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高频彩票大举扩张是冒进还是稳行?》
曾一度备受争议的高频彩票,于2009年在全国大范围铺开,热度前所未有。光鲜背后是否有透支未来的隐忧?对于彩市长远发展来说,这一步,究竟走出了怎样的跨度?
——《公益时报·中华彩票》
“秒杀” 意识:拓展高频市场的认知短板
2009年全国各地福彩发行机构纷纷申请上市高频彩票,使原有的高频福彩市场瞬时增温。发行机构原初的想法之一是填补本地福彩市场空白,并希望借助高频游戏的快开属性打造全新品牌,但由于对高频市场社会化推广缺乏科学规划和成熟营销经验指导,发行中遭遇了许多现实障碍。这种急功近利的秒杀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专营化思路:多元化推广模式下的软骨症
高频游戏社会化推广缺乏科学的前期规划与充分、严谨的论证,使专营化道路暂时受阻。当前,高频市场推广模式有三种:专营化模式、社会网点兼营模式和投注站模式。
2009年8月4日财政部下发《关于调整福利彩票快速开奖游戏有关事项的通知》之前,高频市场的主推模式是专营化模式,电脑票投注站禁止经营高频彩票。《通知》发布后,原有的推广模式出现松动,《通知》第四条规定:“福利彩票快速开奖游戏可设置新的投注站点销售,也可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现有投注站点销售,但原则上不得在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双机店销售。”这一条原则放开了投注站模式。高频彩票对专营站的准入要求较高,经营地点多在商业街区、繁华路段或“两站一港”(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及航空港),站主虽然热情高、投入多,但代销费约为6%,因经营成本高,加之不允许代销双色球、3D等其他游戏,许多站点都是入不敷出,发行机构不断调整代销者,这种状况使专营化发展缺乏连续性、稳定性。
技术软肋:冷却了彩民购彩热情
各地区发行高频彩票都是先上市后规范,在推广初期鲜有系统的投注站设备维修维护技术管理方案,在后期的运行中也未能及时跟进制定常规化技术服务机制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实际销售中投注终端机、显示器、技术系统和通信系统运行不稳定,经常出现技术故障,影响了彩民购彩。主要故障有四种:
一是通信故障;二是卡票与断票;三是投注倍数错乱;四是投注的幸运号常出错误。彩民和业主对故障频发意见很大,尤其是跟期的彩民在遇到技术故障无法投注而选择的号码恰恰出现时意见更大,有时为此与销售人员争执,甚至拒绝支付购彩款。
草根推广:趋利业主必有独门绝技
各地发行机构在推广高频彩票中缺乏组合攻势,认为店面形象好,业主受盈利动机驱使,一定会开创出大好局面。许多业主在开业初期确实开展过宣传活动,但毕竟业主们的宣传影响范围有限,全国范围内没有形成发行机构主导的舆论氛围。况且业主的宣传活动缺乏长期性,加之对高频彩票属性、营销规律缺乏成熟了解,开业初期的热情转瞬即逝。
抢占重点商圈:彩民必多的理念偏差
高频彩票市场布局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商业街区、重点路段和“两站一港”,人群数量一定和彩民数量成正比,然而经营现状却推翻了这一营销假设,商业街区和重点路段经营成本极高,较低的代销费难以支撑经营成本。“两站一港”地区的普通商品经营者依靠极高的加价率赚取高额利润,以维持生意。而彩票价格固定,无法用高加价率赚取高额利润。从营销理论上分析,客流量大预示着商机大,然而这一理论假设对于固定价格的高频彩票缺乏适用性。另外,这些地区的人群流动性强,都是过客或迎送宾朋群体,没有时间或心思购彩。尤其是航空港人群多是高端社会群体,这一人群尚未成为购彩主体。
秒杀意识是一种快速制胜的营销意识,高频彩票快开属性并不等于市场拓展速度一定快,质量一定高,高频彩票推广中存在秒杀意识的直接后果是市场定位偏差,管理缺乏规范性,推广受阻,还有可能导致一定时期内的混乱无序,这将加大后期的市场结构调整工作难度。
(邵祥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