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前瞻:要逼科比进得分模式 打内线靠姚明是主旋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5月04日14:46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5月4日消息,在我们的五一假期中,火箭也好好的享受了一把属于自己的假期。不过他们的心情可能没这么好,明天火箭众将就将重新披挂上阵,他们的对手是常规赛排名西部第一的洛杉矶湖人。而这,也是包括姚明在内的众多火箭将士第一次体验西部季后赛半决赛的感觉。

  在比赛开始之前,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双方阵容上的对比吧。如果湖人按照人们想象的那样,排出保罗-加索尔,拉玛尔-奥多姆,特沃尔-阿里扎,德里克-费舍尔和科比-布莱恩特这套首发阵容的话,恐怕火箭在任何一个位置上都占据不了太多的优势。而乔丹-法玛尔和安德鲁-拜纳姆领衔的板凳席,也绝对能让火箭的板凳席体会到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在这个赛季火箭常规赛和湖人的四次交手中,火箭没有拿下哪怕是一场比赛的胜利。而且,就算火箭拥有了肖恩-巴蒂尔和罗恩-阿泰斯特这两位联盟中最好的中距离防守球员,科比却依然打得游刃有余。28.3的平均得分也许并不会让我们觉得有什么,但是53%的投篮命中率和53%的三分球命中率,却能够让人感受到科比面对火箭时候的那份悠闲。

  从这个赛季其他球队和湖人交手的情况中可以看出来,要想在比赛中控制湖人,那么,首先就要逼得科比进入自己的得分模式。如果科比一直能够在场上悠哉悠哉的给队友传球,突破,分球,那么,要想击败湖人的可能性非常小。在五个位置的对比上,可能大家都认为,能够占据优势的位置是姚明和阿泰斯特两个点。但是让我们仔细的想一下,姚明在篮下单吃加索尔固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以加索尔的中距离投篮能力,想要将姚明拉到外围然后单打,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而阿里扎在第一轮和爵士的比赛中的惊艳表现,18投11中的3分球,加上他的运动能力,阿泰斯特除了用身体压制对手之外,还真的很难找到什么更好的进攻方法。连火箭最强的两点看起来都不占什么优势,火箭在面对湖人的时候究竟还剩下什么?

  现在几乎可以确认的一点就是,火箭最大的优势依然是姚明,但是却不是姚明的个人攻防能力,而是在他比赛中吸引对方关注的能力。只要姚明在篮下,湖人就将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包夹,那么,姚明良好的传球意识和视野将会很快的发现在外围空出来的火箭球员,而火箭几乎每一名球员都拥有的中距离投篮能力(当然,除了海耶斯)将会给湖人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如果不包夹姚明,那么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和姚明在面对开拓者的首场比赛那样疯狂,或者是,加索尔因为多次犯规而限制了上场时间。因此,在面对湖人的时候,姚明,依然是火箭的主旋律。

  在防守方面,大家都知道应该怎么防守湖人,但是却没有几个人可以真正的做到。限制科比,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巴蒂尔一个人是肯定无法防守科比的,同样,阿泰斯特一个人也不可能,因此,他们两个人之间如何协调,就成为了火箭能否防守科比的关键所在。也许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科比场均拿到28分,但是,却绝对不能让他再出现高达53%的命中率了。

  大前锋方面,路易斯-斯科拉可以说是火箭首轮晋级的最大功臣之一,面对着开拓者的拉马库斯-阿尔德里奇,斯科拉在基本上完成了自己防守任务的同时,场均还拿到了火箭全队的最高分,实属难得。而这次面对的奥多姆也许没有阿尔德里奇那么强的中距离能力,但是在突破,运动能力方面甚至要比阿尔德里奇更加出色。斯科拉的防守任务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一定要卡住对手的突破路线,对于在欧洲经过了磨练的斯科拉来说,这方面应该不是问题。而当奥多姆去包夹姚明的时候,留在中距离无人防守的斯科拉,相信就不用我们提醒应该怎么做了。

  控卫是火箭最大的软肋,好在湖人的控卫也不是那么强力。费舍尔现在能做的,就是稳定,尽量的稳定。在和爵士的第一轮较量中,费舍尔总共只出现了6次失误,实在是让布鲁克斯有点望尘莫及。而布鲁克斯的速度,将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己在经验和身体上的不足,但是突到内线之后,面对阿里扎,奥多姆,加索尔等人的封盖,如何进行选择,将会左右布鲁克斯在这个系列赛中起到的作用和最终的出场时间。

  这个赛季的湖人,从赛季一开始就将目光放在了总冠军上;这个赛季的火箭,从赛季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冲破季后赛首轮。两支起点不一样的球队,在季后赛的第二轮相遇了。一个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一个是完成了目标之后的毫无包袱,也许,这样的较量,将让双方都打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嘟嘟)

   最专业最火爆 随时随地看NBA 上手机新浪网:nba.sina.cn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NBA专题

更多关于 火箭 湖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