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首页> 篮球-NBA> 正文 

给你成就给你罪受 驻美记者揭密采访NBA全过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09:36 《足球·劲体育》

  流程:提出采访申请-NBA亚洲公司初步审核-NBA美国总部最后审核和批准-收到NBA官方邀请函-签证手续

  与国内的篮球采访相比,到美国采访NBA的程序很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中国人的老话,其实美国人更在乎这个,有时候甚至显得略微无情,不通咱们常说的情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去采访CBA,有时候即使你没有采访证,只要不是特别重大的比赛,也能跟着媒体的朋友混进去,坐到媒体席上看球。笔者曾经亲眼看过很多与媒体圈不相干的人信信然坐在媒体席上看球。这种事情在NBA根本不可能发生,无论是整个赛季采访证和单场比赛采访证的媒体工作者,在进入媒体席之前都要经过特别的媒体入口。在这个入口,工作人员都会要检查采访证,申请单场比赛采访证的记者也是在这里拿自己的采访证,想要混进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且,由于四年前“9·11”的原因,现在媒体记者进入球馆都要被检查随身携带的包包,还要通过安全门检测。而采访国内篮球,一般都没有这么严格,过安全门检查的时候更是少之又少。

  而在去美国报道NBA之前,要做的事情也不少。首先要提出采访申请,对于中国内地记者来说,都是先发一份传真或者电子邮件给NBA亚洲公司香港总部的公关部门,由他们做初步审核和批准,然后再将资料发给NBA美国总部,后者来进行最后的审核和批准。如果美国总部批准通过,那么接到通知的香港公关就会通过电话或者邮件告诉申请人(单位),同时发去一封去NBA采访的邀请函。然后,申请的媒体记者就可以拿着这封邀请函,再配上供职媒体的单位证明,还有相关证件,去美国驻华大使馆或者总领馆签证。由于美国VO(签证官)早已知道NBA在中国内地蔚为盛行,之前去美国现场采访的人海了去,所以一般都能准予签证,而且第一次顺利签过的,之后再去签证都畅通无阻。

  有了这个最为关键的签证,还有必不可少的护照、机票、国际信用卡和足够花消的资金,抱着大干一场的心情,那么,就去采访NBA吧!

  当然,还有一些细节不可忽视。听同行介绍,国内前些年去NBA采访的记者还有不带信用卡只带现金的,但这样做非常不妥当,一方面美国基本上是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刷卡,带卡更为方便,另外身上带大额现金非常不安全,国内记者被抢的例子有很多。不过,出门身上最好还是带着几十美元的现金,一个用处是可以在自动售货机上买点喝的和吃的,给点小费什么的,还有一个就是供不测时“防身”,因为一旦被歹徒抢劫如果身上没有现金,很可能会招来歹徒泄愤式的人身伤害。

  采访NBA容易还是CBA容易?这是很多国内同行看到记者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虽然去美国采访有经费、交通、生活、语言、风土人情等等方面的障碍或者困难,但记者还是想说采访NBA要容易不少,写起稿子更有料和更有成就感。这倒不是因为记者“崇洋媚外”,而是先睹为快。

  首先,NBA能够提供一个便捷舒适、很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不久前,记者去采访十运会男篮比赛,即使是在国内体育馆中很出名、偌大的一个五台山体育馆,连一个像样的新闻中心都没有,狭窄逼仄的记者室只有几台电脑,还没有必需的饮用水。之前记者去过的一些国内场馆的新闻中心,最多也就是有一些饮用水而已。而记者去美国采访,去过的NBA球馆新闻中心都宽大明亮,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只需要付上一点费用,就可以吃到还不错的工作餐,吃饭的时候同行还经常在议论哪个场馆的工作餐是免费的,哪里的饭菜最好吃。

  等到工作时间来到,记者们来到媒体席就座,一般面前都有一台小电视,里面可以播放很多频道的节目,记者们可以听听ESPN、TNT、ABC等知名电视台相关的报道和评论,这本身就是很不错的新闻料。场馆内的媒体席有好多处,划分是“按资排辈”,强势、主流和地方的媒体一般都能够获得离场边不远、能够有很好视野的座位,像转播季后赛的TNT和ABC评论员的座位就设在场边咫尺相隔的桌子边。弱势一点的,或者初来乍到的国际媒体,座位要离场边远很多。采访火箭与小牛的季后赛,在达拉斯的美航中心球馆,来自中国国内的记者都被安排在场馆最高层的媒体席,看底下球员跑动就像是小人在晃影,不是很清晰,但面前的电视机、头顶的电视和球馆的电视墙提供的清晰影像,还是弥补了这一不足。在每节比赛开始后不久,工作人员都会递过一张技术统计供记者观看和分析。

  就在媒体席那里,有供免费取用的各式饮料。中场休息的时间,可以回到媒体工作室看一会电视,与同行闲聊一会,等到比赛快开始,装一杯可乐,拿一桶爆米花,继续回媒体席看比赛,不失为一件快事。而要是在国内采访篮球比赛,对不起,吃饭自己找地方解决,饮料不仅是付费的,而且都是在场馆内的小摊上购买,想要在媒体席上看到有各种慢镜回放和花絮的电视机,更是没有可能。

  NBA另一个让人感到舒适的地方是创造了一个很好的采访环境。一般采访的记者都是在比赛前一个半小时左右来到球馆,来到媒体室可以取一些相关的资料文件,像当晚比赛谁因为受伤缺席、会有什么大明星到场助兴、比赛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有意义的数字等等,都是对写稿有帮助的背景材料,也方便记者提问。然后,就可以来到主客队的更衣室,按照NBA规定,球队在比赛前一个半小时必须开放更衣室,供记者提问。像上赛季季后赛,中国记者最为熟识的一幕就是刚走进更衣室不久,很快就能看到火箭主教练范甘迪一脸精神地走了过来,背靠在一面墙上,在记者的提问下侃侃而谈。然后,中国记者就会进到更衣间,冲到姚明更衣柜那里,等待着中国小巨人的发言。当火箭的PR(公关人员)示意提问时间已到,记者们就可以随意到选择要采访的球员那里提问。

  最终,赛前的更衣室在比赛前45分钟关闭,为的是腾出时间让教练布置战术和球员们热身,免受干扰。比赛结束,主客队的更衣室一般在球员洗浴结束后就可以开放,继续让记者采访,随后也会有新闻发布会,两队主教练和球员分别登台亮相,畅谈感想,接受记者的提问。这一切结束,记者还可以去更衣室取最终的技术统计和相关人员在新闻发布会的发言,即使时间紧张还没有出来,也没有关系,因为球队的官方主页上都会有更新。

  这么一通下来,你说还会没有料可写吗?只会有选择的问题,而不是缺料的困扰。反观咱们的CBA,赛前赛后的两队休息室都不开放,能够进去的只是熟识的地方跟队记者,大部分记者都进不去,不仅不公平,而且无序。赛后的新闻发布会后,双方教练都是清汤寡水地说几句,各自带来的球员一般都是无足轻重的小角色球员,更像被抓差而来,他们的发言毫无分量可言,让记者无从下手。而在NBA新闻发布会亮相的球员要么是本队大腕,要么是比赛中的亮点球员,他们的感想完全为记者所需。在咱们国内,时间一长,老记们少有愿意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的,因为据此写出来的东西更像是新华社的通稿,大都是私下打电话或者约出来采访相熟的教练和球员,让新闻发布会形同虚设。

  CBA正在学NBA是个好事,但不仅要模仿大模样,其实更要学这些细节。因为细节是魔鬼。

  上赛季在休斯敦,《美中晚报》的总编劳荆在与记者聊天时就感慨:中国来休斯敦的记者我差不多都很熟悉,也知道他们的情况。说句实话,他们来这里工作太辛苦了。

  除去语言、文化、风土人情、饮食习惯等常识不谈,记者感觉最不适应的就是时差。美国与中国时差12个小时左右,国内是白天,美国就是黑夜,一般去美国要一个礼拜才能完全适应时差,而回来后也需要差不多的时间才能恢复过来。这还不是关键的问题,在紧张激烈的季后赛,训练、比赛要连轴看,完了之后还要熬夜写稿子,这就意味着很多时候一天一夜不能够睡觉,即使最终大功告成,最需要做的事情也不是卧倒睡觉,而是要立即收拾行李,赶赴机场,去下一个地方看比赛。上赛季记者采访火箭季后赛,就是来回地在休斯敦和达拉斯之间穿梭。

  最难以忍受的其实也不是这个,而是寂寞孤独。比赛是热闹喧嚣的,但是当曲终人散,回到私人空间的时候,短期来到美国的中国记者还是觉得无聊和乏味,看球,写稿,睡觉,周而复始,生活就是那么单调和一成不变。

  可以说:让你找成就感,就去美国采访NBA吧;让你找苦吃找罪受,去美国采访NBA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200,000篇。


 

评论】【篮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