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5日,姚明授权的姚之队和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正式签署了股权转让框架协议,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承诺将把所有的股份都转让到姚明手中。三个多月后,股权转让遇阻。11月3日,姚明及其管理团队与上海东方男篮俱乐部签署托管协议,协议为期五年。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体育明星,姚明收购家乡球队,成为球队老板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他是中国现役球员中首位拥有一支球队的人,虽然姚明并不承认自己是“姚老板”,但在目前国内体育界中,姚明投资家乡球队,对球队进行大改造的一番作为开创了体育界的新河。
姚老板的路还很长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黄靖宇
姚明及其团队承诺的上海男篮重建计划得到了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三家股东的支持,在形式上虽与西洋当初的注资无异,但姚明拥有了西洋过去没有的诸多权力。像姚之队所表示的,股权转让只是一个形式,他们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改造这支球队的权力,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按照他们构思好的蓝图一步步走下去。
在李秋平“下课”的问题上,新管理者的一些做法多多少少无法被传统思想所接受,毕竟姚明是回来拯救球队的,作为姚明的恩师,李秋平的“下课”让我们看到了姚明的“无情”,也足以证明了姚明及其管理团队改造球队的决心。他们可以不顾人情的重要原因是拯救上海篮球,而这个原因也足以得到大家的理解。
在CBA联盟里,几乎只有广东是盈利的球队,姚明接手上海男篮不仅仅是想帮这群球员度过一个难关,他们是理想主义者,他们希望创造下一个盈利的传说。作为俱乐部总经理陆浩,他的心里一直摆着一个目标——使上海男篮逐年减小损失,实现盈利。
我们似乎不能再以市井的眼光来看待姚明的这次入主行为,他可以让恩师“下课”,他可以让外界对他怀疑,他相信伴随着球队往良性循环发展,所有误解都将解开,这个大个子向来就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家伙。无独有偶,刘炜转会事件也是同样的道理,新管理者讲究的不是人情,而是适合球队发展的职业化管理,他们可以在场下与你做朋友,但在球队的管理过程中,“你是球员,我是老板”,关系非常明确。
不讲人情的职业化操作曾经让许多队员接受不了,“他们做事情一套一套的,真受不了,有啥事情就摊开来讲呗。”几个月前,这是队员们常说的话。显而易见,这种矛盾是过去球队工作方式与新管理者工作方式的冲突。新管理按照职业化的准则办事,他们喜欢讲规矩走程序,他们取消阴阳合同,然后给球员平均涨55%工资的行为一度让球员都怀疑起了合同的真伪性。“我们也在和球员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改进与他们的交流方式。”那时,章明基似乎有点摸透了这些球员的性格脾气。
新官上任三把火,姚明及其管理团队给上海男篮带来了诸多新鲜事物。他们更换了主场,他们有了先进的球探团队和数据分析师团队,他们的球场上多了很多NBA作风,他们更注重服务球迷,他们……。五年的托管协议,姚明的目标是再创上海男篮的辉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姚明和新管理者脚下的路还很长,不断尝试不断调整,大家皆可拭目以待。
置顶跟帖
姚明对上海男篮的投资,绝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久的事业。从这时开始,姚明将把他的目光投得更远,更敏锐的洞察,推动上海男篮的前进,在球队层面和市场层面,都需要怎样的力量。他必须为整个产业的成败着想,为自己未来每年仍需投入的接近2000万元负责,试图让上海男篮用最短的时间摆脱亏损的现状。所有的一切,都必须符合这个大背景,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才是人情冷暖。
——央视评论员 杨毅
李秋平
令人感动
今年4月,就有消息称姚明欲收购上海男篮,或许姚明需要对收购一事进行各方考量,并听取他的专业团队的意见,所以在当时,姚明收购上海男篮一事并未对外公布。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入夏前,上海队的大部分球员每人每月只能拿2000多元工资,甚至有五六名不在体技院编制内的球员每月都是无收入状态。当时,队里多名球员都在上海买了房子,每月上万元的还贷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命运总是爱开玩笑。李秋平在全运会之前突发甲肝,无缘全运会的消息令人扼腕叹息。在瑞金医院里两次看望李指导,他躺在病床上打着点滴,期盼着早日康复的心情令人感动。他今年正好五十岁,五十知天命的李秋平看透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变得不那么倔强起来,该放手的时候,他没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