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毅:2008是篮球报道的新元年 十年时光质的飞跃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0月27日11:09  体坛周报

  文 杨毅

  当我即将向你们呈现这张《体坛·扣篮》的时候,坐在北京东花市的会所里,看着又一个夜幕降临,编辑们开始进入最火热的工作阶段,内心之中,五味杂陈。

  我年纪不大,但做篮球报道这一行也已经接近10年。这10年,是体育新闻报道行业在中国风起云涌的10年。因为足球职业联赛启动更早,成规模的足球报道萌生更早,发生激烈的竞争也更早。1999年时,已经“八千足记赴海埂”。同样在1999年春天,八一和辽宁争夺CBA冠军时,只有只有四位记者去采访。所以从1999到2008这10年,是中国体育新闻行业里篮球报道萌生、发展、壮大、蔚为大观的10年。

  上面说的那四位记者,分别是《北京晚报》的孙保生、《解放日报》的严子健、《中国体育报》的张平平和新华社的梁希仪。在篮球报道这个行业里,这都是化石级(游戏用语,别像蒋指导一样生气)的人物。在那个时代,全中国的篮球记者能聚在一张桌子上吃火锅,总共就十来人。1999年前后,有一批年轻记者涌现出来,有《北京晨报》的王海鹏、《北京青年报》的我和单磊等人。但一起吃顿饭,两张桌子也够了。当时篮球报道的最大问题和瓶颈,就是热度不够,人太少。

  所以,这才有时任新华社记者的徐济成的那句著名的论断:“我们现在得让更多人来写篮球,无论写得好或不好,对或不对,反正来写篮球、报道篮球,就行。”当时《新民晚报》的女记者阎小娴经常去美国,写了很多人文地理的报道。大徐说,阎小娴是中国最好的女篮球记者。这也很正确,因为当时中国只有阎小娴一个女篮球记者,后来才有了上海《新闻晨报》的陈敏和从《南方体育》崭露头角的易小荷。

  在很长时间里——过去10年,这个圈子里的长辈们和成熟的媒体人,都是在用大徐的观点和视角,看待着那些新加入的后生晚辈们。就在这样的目光之中,中国篮球的内外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之所以认为1999年是一个元年,是因为王治郅在那一年被小牛选中,中国篮球和NBA之间的联系发生了质的飞跃。关注篮球、关注NBA的中国球迷数量飞速上涨。自1999年起,每一年的中国篮球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发生。2000年移动长城出现在悉尼奥运,2001年王治郅登陆NBA,2002年姚明彻底推开了NBA的大门。NBA开始真正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篮球因此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篮球记者们,开始像雨后春笋般出现,从当初的四个人,变成了400人甚至上千人,还有无数的年轻姑娘。我从一个被接纳的后生晚辈,变成了一个在行业里扎了10年的前辈。

  2004年,是中国篮球纸媒的大年,姚明带回了第一届NBA中国赛。就在那一年,中国有了三张纯篮球报纸,包括我当时参与主创的《篮球先锋报》。美国篮球打到现在的水平,媒体这么发达,也没有一张篮球报,中国一下就有了三张?这意味着中国从事篮球报道的媒体人员,已达相当的数量。从2004到2008,又经过四年发展,中国篮球报道行业对单纯从业人数的渴求和原始积累,已经完成。

  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既是中国社会、中国体育,也是中国体育传媒的一个节点。巨大的成功与辉煌,必然伴随着此后的疲惫和休憩。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传媒业要拓宽发展之路,必须找到后奥运时代的突破口。在中国足球越发式微、NBA大潮汹涌、中国篮球良好品牌形象的簇拥下,篮球报道将是体育传媒行业的先锋和舵手。

  因为被赋予了这样的使命,篮球报道在完成量变的原始积累之后,必须迈向质变的突破。在这个行业里,从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到对媒体呈现内容的整体质量要求,都应该和过去10年间不同。大徐的话,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声音,但就像纪元里的一纪,已经被翻进了历史。现在对从业者的要求,就不是写的好不好对不对都行,而是必须要写好写对;一张篮球报纸呈现在读者面前,就不再只是让人看看热闹,而是要展现更深的内容和文化。当时代如此变迁,中国历史上通常把这叫做:改元。

  体坛打造的这张篮球报,正是为篮球报道的改元而生。这张报纸,将坚守着体坛严谨新闻报道的风骨和血统,试图把最原味、深入的采访和剖析呈现给你们。我们将试图建立更高层次的行业标准,对记者的文字、结构、叙事水平有更唯美的追求。我们拥有的丰富的记者和评论员资源,你们将在这16版中一一发现。你们将知道,这个行业里正在发生的转折。

  在新纪元开始的时候,请让我拥抱你们,带着油墨和篮球的味道。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NBA专题

更多关于 篮球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