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篮球-NBA> 正文 
两度空间一种人生 《头文字D》与NBA的“飘移”浪潮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18:14 NBA时空
两度空间一种人生《头文字D》与NBA的“飘移”浪潮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就像《哈姆雷特》一样,有多少个人,对这部《头文字D》也许就有多少种解读,但最可能引发众人心扉共鸣的,莫过于片中所宣扬的对于速度和竞争的无限向往和孜孜以求。秋名山就宛如NBA,更抽象点说就是一处江湖。无论是JAY所饰演的藤原拓海,还是其他明星各自扮演的角色,都在规定的游戏规则内对胜利和荣誉展开了极速追随,就连类似世外高人的滕原文太最终也未能超然到底,屈服于自身的竞争欲望,为儿子奔走帮忙……也许,虽然《头文字D》这部电影是取材重野秀一的同名漫画,不过也不能不考虑到NBA对这个日本人所带来
的影响。

  飘 如风过 移 若云走

  一部《头文字D》旋即风靡东亚。风靡的理由也许不仅仅缘于这是“小天王”周杰伦的电影处女作,以及黄秋生、钟镇涛、陈小春、陈冠希和余文乐一大帮鼎名人物的加入。事实上周董的演技远比他耍的双截棍稚嫩得多,而韩日观众绝大多数根本不知道后面几个人的来历。所以,《头文字D》的叫座,实在有它本身的魅力所在。

  一千个人,对这部片子也许有一千种解读,但最可能引发心扉共鸣的是,片中宣扬的对于速度和竞争的无限向往和孜孜以求。秋名山就宛如一处江湖,无论是周董所饰演的滕原拓海,还是其他人各自扮演的高桥凉介、中里毅、须滕京一……都在规定的游戏规则内对胜利和荣誉展开极速追随,就连类似世外高人的滕原文太最终也未能超然到底,屈服于自身的竞争欲望,为儿子拓海奔走帮忙,令人动容。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头文字D》只是一部电影,而在真正的球迷眼中,《头文字D》所映射的似乎是再熟悉不过的篮球世界,充满运动与青春的气息。

  止败惟快

  也许巧合,或许缘分,自去岁以来,整个NBA兴起了一股“飘移”浪潮,其中一大主流现象即是攻防节奏的急速提升,快攻、快速跳投等新战术以规模的形式大量涌现。古人称:止戈惟武。而在竞技体育中的一个法则亦可套用归纳为:止败惟快。“奥运之父”、法国人顾拜旦曾经说过:速度和力量是两大运动之美。换言之,也是克敌之本,特别是在篮球场上,这更堪称是两大圭臬。中国篮球在国际赛场上一度无法扬名立万,两个瓶颈所在也正是速度和力量的欠缺,以至于无法与欧美列强对抗。

  在前不久的斯坦科维奇杯上,有“三分王”美誉的朱芳雨对阵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球队时,根本找不到远程发炮的机会,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准备动作太慢,无法在防守队员的封堵前完成跳投。尤纳斯认为这是中国男篮的通病,为此,他专门引进了风行欧洲的三分半钟投篮练习。尤纳斯告诉队员们,每个欧洲球员都把这个当成常规训练科目,其中立陶宛国家队一名后卫在三分半钟即210秒中42投38中,也就是每5秒钟投一次篮,而且期间是个人抢下篮板再运回三分线外投篮,如此反复。而中国男篮至今的最高纪录是杜锋的32个。正是因为对速度的极大强调,才有了立陶宛队在雅典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其快攻和三分狂飙让单兵速度和力量都胜出不少的”梦六队”吃尽苦头。

  于是,NBA在从赛季开始不敢自视过高,大力借鉴欧美球队的速度型战斗方式,加之联盟当局完善规则促使进攻节奏的提速,NBA在新赛季中战术风向大变,以往凝滞笨重的半场攻防难得一见,取而代之的则是快速进攻大旗的猎猎作响。一个赛季下来,那些强调速度的球队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快刀”纳什掌控下的太阳成为联盟的常规赛之王;拥有三大后场组合并大肆推行跑投战术的奇才队则从往日的鱼腩摇身为杀入分区四强的东部新兴之师;马刺能在今年最终碾过太阳、活塞等劲敌捧得奥布莱恩杯,“石塔”的中流砥柱固然重要,但怎能少得了吉诺比利和帕克无人能追的突破步伐以及主帅波波维奇对提速革命的皈依?而火箭若没有在赛季中果断换来琼·巴里、韦斯利和迈克·詹姆斯等人加快攻击速度,恐怕绝难从赛季初的委靡中缓过劲来。

  对于速度的信奉,让很多球队和球员受益匪浅,NBA联盟也是喜闻乐见。因为进攻速度提升后,本赛季绝大部分球队的得分已经提高到了近年来的最高值,谁能想到马刺在西部决赛中场均得分超过了108分。得分多了,比赛自然好看了,收视率也会水涨船高,大卫·斯特恩及其幕僚应该庆幸终于寻回了因“防守至上”理念扼杀而遗失多年的一大复兴仰仗——速度。

  快,亦是一种智慧

  《头文字D》中的速度绝不仅仅是指赛车手前方那个时速表上显示的阿拉伯数字,片中透射出的速度讯息堪称由表及里的多层次,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藤原父子独步天下的飘移绝技。譬如拓海虽然弯道技术一流,但五年来总是一个人开车的他却缺乏赛车经验,可在短短几次有意无意的比赛磨炼后便成为个中高手;另外,滕原文太最后教给拓海的弯道飘移方法只不过用了手势,但拓海竟能在决战中运用得当,这两点权且表征主人公的天资敏学,对新鲜事物的快速接受能力。情窦初开的拓海遭遇感情毁灭性打击后竟很快能够摆脱出来,认清自己的赛车宿命,立刻加入了凉介的车队,如此强的心理调适能力与赛车的风驰电掣同样打动人……

  即使不去人为地拔高主题,《头文字D》也绝不仅仅是告诉你赛车手与速度极限的故事,否则很难想象这样一部漫画书会成为东瀛人的所谓“国宝”,在原著作者看来,快,更像是一种智慧——赛车不管在直线上还是山路五连夹弯上都要讲求速度,而在人生的赛道上,面对种种景况种种抉择同样得惟速度是瞻,这不仅决定于一个人的天资,也关乎他的智慧和理性。

  如是看来,快,对于人生适用,对于NBA更是不在话下,当我们用快的标尺来衡量球员时,就决不能把目光只盯在他的技术层面,还有他们在纷繁芜杂环境下的成长能力。麦迪与科比的纯粹速度绝对不会是NBA中最快的,但他们的成长速度之快却不遑多让,他们都是年轻出道,面对过多沉重压力,科比长期背靠在奥尼尔身后,麦迪则一度被人称为“卡特的表弟”,但如今他们成为了自己,并各自开创了一番天地。同样正在以炫目速度蹿升的还有“小皇帝”詹姆斯、“闪电侠”维德等弱冠少年。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都是拓海式的人物,迅速地找到理想,迅速地展开追逐,迅速地占据制高点。

  既然快是一种综合评定下的智慧,那么它绝不局限于极少数强者,那些低开高走或极快咸鱼翻身者一样值得书写。阿伦纳斯只是当年的第二轮新秀,当听到自己的选秀轮次时,他非常沮丧,为此阿伦纳斯损失的不仅是金钱,还有职业生涯初期的不被重视,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不到20场比赛,便在勇士队从一个跑龙套的蜕变为领军人物,随后又被奇才挖来为球队核心,如今他已经成功跻身联盟一流控卫行列。区区四年,对于阿伦纳斯来说,变迁却是沧海桑田。谈及调适能力,当今联盟恐怕没人可以比的上吉姆·杰克逊了,13年职业生涯换了11支球队,但在每一支新的球队,他都不会水土不服,不但在场上贡献出不错的数据,还能在更衣室里充当不小的领袖作用。上个赛季,弗朗西斯就曾透露在火箭队真正的老大不是他,而是杰克逊。

  人生苦短,对于NBA球员的职业生涯来说更是如此,以最快的速度实现自己球场上的价值并挖掘出商业价值,实乃成功之标志。迈克尔·乔丹既铸就了公牛王朝,也成就了耐克帝国,可谓个中典范,后世翘楚得而仿之。在这方面,姚明学得挺快,三年之间,“小巨人”不但成为联盟数得着的超级中锋之一,在商界更是如日中天,2003年以2500万美元签约锐步,背后专门成立的“姚之队”团体为他承揽了无数商业广告……

  两度空间与一种人生

  将 《头文字D》与NBA相连接,并非是迎合时俗的牵强附会,更不是做个幌子哗众取宠。除了双方对于速度的共同追逐外,有趣的是,在很多方面,两者之间有着诸多的默契之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相信看过这部片子的读者都会在看这么一段时感到好笑:一帮人在议论滕原文太时,说因为他是秋名山的车神,所以他会是日本的车王,进而很可能是世界冠军。这样的逻辑是典型的自恋者逻辑,一定程度上符合大和民族的心理思维。同样,骄傲的美国人从不称NBA冠军为“全国冠军”(National Champion),而是世界冠军(International Champion)。

  言归正传,尽管《头文字D》是虚拟的,NBA是现实的,但在两度空间内,却演绎着同一种人生。麦兆辉不是王家卫,他的这部片子虽然不失夸张,却不若后者的《重庆森林》或者《东邪西毒》那么晦涩,玩一些太过高于生活而让普通人无法看懂的艺术。在《头文字D》中,赛车手之间并没有被塑造成你死我活的敌人,也绝非肉麻的互相吹捧,他们亦敌亦友,因为赛车而惺惺相惜,却又因为赛车而互不相让。同样,NBA球员间也是如此。当站在球场上时他们会尽力摧毁对方,而在场下却又是同道兄弟。即使是在竞争过程中,他们也非常注重恪守职业精神和公平原则,否则你很难想象作为对手的凉介会悉心给拓海指点赛车的保养诀窍,NBA球员会集体厌恶那些赛场上的故意伤人动作。

  《头文字D》中每一个人物形象几乎都能在NBA中找到契合的原型。除了藤原拓海与麦迪、科比等少侠的相像外,高乔凉介的精于算计、聪惠异常,大概有贾森·基德的影子;须滕京一的超级自信和酷酷的眼神分明是艾弗森的专利;而中里毅的友善、另类以及对朋友的鼎力帮助,则会让人想起站在姚明身边的弗朗西斯;立花佑一自己成不了赛车手却为赛车痴迷并投入财力人力,此等“发烧”级别与小牛的库班有一拼……

  著名艺术家赵丽蓉老师曾经说过:“好的文艺作品,一定会让大家想起身边的某些人某些事。”或者告诉大家渴望的某种精神。今年夏天,《头文字D》来袭,会不会令喜欢NBA的你忽然想起大洋彼岸的那群人和他们的奋斗故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篮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