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人总结:最强援1能力被严重高估 英国魔兽是惊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0月25日12:59  新浪体育
新人总结:最强援1能力被严重高估英国魔兽是惊喜

阿里扎上演迷失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10月25日消息,10月24日以94-98负于达拉斯小牛后,休斯顿以8战4胜4负的战绩结束了季前赛。季前赛的胜负并不重要,考察新来的球员才是重点,尤其是对于姚明倒下,麦蒂不知何时回归,新赛季要全民皆兵,需要角色球员做出更多的火箭来说。那么,火箭那些新面孔的表现到底如何呢?他们当中究竟有谁能担当大任呢?

  毫无疑问,火箭夏季最重要的引援便是小前锋特雷沃-阿里扎,他承担着弥补罗恩-阿泰斯特走后留下的空白的重任。8场季前赛中,阿里扎消除了业界一些质疑。尤其是他的运动能力、防守能力甚至是策应能力,基本令人满意,符合引援初衷。以24日打小牛那场为例,阿里扎送出了8个篮板、4次助攻和2次抢断,表现全面,暗合了火箭支离破碎,首发小前锋得做出全方位贡献的需求。但必须看到的是,在无姚、短时间内无麦的火箭,阿里扎更应该在进攻端摧城拔寨。可惜的是,阿里扎在进攻端的表现令人指望。在8投2中,11投1中之后,阿里扎曾经信誓旦旦,“我能11投1中,也可以11投10中。”但事实情况是,直到最后一场季前赛,阿里扎也没能从手感糟糕的纠结中走出来:14投5中,三分球9投2中。

  上赛季季后赛阿里扎的表现告诉我们:他是一门可靠的外线火炮,三分命中率竟达到了恐怖的6成多。但事实上,这并不是阿里扎的常态,上赛季常规赛他的三分球命中率只有31.9%,职业生涯甚至不足3成。也就是说,阿里扎在季前赛中的进攻萎靡并不是偶然的,投射并不是他的长项,防守和冲击篮筐才符合他的特点。所以,阿里扎的表现对得起5年3395万的合同,但想让他成为摧城拔寨的中坚,有些勉为其难。

  针对内线本就贫瘠、姚明又倒下的窘境,火箭引进了大卫-安德森和门萨-邦苏。外界曾普遍认为,引进安德森就是想让他与路易斯-斯科拉搭档,担任首发中锋,而邦苏不过是需要考察的边缘角色,不值得去关注。但事实情况却是,安德森的表现似乎配不上首发中锋的待遇,而邦苏则带来不虞之喜,他有可能会成为火箭新赛季的内线重臣。

  先来看邦苏。邦苏的内线进攻技术略显粗糙,但身体条件极其出众,弹跳骇人,态度积极,可以将其归为野兽派内线球员。尽管进攻方式不多,但邦苏能利用身体和弹跳去弥补,尤其是在防守端,他有极强的盖帽能力。打旧主猛龙那场比赛是典型例子,邦苏面对克里斯-波什毫无惧色,9投8中砍下17分7个篮板,扇了5个火锅(其中1个就送给了龙王)。在乔伊-多西不堪大任的条件下,火箭的内线缺乏封盖能力及运动能力(唯卡尔-兰德里有这种能力,但他的身体太单薄),邦苏正好能弥补。还有一点,邦苏激情四射,可以感染队友的情绪。负于小牛一战,面对德鲁-古登的挑衅,邦苏就毫不示弱。有时候在球场上吃T也不见得是坏事,现在野兽走了,火箭也需要这么一个人。

  相反,可能是期望太大的缘故,安德森的表现有些令人失望。诚然,安德森有不错的高位策应能力,也有一定的中距离投篮能力,但他基本没有内线对抗,总是游弋于外围,篮板、盖帽以及协防补防更是无从谈起。另外,有时候安德森在处理球的细节以及投篮时机的把握上也存在问题。当然,让国际球员一下子融入NBA有些勉为其难,安德森可能还会不断进步,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新赛季开局阶段,安德森不会是火箭内线的首发。

  新面孔中还有两个菜鸟杰梅因-泰勒和蔡斯-巴丁格。后者的表现要远远好于前者。

  泰勒的出场时间相对较少,所以很难给出恰当的评价,不过他有几次快攻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火箭新赛季将主打跑轰,泰勒若得到一定的轮换时间,也能用速度做出些许贡献。巴丁格的表现要好于大家的预期。季前赛中,巴丁格是里克-阿德尔曼的重点考察对象,他基本上将自己的特质展现了出来:比如出手果决,中远投能力过硬。除此之外,巴丁格还表现出了一些不为人熟知的东西。尽管是白人球员,但实际上巴丁格的身体素质很好,投射之余也能冲击篮筐,还有一定的传球能力。但有一点,作为外线投手,巴丁格的表现很不稳定,不过这是菜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需要时间去适应。新赛季,巴丁格将成为主要轮换球员之一。

  (王玉国)

   最专业最火爆 随时随地看NBA 上手机新浪网:nba.sina.cn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NBA专题

更多关于 火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