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毅:一份专门给科比的礼物 飞侠驾临创空前绝后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7月27日11:32  体坛周报

  火热的夏天,科比来了,是这个火热夏天最火热的焦点。

  上海和成都,万人空巷,不知有多少球迷,随身携带着他们精心准备的礼物,涌向他们心中的巨星。作为媒体,《体坛·扣篮特刊》也有送给科比的礼物——一份专门为科比设计的科比专刊。在今天出版的这份《扣篮特刊》上,你们可以看到的所有内容,都是科比。

  这不是我个人的礼物。如果说我有礼物,我已经送给了科比。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科比在中国第一本授权书《24道》,正在面世前的最后准备中,我和中央电视台篮球评论员、我的解说搭档于嘉,另外两位评论顾问徐济成和张卫平指导,应邀为《24道》各自撰写了序言,我的序言名叫《科比的秘密》。那是属于我个人的表达。但当为《扣篮特刊》策划科比专刊的时候,我们是站在编辑部和整张报纸的角度上,做出的决定。

  科比将是迄今惟一一个占据了《扣篮特刊》单期所有版面的球星,空前,也可能绝后。在火箭季后赛最炙手可热的时刻,当他们突破第一轮时,我们曾经把当时16个版面中的10个用来报道火箭,但其中直接和姚明相关的不过4到5个。是的,《扣篮特刊》的确偏爱科比,但我想说的是,其实这不是我们偏爱科比,而是你们——所有会买《体坛周报》、会看到《扣篮特刊》的读者和球迷,是你们偏爱科比。

  媒体在很多事情上拥有自己的立场,但更多的时候,媒体体现的立场就是大众的立场,读者的立场。媒体用多大篇幅、多少时段去报道一个人、一件事,归根到底,只有一个衡量标准,受众(观众、听众、读者)是不是喜欢?有多喜欢?为什么在漫长的NBA赛季里,所有体育报纸都会用如此多的篇幅报道姚明和火箭队?不是因为报纸的主编们都是姚蜜,而是读者们要看(我知道,也有人不看,但绝大多数的读者要看)!为什么科比的一次纯商业活动(本次亚洲之行)能够激起媒体的热情?因为科比首先点燃了球迷的热情。只有做读者喜欢的内容,收视率、发行量才能上去,媒体才能实现和赢得自己的价值。

  站在这个角度上,我们的这期科比专刊不但是送给科比,更是送给我们的读者和球迷。我们给科比中国之行的版面,超过了对一般商业活动的衡量。但科比在中国拥有的巨大影响力和数以千万计的新生代球迷,推动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希望这期专刊能够被收藏,希望科蜜们在铭记他们的偶像的同时,也记住《扣篮特刊》,从此培养起阅读我们的习惯。

  与此同时,我也不由心生感慨。在商业机器和传媒业的巨大推动下,以科比、詹姆斯杨毅:一份专门给科比的礼物飞侠驾临创空前绝后 为面孔的NBA势力无孔不入。职业体育最擅长利用和借助媒体,培养受众群体,最终实现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不再是远隔重洋,而是就在身边,从媒体到市场,再到手中的喜爱,几乎所有高地都已经被占据。11年前,我从一个CBA一线记者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中国篮球有特殊而深厚的情感。但现在,在我主管的《扣篮特刊》上,NBA版面是CBA的至少四倍,我们也从来没有为任何一个中国球员制作过一次像今天这样的专刊。

  几天前,一位中国篮协的工作人员希望我们派记者去采访在山西举行的CBA夏季联赛,我最终没有派人,理由很简单:有多少读者想看报道?经常有CBA的官员说,媒体应该支持中国篮球事业,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家市场化的媒体会不顾读者的需求,仅仅为了“支持”而选择报道的内容和方向。如果中国篮球依然是在职业化上裹足不前,进一步退两步,甚至还保持着官本位的风格,失去了公众的兴趣,媒体不是不想支持中国篮球,而是想支持也没法支持。

  上海——7年来冷寂的卢湾体育馆,2块钱1张票也远填不满的座席,在科比到来的时刻人满为患、一票难求。这不只是科比和上海球员的落差,更是区分职业化和非职业化的标尺。

  在这样的世界里,一张报纸没有太大的力量,也做不出太多的承诺。我只能说:我们选择,因为读者选择。

   最专业最火爆 随时随地看NBA 上手机新浪网:nba.sina.cn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NBA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