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男篮冷脸应对记者采访 邓华德向记者抛出职业论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9月20日02:10  金羊网-新快报微博

  新快报(微博)记者 林炀

  解析

  对于到武汉亚锦赛采访的绝大多数记者来说,想采访到中国男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训练封闭,不接受采访,即使在赛场的混合采访区——比赛所规定接受采访的区域——大多数球员是视记者如无物,快步离开。这种现象在中国体育圈很常见,游泳队、足球队、跳水队、羽毛球队……都不乏这样的“大牌”。

  1 现场

  中国男篮集体无视记者

  比赛还有四五分钟结束,记者们就开始向混合采访区走去,由于中国男篮规定球员们不允许接受外界采访,混合采访区就成为了记者们采访球员唯一的途径。但每一次,上百老记等来的都是一张张冷脸。

  混合采访区通常是一条被栅栏围起来的通道,通往运动员休息区。赛会规定记者在这区域可以隔着栅栏采访运动员。不过记者等来的多是失望和郁闷:中国男篮队员无论主力还是替补都会快步走过,无视一旁等待的记者。

  中国男篮的冷脸与其他参赛队伍表现形成鲜明对比。遇到记者的提问的话,其他队伍的球员会停下来,耐心接受采访。韩国男篮的年轻队员看到本国年长记者,还会鞠一躬。

  对于中国男篮集体不接受采访的原因,邓华德说这是在低调,“太多的球队在通过媒体说话,我们想低调。”

  记者问,如果中国队一直不接受采访,为了完成任务,可不可以编新闻。邓华德冷笑着说:“可以,但我希望你们职业一点。”一位记者接着问:“难道接受采访不是你们职业中的一部分吗?”邓华德对此没有回答。

  2 现象

  封口是中国体育特色

  中国男篮不是第一支封口的运动队,亚锦赛也不是第一个让记者们抱怨无法采访中国队的大赛。两个月前的上海游泳世锦赛,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队在赛前纷纷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队连训练之余都不接受采访,理由是“该说的在北京出征前都说了”。

  在赛事的混合采访区,中国运动员大多是快速通过。运动员们有走混采区的义务,也有不说话的权利——可以说男篮队员们是合理地利用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只是这种很没有礼貌的大牌行为有必要吗?

  3 根源

  官僚思想从上到下

  邓华德向记者们抛出“职业论”,记者们反问男篮接受采访是不是职业的一部分。

  邓华德没有接着说,估计他是想起在NBA(微博)教练球员要是在规定活动里不接受采访是要罚款的,也可能是他不屑于回答:在中国就不需要接受采访。

  从根本上说,在中国现行的行政体育制度下,管理者的官僚思想占据主流。只有需要宣传时,运动队才会接受采访,对媒体记者的态度才会和蔼可亲,而在大赛期间,他们巴不得所有记者都从地球上消失。他们的逻辑是:接受采访会影响运动员的状态,进而影响比赛,而比赛成绩则是直接关系他们“政绩”。这样的思想会被贯彻到运动队上下,甚至场馆的工作人员。

  在广州天河某次羽毛球比赛时,一名场地工作人员要将一名摄影记者驱逐出场,他理直气壮地说:“坐在观众席一样拍得到照片,用得着下到场边吗!”当然,他们不会想到,在观众席是拍不到合格的照片的。

  难道在规定的采访区域接受采访就会导致运动员状态下降?更何况供养运动员的是亿万纳税人,而纳税人的知情权恰恰是通过媒体获知的。

  更多时候,运动员们不是不想开口,而是一些不外传的命令阻止运动员接受采访。大赛对于某些管理者的意义更甚于运动员。一旦输球,篮管中心、甚至体育总局这些行政单位的领导就要负相应的责任。难怪他们会想尽办法保驾护航。公众的知情权?那又算什么?

  声音

  “球是队员打出来的,不是记者写出来的,怎么写、写什么,无法改变比赛的过程和结果。而球迷作为纳税公民,却有权知道队员想什么,他们惟一的途径就是媒体报道。封杀媒体,其实就是封杀球迷。”

  ——著名篮球评论员苏群(微博)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男篮亚锦赛专题 

更多关于 男篮 邓华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