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体育画报供深锐观察专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科比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3月03日10:15  新浪体育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科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科比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科比

  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看待科比-布莱恩特,《体育画报》中文版为我们带来了4位球迷讲述的4个故事。

  文/黑人 吴志豪等

  洛城之王

  文/黑人(本名陈建州,娱乐明星,台湾篮球推广人)

  想知道我对2011年的这次全明星赛有多期待?比赛在2月20日,我在2月10日就背上包启程了。从台北到华盛顿,我先要拜访好友易建联,然后与他一起去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见证2011年的全明星周末。

  我曾经也是一名球员,现在可以亲身体验NBA的全明星周末,真的无法形容自己的兴奋。这样的感觉上一次出现,还是在11年前的2000年全明星赛。当时卡特的每一次扣篮,都会把人扔进梦境,不可思议。

  几天后我们从东海岸飞往西海岸,从降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那一刻起,我就被全明星的氛围所感染了。对,热血沸腾,就是这个词。这里的标语和横幅,清清楚楚告诉来访的每一个人:天使之城,马上要迎来NBA的全明星周末。

  而无论是不是关心篮球,从机场张贴的大小海报中,你都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在这座城市里,有一个篮球的国王,他叫科比-布莱恩特。

  科比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偶像。其实,我从小是尼克斯球迷,看着帕特-莱利带着尤因、奥克利和斯塔克斯这些球员玩铁血防守,非常仰慕,因为我自己就酷爱防守。至于球员,乔丹是跑不了了,但自从科比出道以后,我就慢慢爱上了这名球员。尤其是这几年,连续和科比有几次接触,对科比更是心悦诚服。

  不光是我,90%的台湾艺人,喜欢篮球的都是“科蜜”,比如周杰伦、潘玮柏,都是这样。科比现在真的很成熟了,说话做事,都非常到位,一年比一年有不同。现在每次科比见到我,都很热情,会私下里说一些话,问我近况怎么样,让我非常感动。

  为期三天的狂欢NBA安排得很好,一天比一天吸引人。如果说第二天的主角是格里芬的话,那么第三天的压轴大戏,一定是属于科比的。此前东西部两队的训练课,我都有去看,即使是训练,球迷也不会放过一睹自己偶像的机会。科比在场上的一个跳投或者一个假动作,都会引来观众们的阵阵叫好声。就像前面说的,他是这里的国王。

  更有趣的是,湖人队的老冤家凯尔特人的三巨头,尤其是雷-阿伦与皮尔斯,他们则迎来的是湖人球迷的阵阵嘘声。我想这也是NBA制造噱头的一部分。凯尔特人四巨头,加上热火三巨头,外加魔兽霍华德一起在洛杉矶围剿科比,这样的戏码,当然是NBA希望全世界球迷看到的。

  然而,对科比这样的胜利偏执狂,这简直就是一次绝好的再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他怎能不在自己家门口,杀个痛快?比赛中他在詹姆斯头上双手灌筐,落地后还戏谑似地拍了拍对方屁股,引得全场笑声。上半场,他就得到21分。娱乐归娱乐,篮球场上的科比,眼中只有取胜。尽管赛后很多媒体用了“险胜”这个词,但基本上,西部获胜没有悬念。而科比以37分、14个篮板、3次助攻和3个抢断的表现捧得MVP,也是众望所归。

  尽管场边娱乐明星星光璀璨,但此时此刻,没有人比科比更耀眼。这次全明星赛也真的就像一部好莱坞大片,剧本很曲折,有来自东部的超级组合来搅局,但最终的结局很完美。只愿到这个赛季结束时,这个属于科比、属于洛城的故事还能如此甜蜜。

  偶像的力量

  文/吴志豪(11岁,广州打工子弟小学学生)

  站在罚球线前,我深吸了一口气。周围的老师、同学好像都在冲我喊着什么,但是那个时候,我的耳朵什么也听不见。

  我叫吴志豪,今年11岁,在广州的一所打工子弟小学念五年级,我的父母都在乡下的老家务农,平时只能住在叔叔家里。以后,我也许不会走上打篮球的道路,所以把这个球说是我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一个球,也不为过。

  因为,投进这个球,我就可以去洛杉矶,见到我心目中的英雄——科比-布莱恩特。一直只能出现在梦中的场景,居然已经离我这么近。几天前,老师告诉我们,学校会选出一名同学去洛杉矶,参加由Nike主办的活动,在中国的春节,亲手向科比送上一双球鞋。从那天开始,我就再也没有办法停止兴奋。尽管这个人可能不是我,因为要经历一系列的选拔。在通过了运球、传球等考核后,进入了最后的阶段:投篮。所有剩下来的选手都要站在罚球线上投10次篮,进球最多的,就能够成为最后的赢家,可以去洛杉矶。

  前9球,我投进了5个,而其他都已完成比赛的选手,最多也只投进5个,也就是说,只要这个球投进,我就赢了。如果不进,就要加赛。

  美国一定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吧?洛杉矶比广州还要繁华吗?现实中的科比真的和电视里一样吗?我都不知道,11岁的我,所到过的最大城市,也就是现在所在的广州。科比会对我说些什么呢?会给我签名,和我合影吗?不行,我想得太多了。

  我看过不少场电视转播的NBA球赛,那些球员在罚球时,只需要轻轻一扔,球基本上很少有不进的。我曾经以为这东西很简单,我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它会这样和我的命运紧紧相连,甚至会影响我今后的人生。

  “和詹姆斯比起来,科比算什么?这种机会给我都不想去。”班上一些不喜欢科比的同学这样说。看了去年的圣诞大战,我觉得他们的话也不无道理,科比年龄大了,也许注定有一天将交出王座,但在我心中,他是最棒的。

  我看NBA的时间不算长,连NBA有多少支球队都记不清楚,我只知道科比才是最厉害的球员,他曾经得过81分,他有5个总冠军。他眼神中有种不管遇到任何强敌都不会退缩的坚韧气质。科比一场比赛的输赢,会左右我一天、甚至一段时间内的情绪。每个周末打开电视,如果看不到湖人的比赛转播,我都会觉得很无趣。是科比让我喜欢上篮球,也是科比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詹姆斯我也看过,他打球确实很有霸气,但他眼神中有那种坚韧吗?至少我没发现。

  不要想那么多了,像科比一样,越是面对挑战的时候,就越要迎难而上。像平常那样就对了。

  我投出了这一球,球在空中划出很高的弧线,打板,进筐。

  只有你正视梦想,梦想才会正视你。我终于如愿以偿,带着我的梦想和其他同学对科比的祝福,踏上了自己的洛杉矶之旅。

  我从来没有坐过飞机,更不要说是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不能站起来到处乱走,也不能躺下。一起参加活动的还有很多同学,他们和我一样,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子弟小学。我和他们聊了聊,有好多竟然没有参加过选拔赛,只是因为喜欢科比,就被老师给派来了。他们真是太幸运了。

  仔细想一想,我很骄傲,因为我的成功,是靠自己的拼搏得来的。每次路过一些小学,看着各种衣着光鲜的学生从学校出来,上了家长开着的私家车,我曾经无数次觉得,这世界根本不公平。每到这时候,老师或叔叔也会对我说:“靠自己的拼搏取得的成功,才值得骄傲,你所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

  直到现在,我才靠着自己的力量理解了这句话。是科比帮助我理解的吗?算是吧!

  在洛杉矶,我们被安排住进了一所美国的小学,和一群同龄的美国小孩一起接受了三天的篮球训练。原来洛杉矶并没有广州那么繁华,除了市中心有几栋高楼,其他的地方都一如郊区。终于到了第三天,就要见到科比了,体育馆里来了好多记者,也坐满了人。我既激动又紧张,四处搜寻科比的身影。

  前一天下午,科比刚刚在一场强强对话中败给了波士顿凯尔特人,那支去年湖人曾在总决赛中战胜的球队。按理说,输掉这场比赛,打击一定很大吧,我开始担心科比会不会因此取消今天的活动,想到这儿不禁忐忑起来。突然,周围的人都欢呼着站了起来,没错,是科比,我在电视上和梦里见到过无数次的科比-布莱恩特!此刻的科比,眼神还是那么坚韧,脸上却挂满了轻松的笑容。

  现场主持人说了好多我听不懂的英语。很可惜,我并不是那个将礼物送给他的代表,虽然我听不懂他微笑着对我们说了些什么,但篮球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很快,我们在他的授意下开始了投篮训练,科比就在一旁观看指点。我由于过度激动和紧张,前两次投篮都偏出很多,其他同学也和我差不多。到了第三次的时候,我稳定了一下情绪,回想科比每次力挽狂澜时的淡定,终于将球投了进去。

  “GOOD SHOT!” 我听到了一旁科比的赞许,他还微笑着鼓了两下掌。

  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偶像的称赞,是以往在学校得到的任何奖励都无法比拟的。

  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斯台普斯中心——只有在电视机里才能看到的梦一般的地方。这一天湖人主场迎战火箭,我们被安排到了高层的包厢里,离场地有相当一段距离。一路上我曾无数次想像自己也能坐在场边,成为被球砸到的幸运儿,现在我真的坐在了这座球场里。

  科比穿着我们送的鞋子登场,比赛并不那么顺利,打到了加时赛,湖人一度落后了4分。我当时的心情比看电视时要紧张100倍,所有人都期待着科比力挽狂澜,而我们能做的只有使尽全身力气为科比加油。在我的组织下,20多名各地的同学一起喊着“科比,加油!”尽管他可能听不懂,也听不见,但这是来自我们心底的呐喊,也是我们让自己成为湖人一员的唯一方式。科比一次次将球分给队友,队友的不断得分帮助湖人扭转了局面,最终赢下了比赛。原来,比赛终究还是5个人的,不相信自己的队友,无论如何也不能赢得比赛。

  我们看似很可笑的举动也吸引了身边的许多观众,很多人过来问我们喊的是什么意思,后来干脆和我们一起喊了起来。我把我的梦想,同学的热情,甚至全中国球迷对科比的喜爱带到了美国,带到了洛杉矶,希望此刻它已到达了科比的耳中。我更希望来自中国的加油喝彩,永远回荡在斯台普斯中心。

  商业触角

  文/张旭(北京外企职员,smart车主)

  早上在车上的广播里听到科比和smart在洛杉矶签约,成为这款车在中国的品牌大使时,我很惊讶。这家汽车制造商为什么选择一位身高1.98米的篮球运动员为自己体型最小的产品代言?这不是我惊讶的地方。估计你在网上也看过奥尼尔开这款车(敞篷版)傻笑的照片,所以大小不是问题,科比坐进驾驶室,空间肯定还有富余。

  我真正惊讶的是,作为一个篮球迷,印象中这些年基本没听说过篮球明星成为汽车品牌的代言人。乔丹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曾经做过汽车广告,他穿着花格子西服站在一辆方头的大轿车前,样子看起来有些傻气。当然,他打球的时候可不是这样。我和许多中国年轻人一样,是看着他打球长大的。

  据说当时美国的汽车品牌很愿意用体育明星做广告,但进入新千年,至少篮球明星在这个领域没能显示自己的商业能量。他们卖球衣,卖球鞋,卖饮料,全都是快速消费品。2011年,一家德国公司邀请一名美国运动员在中国做产品代言,这不仅说明商业全球化已经来到一个新的高度,也证明科比在中国所拥有的影响力非同小可。

  记得第一次看科比打球的时候自己还是中学生。从喜欢乔丹到喜欢科比,这个过渡并不难,两人无论体型还是球风都很相似。过去十多年,科比在国内的粉丝以几何级增长,现如今究竟有多少,没人知道。那么有多少人会因为科比而买这款车,也没人知道。

  但至少于我自己,开着一辆自己真正喜欢的明星代言的车,心里还是暖暖的。这种事不常发生,不是吗?

  娱乐爆发力

  文/陆晶靖(本刊编辑,影迷)

  我们都相信眼见为实,但事实上,不是这样。

  在长度不到6分钟的《黑曼巴》里,真实只存在于科比和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对话的那十几秒钟,其他时刻,片里和片外的人都在幻想——它生长的温床就是我们知道科比曾经自诩为蛇,灵巧与危险的动物。从一个莫须有的大巴里迈出第一步时起,他就和我们一起从真实界跨入了想象界。

  凭借出色的前后台剪辑,导演不停地在提醒观众,这只是一个幻想故事。科比在这个没有规则的世界里没有队友,因此他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个人英雄本色。电影角色是一群执念于球鞋的人/怪物,背景被设定在一块飞地,科比用篮球玩了一个闯关般的游戏,直到最后把大Boss消灭,保全了自己的球鞋——这种叙事方式迎合了许多爱玩电子游戏的青少年球迷。因为把反面角色设计成非人的怪物,所以科比在屠杀他们的时候不会引起观众的不快反应,这也和电子游戏如出一辙。

  电影上映前一天,科比已经在好莱坞的星光大道上留下了自己的手印,这当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时刻,因为他是在这里留下痕迹的唯一运动员。从1960年开始,好莱坞用这种方式来赋予演员荣誉,这似乎是这个产业唯一能做的制造不朽的方式——尽管这种不朽仅仅是个漂浮在空中无处落脚的能指——上世纪50年代起,从德国流亡到美国的传统知识分子(阿多诺、霍克海默尔)就热衷于指责好莱坞文化工业属于对启蒙传统的背叛,但这无损于这个快速消费品产业的繁荣。电影的投资一部比一部大,制片方也越来越乐于听到观众谈论投资的数字。因为对观众而言,票价在如此大的投资面前显得不值一提,在这一点上,一部电影和一瓶可口可乐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花很少的钱,我们就可以享受它。为什么不呢?

  科比坦言自己很幸运,因为甚至连乔丹(演过一部90分钟的《空中大灌篮》)、伍兹这样的伟大运动员都没有得到星光大道的资格,而他仅靠一部不足6分钟的短片就可以在此留名。是他的演技特别好吗?显然不是,虽然斯台普斯中心和日落大道同在洛杉矶,但他在好莱坞的游戏规则中还是个新手,是背后有更大的力量把他推到了这里。

  其核心力量来自NBA联盟。这个永久循环的比赛系统像好莱坞在体育世界里的投影,每场比赛都不同,但进攻战术、组织体系并不是不可穷尽的,像好莱坞电影可以划分为歌舞片、喜剧片、西部片、悬念片、恐怖片等类型片一样,马刺、凯尔特人、尼克斯、小牛、湖人甚至篮网,都代表着不同的球队类型。无所谓正派反派(这由各队球迷决定),这4节比赛就类似4幕的戏剧,从大卫-斯特恩到裁判,联盟越来越倾向于让比赛流畅,观赏性更强,有些巨星即使走步,裁判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比赛继续进行。

  NBA联盟也有意识地运用影像技术,让比赛更加吸引人。球馆各处都放置有摄像机,包括篮板后面和地面,所以在直播的时候,观众才能在各个角度看到球星们的表演。球迷们相信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内容是绝对真实的,没错,影像不会说谎,但画面其实经过了经过导播和专业的摄像师的选择,最具有观赏性的内容才有被呈现出来的资格,在一个精彩的入球之后,现场的大屏幕也会立刻重放这一幕——这和现实主义电影类似。

  名为现实主义,但这种现实是经过导演从大量零碎现实中选择和挑选的细节组合而成。现实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因果关系都经过了导演的置换,我们也可以说,NBA在规则设定和裁判尺度上选择了最有观赏性最好看的比赛形式,这是这个联盟这么多年来依旧非常火爆的关键原因之一。

  对于联盟来说,比赛结果远不如比赛本身重要,只要精彩的比赛依然在进行,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美元进账,从这点上说,所有比赛都不成其为比赛,而更像所有演员即兴表演的电影。他们训练有素,配合默契,把一场又一场秀进行到底,当演员完成了一次绝杀的使命后,连他自己也沉浸在高潮带来的喜悦中。

  从这个角度,科比早就应该出现在星光大道之上,而他也不该是唯一有资格的运动员。

  (《体育画报》中文版)

 

 

  
   最专业最火爆 随时随地看NBA 上手机新浪网:nba.sina.cn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关专题:NBA专题

更多关于 深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