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CBA迎16个年头中国篮球入冬 姚老板2年4600万泡汤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3月19日04:13  扬子晚报

  还没回过神来,CBA联赛就即将走过第16个年头。然而,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残酷的事实,披着伪职业化外衣的CBA联赛,16年来并没有为我们带来多少惊喜。相反,中国篮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

  A 外援称霸赛场 国内球员成CBA配角

  本赛季,山西队三名外援曾经在一场比赛中砍下104分,这场球其他国内球员的总出手次数一共不到15次。常规赛只输掉一场的新疆更是两个外援打,三个国内球员看的典型,杜比和辛克尔顿一场球干个70多分如探囊取物,而曾经的国家队投手张庆鹏、徐国冲鲜有出手机会。今年常规赛7项个人技术统计,前三名的除胡雪峰为抢断王外,都被各队外援霸占了。为了球队成绩,牺牲国内球员的成长空间和锻炼机会,外援正成为中国男篮迈不过的坎。

  实践证明,CBA没有用好外援。外援的加盟和放开使用,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有利于球队水平的稳定提高。二是有利于本土年轻球员的成长。三是有利于联赛整体水平的提高。三个“有利于”一个不能少。可现在各俱乐部对外援的使用,除了一切向成绩看以外,并无其他考虑。一位主教练说的很实际:“我们是职业教练,肯定是怎么赢球怎么来,老输球,就算锻炼了年轻队员,我们还是要下课。”

  既然无法强行要求教练员多用国内球员,那么何不从规则上进行约束呢?前南钢俱乐部总经理周伟有一个不错的建议:“CBA可以考虑只请一名外援,这个外援水平可以很高,你要有本事,可以请科比来。关键是,一定要给国内球员锻炼的机会啊。”

  除此之外,中国青年联赛的发展,也要加强。青年联赛是仅次于CBA的高水平赛事,队中的孩子们被视作“中国篮球的未来”。但事实上,在这样的比赛里,很多“未来们”正在主动或被迫地虚耗着青春。明眼人都清楚,举行青年联赛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成绩,而在于提高球员水平,为联赛补充新鲜血液。但管理层对于青少年球员的锻炼和培养,却带着浓重的功利性目的,于中国篮球的未来与发展,无益!       

  B 人才青黄不接 奥运竟还要押宝姚明

  职业化前,我们曾拥有以胡卫东、孙军、刘玉栋为代表的黄金一代。16年过去了,我们还拥有什么,伤病缠身的姚明,老迈的大郅还是难堪大用的易建联?

  自北京奥运会之后,但凡遇到重大赛事,人们总会不自觉地询问“姚明会不会参赛”?似乎全然忘记姚明已经身心疲惫、伤痕累累;2009年天津亚锦赛,尽管个人极不情愿,易建联还是被更多人视作姚明的替身,却不料被伊朗拉下王座;广州亚运会,夺冠后的中国男篮全体球员对着王治郅顶礼膜拜。上述三种现象表达的是同一种现状——国家队的命运被寄托在一名球员身上,也反映出同一个悲剧性的现实——中国篮球太需要一个能够挑起大梁的人物,可惜CBA联赛却并没有为其提供成材的土壤。

  年初,惊闻有篮协领导赴美劝说大姚回归国家队,参加亚锦赛,以确保男篮可以拿到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把宝押在一个职业生涯前途未卜的球员身上,你说,中国篮球已落魄到何种程度了。私下里,与篮管中心官员聊天,该官员突生感慨:“现在国家队的队员,很多在俱乐部都是替补,比赛时间都得不到保障,你指望他们在国际大赛中建功立业不现实啊,而且他们也没那水平。”

  在记者看来,现在的中国篮球在蚕食着所剩无多的老本,CBA16年后,中国篮球已经彻底进入寒冬。今年2月底,土耳其U16邀请赛,15岁的周琦横空出世,让中国男篮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个世界性比赛冠军头衔。以个人数据论,周琦绝对是恐怖的:半决赛对韩国,41分、28个篮板和15次封盖;决赛对土耳其,30分、17个篮板和8次封盖。即便是最巅峰时期的姚明,也从来不曾打出过这样的数据。

  世人惊叹“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姚明”。记者在此有个建议,赶紧送美国,别蹚CBA的浑水了。

  相对于足球联赛,CBA联赛尚未烂到底。也就是说,它还有自我救赎的机会。能否帮助俱乐部褪去伪职业化的外衣,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能否通过多种举措,提升本土球员的水平,将决定这个联赛的兴衰成败。

  C 造血功能缺失 有俱乐部被逼哄抬票价

  职业俱乐部不是慈善机构,光叫投资人投入,却见不到“回头钱”,这样的联赛恐难以为继。不幸的是,这正是我们CBA联赛的怪现状。

  据记者了解,多年来,除了广东宏远声称自己盈利以外,其他俱乐部均在抱怨亏得厉害。有顶不住者,只能选择退出。前两年,西洋集团从上海男篮那儿撤资,云南红河被迫退出,到今年陕西男篮被转卖佛山,无不说明,CBA联赛就是一个大坑,被土埋过头了,也就死去了。不光是俱乐部,连联赛组织者中国篮协也在亏损。前两天,与一位CBA联赛办公室人士聊天时得知,这个赛季篮管中心也是赤字运营,光篮协这块用于联赛的经费就得亏个几百万。篮协只亏几百万,而各家俱乐部就亏大了。甭说别的,外援的工资就是笔大数字。别信俱乐部报的那个外援价,估计最低每人每月5万美元,高的10万美元,甚至有的更高。以每人每月7万美元计算,4个多月的常规赛两个外援就是400多万人民币,这还不算上本土球员的工资。再算算差旅费,按每队16人一个客场差旅费4万元计算,常规赛25个客场的开销是100万元。

  与记者相熟的一位俱乐部高层感慨道:“没实力,没耐心,CBA联赛真不能玩,很容易被玩死。”据上海同行介绍,姚明投资上海男篮两年,已经4600万打了水漂,这样下去,姚老板能坚持几年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有消息显示,明年又有多家俱乐部在酝酿转让,而一些俱乐部为了少赔点钱,只能另辟财路,传一家南方大俱乐部竟然派出自己的工作人员扮演黄牛角色,哄抬票价。试问,生存环境如此恶劣,CBA联赛何以为续啊?

  D 产权必须清晰 一个“儿”怎能有两个“爹”

  说起职业化,一直以来CBA遭受争议最大的制度是球员转会机制,中国篮协制定的“母队优先选择权”,极大阻碍了球员的流动。为了能到新的环境去打球,巴特尔、金立鹏等都不得不自废一年“武功”,本赛季唐正东又差点走上这条路。尽管本赛季浙江两队完成CBA史上第一笔球员交易,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行为。

  相比之下,经过多年的摸索,中超已经基本进入自由转会时代,今年广州恒大就得以签下张琳芃、姜宁、杨昊、杨君和冯潇霆等多名国脚。 而CBA俱乐部,别说江苏南钢这样的国企与体育局合作的俱乐部,就算是民营俱乐部,球员和球队的“产权”大多也不归其所有,俱乐部只是在合同期内拥有“使用权”,或者球员兼具两重属性——既是俱乐部的员工,又是地方体育局的运动员,一个“儿子”竟然有两个爹。

  产权上的“非私有”,不仅造成自由转会无法推行,而且CBA各队往往得承担全运会任务。尤其是一些体育局球队,前年山东舍掉双外援,将季后赛拿来给全运会练兵,本赛季则轮到辽宁,提前两年就对球队洗牌,开始为全运会锻炼队伍。除了产权,经营与管理也是判断职业化和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依据,看上去红火的CBA在这两方面其实并不优于中超。

  例如,当中超各俱乐部2010年的分红达到290万元,比2009年多了110万元时,有消息说,CBA各俱乐部从篮协已拿不到分红。也就是说,如果篮管中心不能帮助各俱乐部褪去伪职业化的外衣,提升盈利能力,联赛终究会搞不下去。

  本报记者 刁勇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CBA全明星周末专题 

更多关于 cba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