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安东尼纽约与小粉丝亲密接触 洛克公园传递篮球梦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8月18日12:30  体坛周报

  记者冯小纽约报道

  洛克公园球场仿佛一夜之间从狂野变得文雅了。

  粗犷到有些龟裂的水泥地,垫上了枕木,布好了电子线路,又铺上了一块块的室内篮球专用地板,打过蜡后在阳光下闪亮。正对街道的铁丝网围墙暂时被挪到了其他地方,取而代之的是7层的临时看台。球场西侧的电子记分牌不再孤单,它的对面和两侧立起了超大的显示屏。那两块崭新的透明篮板,看起来比原来那对清爽多了,只可惜,老篮板上著名的枫叶标志没有印在上面。

  住在纽约哈林区的人,早知道这块驰名世界的街球场地最近会变成这样了。此前一段时间,nike篮球嘉年华的宣传广告遍布纽约每个角落。上面说,洛克公园将作为几支备战土耳其世锦赛的国家男篮热身训练的地方。粗野不得。

  这里的人们倒无所谓场地具体变成什么样子。因为只要看球的人没变,mixtape里抑扬顿挫的解说不变,这里就还是洛克公园。他们只感兴趣,这回又有哪些风云人物要会来到这里。

  住在147街的小德里摩尔,消息显然比其他人消息更灵通。很早之前,他就知道自己的偶像“甜瓜”安东尼会在美国时间8月13日到现场来。所以,他几乎是这天早上来得最早的观众之一。

  安东尼来参加的是“Jordan早餐俱乐部训练课程”,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取“早起的鸟儿有食儿吃”的寓意。德里摩尔显然是只早起的小鸟,不过他没有哈林区YMCA的那些孩子幸运。因为他们是被选中在场上和几名巨星一起训练的人。

  安东尼是这天早上三名球星中最后一个到达现场的人。接近8点,当安东尼走进球场时,韦德和保罗已经开始和小球员们开始训练。而当安东尼上场后,训练变成了三名巨星防守和小球员们的三对三演练。

  一名个头矮小,穿着红色保险裤的孩子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很难想象这么小的孩子在巨星面前,竟然毫不胆怯,面对安东尼他竟然熟练地做了一次交叉步变向过人,然后快速突破篮下。“哇哦。”德里摩尔和在场的其他人一起发出一声赞叹。不过最终,这名孩子的上篮没有投进。“他该投进的,这是个必进球。”德里摩尔说,如果是他,这球一定进了。“只不过,他是那个lucky dog(运气好的人)而已。”谁都看得出来,德里摩尔很羡慕在场上的同龄人。

  在哈林区,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成为NBA巨星的梦想。这激励他们参加各种社区组织的篮球训练计划,在各种各样的场地,磨练自己的球技。站在场上的韦德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尽管这是他第一次来洛克公园打球,但与孩子们共处的时光让他想起了小时候。“那时为提高球技,我每天都会很早起床,在球场上打很长时间。有时候,我甚至会拿着球,对着家里的墙壁一个劲儿地拍,直到我妈妈在楼下大喊,我也不愿停手,”韦德说,“对我来说,打球也是一种让我摆脱烦恼,远离麻烦的方法。”

  当然,德里摩尔现在还不到有烦恼、麻烦的年龄,他现在只想让偶像安东尼往他这边看看,哪怕一眼也好。可马上,他又发现了更大的目标——迈克尔·乔丹出现在场边。全场一阵骚动。乔丹来到洛克公园?!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惊喜,谁也没做好心理准备。

  德里摩尔更是惊讶得有些说不出话,嘴里“迈克尔,迈克尔”的叫着,如果不是有护栏拦着,相信他现在早已冲进场地里了。德里摩尔说,其实他并不很迷对乔丹,但他知道乔丹有多伟大。从很多杂志和纪录片里,他都看到过乔丹取得的成就。何况更重要的。“他可是安东尼的偶像。”德里摩尔说。

  好像篮球的激情和热爱,最初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着传递。当年那个波多黎各裔的小子(卡洛斯·阿罗约)坐在电视机前如痴如醉时,他一定在梦想进入NBA,可他当时却未必想到,自己未来还能在纽约,在哈林区,拥有铁杆球迷。

  “我热爱篮球,是因为对篮球纯粹的激情。”乔丹在场地中间,对在场的所有人发言,“因为我想比别人更出色。我并不是为一份合同去打球,我那时也没有合同,除了篮球,什么都没有。后来我和我的队友一起取得了荣耀,可我们仍然会继续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德里摩尔认真地听着乔丹的演讲,似懂非懂地点着头。不知道在他这个年纪可以领悟多少,但至少找到了榜样式的人物。

  活动散场时,德里摩尔还有些意犹未尽地不想离开。可听说明天科比还会来到现场,德里摩尔说,他还会早来,当那只早起的鸟儿。

  和德里摩尔比起来,拉贝尔·洛伦茨就没那么幸运了。13、14日两天里,安东尼、韦德、保罗、乔丹科比轮番在洛克公园亮相,但洛伦茨一个也没见到。尽管活动当天,他就在现场,可他有自己的任务。

  洛伦茨30多岁,高高大大,一米九几的个头配上一个突起的有些夸张的将军肚,不笑的时候看着挺怕人,跟他穿的黑色安保人员的制服相得益彰,够威慑力,可他见了观众、媒体走进场地,就会咧开嘴,露出一嘴大白牙,笑呵呵地和人打招呼,感觉挺亲切。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哈林区人,能为nike篮球博览会帮忙,他挺高兴,可不巧,他负责的区域正好被新搭起的看台挡住视线,场上发生什么事情,他都看不到。“的确有点遗憾,只能听声儿了。”他指指那边的扩音器说。

  这次篮球博览会其实请了不少安保人员,还有不少警察,腰里揣着枪在场地周围溜达。洛伦茨承认这次警察的确来得不少,但他见过更多警察。还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哈林区乱得不行,“吸毒、抢劫、犯罪……”洛伦茨说,“因为这里是黑人聚集区,外人不敢来,自己人也不想让外人来。”

  他说自己小时候也不老实,个头又大,他住的那条街上,数他最厉害。“可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些后怕。”洛伦茨说的是,90年代哈林区的样子,犯罪丛生,是社会的底层,这里的人们就好像生活在自由女神的阴影里。强烈的贫富差距对比让人们产生强烈的不平衡感,对外界充满敌意。年轻人青春期的冲动和这种自卑感混合在一起,不出事情才怪。“那时警车几乎隔几条街就有一部。”洛伦茨说。

  因为经常打架,母亲决定送他去社区篮球训练营打球,发泄过剩的精力。而凭着自己出色的身板,洛伦茨很快就小有名气。“这是真的,篮球帮了我大忙,”他说,“其实在那个时候,我也想去打NBA。知道吗?这是摆脱贫困最好、最快的方法。同时,这也是赢得别人尊重最好的方法。”

  洛伦茨说,他没在洛克公园球场打过球,因为这不是谁都能打的场子,得有两下子真本事才够格下场打球。“知道吗?从这个场子出来,你就会有一个绰号,就相当于出名了。”洛伦茨没等到自己练到足够强大,便因为肩部受伤没法再进步了。“其实还能打球,只不过别想够上洛克公园的级别了。”在他和几乎所有哈林区的人看来,洛克公园就好像是上帝给你关上所有的门后,留下的那唯一的窗户。

  可无论如何,篮球走进了他的生活,变成了他的生活指引。“你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人沟通,如何面对困境。”洛伦茨说。在哈林,在布鲁克林,在皇后区,在布朗克斯,有无数社区篮球训练营,每天都有像他那样好动的孩子参加训练。可进了训练营,他们听到教练说的第一句话永远都是——专心打球,远离麻烦。

  说这话的时候,扩音器传来Jay-Z的《纽约,纽约》。“嘿,我喜欢这家伙。”洛伦茨一边跟着节奏点着头,一边说,“他是布鲁克林的,来过洛克公园,也爱打球。又一个从这儿走出去的家伙。”这个音乐不知触动了他哪根神经,他说自己已经过了做NBA梦的年纪,又说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挺稳定,很知足。

  或许他是想说,篮球没法保证所有人都进入NBA,不过,它至少能保证不少人不走错路。

   最专业最火爆 随时随地看NBA 上手机新浪网:nba.sina.cn

相关专题:NBA专题

更多关于 安东尼 纽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