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彩票事业研究中心发起的“中国彩民行为网络调查”近日发布结果称,中国彩民规模庞大,其中重度“问题彩民”达43万。“问题彩民”即是指心理上呈现病态的彩民,他们对购彩票在精神上“成瘾”、引发生理问题,重症者甚至走向犯罪。
沈阳也有“问题彩民”,甚至已涉及犯罪。近日,本报记者围绕“问题彩民”现象进行采访调查。
现场目击
每个月花5000多元买彩票
近日,记者走访了沈阳市区7家彩票站,经营者均表示:“每天都会有数十人天天买彩票,一呆就是四五个小时。”
在彩票站,记者看到一个53岁的中年男子。他有十几年“彩龄”。每个月,用来买彩票的钱都要达到5000多元钱。5月3日,他又买了双色球、排3、排5各式各样彩票,花了100多块钱。“这些年一百万扔进去了……”
每日面对部分彩民痴狂的状态,于洪区某彩票站老板马雨荷很感慨:“有时候看他们无休止的买彩票我心里也很矛盾,彩票当个娱乐消遣可少量购买,但是不能当职业赚钱。有人一天买彩票花了7千元,一直到兜里摸不出钱才走,弄得媳妇跟到彩票站打。”
痴迷危害1
百万富翁成“穷光蛋”
彩票发行,是政府筹集社会公益资金的重要渠道。购买彩票对于理性彩民而言,都是不会输的小游戏;无缘中奖,也算是用闲钱为公益事业尽微薄之力。
然而,“问题彩民”显然不这么淡定理性。败光百万家财,老高只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他的时间、金钱以及所有的心思全都放在了彩票上。
两年前,50岁的老高在营城子地区属于富户:有房有车有存款,夫妻和睦,一双儿女也都已经成人。这半辈子奋斗换来的一切足以羡煞旁人。而就在这时,周围不少朋友迷上了玩彩票,经常在老高面前炫耀中奖的好消息,时间长了,老高心也痒痒,就跟着他们一起玩了起来。“其实一开始我玩的不大,就买10元钱的,当玩了。”可是真中了几回小奖后,老高的欲望之门渐渐开启了。
一开始的几十元到后来的几百元,最后演变成数千元,这种几何倍数的增长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递进。刚开始,老高并没有告诉老婆自己玩彩票,一直挨到人家上门要钱,妻子才知道家里的储蓄分文不剩,全被丈夫扔进彩票里。
“回头想想那个时候真是成病了,输得眼睛发红停不了手了。”老高周围的朋友扔进去10万20万后就不再触碰这“红色地带”,唯独老高,50万的金卡里的钱几个月就没了,90多平方米的房子也让他卖掉充当“捞本基金”。
如今散尽家财的老高只能寄宿在朋友家,陷入人生低谷处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警醒那些正在“瘾中央”的彩迷们:“如果意志不坚定,千万不能轻易碰这个啊!”
痴迷危害2
大学教师成“阶下囚”
在皇姑看守所,记者见到了张跃(化名),他曾经就职某所大学,在数百人的礼堂做讲演是他曾经的荣耀。而今身陷囹圄,罪名是诈骗,背后的真正根源也是在彩票的世界里迷失了方向。“我偶然间接触到彩票后就疯狂地迷上了……”
“说实话,这彩票我真中过大奖,100万吧。当时成就感特别强,就认为自己能够把它研究透,于是越陷越深,到最后走火入魔了。”当所有的家当都被张跃败光后,他开始动了邪念,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帮人办事,收受钱款数百万元,而彩票的窟窿也越来越大,根本无法弥补。最终,等待他的只有铁窗生涯。
“彩票这东西没人能研究明白,概率太低,人的运气有限,如果拿这个作为发财工具,最终只能把自己的人生输掉。”
心理解析
每月都接诊数个“问题彩民”
沈阳市心理卫生与治疗中心主任刘长辉向记者介绍说,他每个月都会遇到几个“问题彩民”。而其中给他印象最深的,当属一个农村来的男性患者。这个患者在短短的4个多月的时间内,欠账两万多元,把所有秋后的粮食交上之后还欠着彩票站的钱。欠了这么多的债,家里责备加上内疚,让他颇感痛苦,但是这种痛苦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一周之后,他又迈进了彩票站,最后是彩票站的老板不干了,坚决不再赊账。最后,他在家郁闷加憋屈,成天寻死觅活,家属把他送到医院来就医。
究其原因,刘主任认为,性格是关键。以他接触到的患者为例,他做什么事都认真、苛求完美,把这种性格因素带到了买彩票的过程中。家里事什么都不管,每天拿着参考资料去研究数字搭配,总是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挣大钱,每次开彩之前都预感自己这次一定能中奖,屡次不中却从来都不会从中吸取教训。
对于这些“问题彩民”的症状,刘主任有一个特别形象的说法:一期不买能自控,两期不买抓耳挠腮,三期不买烦躁不安,只要拿到彩票这些症状便能瞬间消失。
至于如何医治,刘主任建议道:“问题彩民”的心理问题,实质上就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当患者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心理状况的时候,应该以自我调节为主。自我调节,首先就是要端正认识,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决定自己的购买力。同时注重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分散自己对彩票的注意力。
本报记者 徐娜 实习记者 冯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