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男篮欲夺冠仍有两软肋 最强一点却成最不稳定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8月03日12:09  新浪体育
美国男篮欲夺冠仍有两软肋最强一点却成最不稳定

美国男篮内线是一大软肋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8月3日消息,2008北京奥运会还有5天就要开始了。现在参加男篮比赛的诸强正在进行最后的热身,在最近的热身赛中,美国男篮两战两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在上一场比赛中120比84狂胜立陶宛,更是让美国人对于自己在男篮比赛中夺冠充满了信心。

  但是遗憾的是,在美国球探赛后的分析中,确定了一件事情,就是立陶宛队并没有拿出自己全部的实力和美国队比赛。也就是说,美国男篮遭遇的立陶宛队,虽然在外壳上货真价实,但是从场上来看,仅仅是一支水货而已。

  的确,对于现在的欧洲诸强来说,美国队再也不是和当年梦之队一样高不可攀的神话,而是一个确确实实可以在比赛中击败的对手。正因为这样,以前破罐子破摔的他们,现在在热身赛中也开始了隐藏自己的实力。立陶宛如此,而俄罗斯在面对美国记者探营的时候,同样采取了拒绝的态度。

  但是美国却不一样,自视甚高的他们,从来不在比赛中隐藏实力。有多少实力就都拿出来,如果你强大你就击败我,这也许就是美国男篮的信条。但是现在的美国男篮真的已经强大到没人可以击败了吗?当然不是,虽然说小皇帝已经找到了推土机的感觉,虽然说科比已经将自己的防守能力充分的展现了出来。但是,美国男篮阵中,依然有着几点弊端。

  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点,就是美国男篮的内线问题。其实从几年前开始,美国男篮的内线就已经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在后来的几次调整中,美国男篮干脆放弃了真正的内线,而将阵容向着灵活这个方面进行调整。在这次出征北京的美国男篮中,真正的中锋也只有德怀特-霍华德一个人。

  霍华德在魔术队能够呼风唤雨,但是他在NBA中并没有巩固第一中锋的位置。虽然弹跳和爆发力出色,但是霍华德的进攻区域小,得分方法单一的弊病,也一直没有得到什么改变。也许在NBA中,霍华德凭借着超人的身体素质,在和对手一对一的抗衡下,能够取得不小的优势。但是不要忘记,这是在国际赛场上,而欧洲诸强最擅长的就是联防战术。在强大的区域联防面前,霍华德一到内线就好像陷入了泥潭,举步维艰,空有一身蛮力却发挥不出来。

  在和立陶宛的比赛中,霍华德拿到了17分,但是不要忘记,这场比赛立陶宛根本就没有好好打球。想想和土耳其的那场比赛,一帮欧洲二流的内线,竟然让霍华德在篮下陷入了如此的困境。要不是后来詹姆斯用推土机般的碾压式进球拿下了几分,美国男篮什么时候打开局面还不得而知。缺兵少将的内线,绝对是这届美国队的一大软肋。

  说完了内线,下面来说说美国的第二大软肋。

  控卫。没错,你没看错,我们要说的就是控卫。也许,有人会说,经过了NBA的锻炼之后,美国的控卫应该是最强大的啊。中国的控卫才是球队的软肋,这顶帽子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扣到美国队的头上。

  现在的美国男篮有着三名控卫,贾森-基德,克里斯-保罗和德隆-威廉姆斯,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在联盟中叱咤风云的顶级控卫。基德早已经声名在外,而保罗和威廉姆斯,在最近两个赛季的表现也让他们跻身联盟超级控卫的行列。但是,还是那句老话,NBA是NBA,国际篮球是国际篮球。

  当然,在美国队的三名控卫中,基德的表现还是合格的,出色的大局观,优秀的快攻一传,加上阵地进攻的经验,让基德毫无疑问的坐稳了美国男篮第一控卫的位置。虽然说保罗和威廉姆斯在NBA中的风头已经隐隐盖过了基德,但是在国际赛场上,他们的表现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至少,在比赛中,保罗和威廉姆斯比起基德来,就多了几分慌张,少了几分成熟。而这些,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也会被未来的对手抓住,演变成美国队的致命伤。

  如果,基德在比赛中被对手看死,如果基德因为体力问题而让美国队不得不使用两名替补后卫的时候。当保罗和威廉姆斯面对来自欧洲的那些顶级后卫的时候,他们是不是还能拥有那份NBA超级后卫的出色和从容。至少,从之前2场热身赛来看,我们还没法给出肯定的答案。希望,到了奥运会的时候,美国男篮会将这个软肋给彻底消除。

  (嘟嘟)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NBA专题

更多关于 美国男篮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