名孤寡老人。

  从2005年开始,北京协作者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始了对张美苓老人的悉心照顾。除了协作者的社工,照顾老人的志愿者队伍大多是由外地来京的青年学生、打工者和流动儿童组成。这正是协作者“社区照护牵手行动”公益项目的雏形。

1北京协作者青年社会工作者为社区孤寡老人过生日

  为促进流动人口融入社区,与本地人更好地彼此接纳和融入,北京协作者为流动人群牵线搭桥,使他们有机会通过对社区老人的照顾,一方面使老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更好地融入社区和被社区接纳。2012年,这个名为“社区照护牵手行动——孤寡老人和流动儿童社区照护与融入”公益项目,获得了北京市民政局16万元彩票[微博]公益金的支持。

  公益项目不是想象出来的

  协作者在实施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老人与儿童的社区照护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服务的一大挑战。在老年人群体中,孤寡老人则是困难中的困难群体,他们在基本的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社会再适应等诸多方面有较大需求,但社区服务中较为缺少相应的专业服务,已有服务较为单一、成效不足。与此同时,社区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的照顾工作也较为缺失,大多数儿童家长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子女,难以满足儿童在社区中成长发展的需要,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彼此间缺少交流、了解和互助。

  2005年,协作者开始关注这些群体,运用创新性的照护手法,促进老人与孩子相互帮助,激发老人与孩子潜在的能量,而不是单纯地按照传统的救助方式给予帮助。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的持续行动最终形成了今日的这个项目,“尽管没有名称,没有资金支持,但协作者持续做了下去”,1月15日,协作者主任李涛对《公益时报》记者说,一个好的公益项目就是从具体实践中得来的。“从实践中自觉回应如何提高服务,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提升服务质量,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的。”“通过专业服务消除因为地域、职业、性别等差异造成的排斥,使每一个人都可以怀抱着劳动者的尊严和梦想,自由地行走在大地上。”李涛曾这样描述协作者的愿景。在社区孤寡老人照顾方面,牵手行动开展日常性社区孤寡老人照顾服务,包括生活照料、看病就医和过寿庆生,以及心理疏导、节日联谊和精神慰藉等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至少500人次社区孤寡老人直接受益。

  协作者“社区照护牵手行动”志愿服务团队由20名青年大学生、社区居民、流动人口和社区儿童组成。一年来,社会工作者为志愿者开展专门培训及志愿服务评估总结会议100余次,共计6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了牵手行动志愿服务,为有意从事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提供了实践平台。

  正是因为协作者的专业手法和可视性的成效,吸引了政府部门的关注。

  用成效吸引政府的注意

  能获得北京市民政局福彩公益金16万元的支持,李涛说,这不是偶然,也不是幸运,更不是政府的单向给予,而是来自民间机构自发改变命运的行动,持续不断8年的努力,让协作者最终获得了彩票公益金的支持。

  早在2010年,协作者就获得了北京市民政局福彩公益金3万元的支持,只不过那个时候支持的项目是“为流动儿童开展健康服务”。2011年,协作者又获得10万元的资助,这次协作者扮演的是支持性组织的角色,为其他NGO提供能力建设。

  李涛说,协作者能获得彩票公益金的支持,没有其他的法宝,首先是要有持续不断的行动,“不管有没有政府的支持,你都要开展切实的服务,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用事实说话,获得政府的信任。”另外,作为公益组织,服务的专业性特别重要。协作者“社区照护牵手行动”项目是一个创新性的项目,在照顾老人和孩子方面,跟传统的照护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方式就是请人来照顾,是被动的,而“社区照护牵手行动”创新开展服务的做法,是主动的相互照顾,这就体现了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所在。

  在服务基础上,北京协作者探索出可推广的社会工作者引领社会志愿者、社区居民以及服务对象广泛参与的社区照护与融入模式。要获得政府的信任,作为民间组织要将服务的成效可视化,“要看得见,有细节,可以量化,”李涛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获得政府信任的法宝,那就是项目实施过程的透明性,“要最大程度地开放自己。”

  放大彩票公益金的作用

  用彩票公益金购买公益组织服务已发展为必然的趋势,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北京调研“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期间曾表示:下一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力度要加大,各级民政部门首先要从彩票公益金做起,利用彩票公益金全面启动购买社会服务。福彩公益金应更多发挥种子资金的效应,形成公益金开拓购买新项目、财政预算资金承接成熟项目的衔接机制,探索拓宽政府向NGO购买服务的投入方式,促进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

  协作者从2010年起每年都获得北京市福彩公益金的支持,资金从最初的3万元到去年的16万元,增幅大大超出了李涛的预期。每年,北京市民政局都会拿出几百万元的福彩公益金,用于购买公益服务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对已经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公益组织进行资金支持。

  “民政部门对招标评估非常严格,我们的申报资料都上千页了。”李涛说,民政部门购买公益组织服务是必然的趋势,将彩票公益金用于公共福利,支持具有服务能力的NGO,实际上是将社会的财富返还给社会。“公益组织配套专业服务人员,整合社会资源,放大了福彩公益金的作用。”

  2012年,北京市福彩公益金的资助范围有所扩大,对于社会组织实施的公益服务项目,政府择优购买服务。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体现福彩公益金使用宗旨,涉及的公益服务项目包括扶老助老、扶残助残、赈灾济困、扶贫救孤、社区公益服务等五个方面,所有选出的项目要符合公益性、成效性、保障性、创新性和推广性的原则。按照要求,获取资助的项目还要具有配置社会资源的能力,能够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有志愿者的参与等;同时项目要运作规范,有相对专业的管理团队或人员,有较为成熟的项目运作模式和方法等。

  协作者在2012年继续开展“社区照护牵手行动”,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整合社区居民、青年大学生、社会工作者等多方资源,积极发掘老人、儿童自身的参与优势,与社区照护需求对接,建立社区照护志愿团队,开展参与式社区孤寡老人和流动儿童专业照护服务,在使社区孤寡老人和流动儿童得到专业服务的同时,促进社区各群体间的相互接纳与关爱,营造和谐的社区人文环境,探索社会工作者引领社会志愿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照护与融入模式。“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是一种‘双赢’。民间社会慈善组织的健全完善,既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也有利于增强民众的慈善意识,弘扬志愿精神,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李涛说。

  对于北京协作者的工作,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说,从协作者的探索中,他看到“社会工作怎样介入我们真实的生活”。该负责人表示,如今,中国有2亿多从农村到城市打拼、发展的农民工,他们带来的城市融入、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问题,也亟须由社工界来积极介入推动解决。

  如今,新春在即,每年的上半年,北京市民政局都会发布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的通知,李涛说,协作者今年肯定还是要参加招投标,他坚信并希望今年的公益金资助规模能再大一些,让每一个怀抱着劳动者的尊严和梦想的人,都自由行走在大地之上。(本报记者 杜志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